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2018-05-21杨洁何斯梅欧晓茵谭晶晶张嘉伟余慧珍

求知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大学生

杨洁 何斯梅 欧晓茵 谭晶晶 张嘉伟 余慧珍

摘 要:临终关怀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对安宁疗养志愿服务的需求决定了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文章针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的需求,以大学生为主体,对队伍建设的可行性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和自我服务的路径、存在的问题以及预设解决方案。文章采用文献参考法、问卷调研法、实践总结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432.6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6

一、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概念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是指缓解生命周期接近后期的患者在生理、心理等层面的痛苦,不以延长临终患者的生命为目的,而旨在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服务。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减少临终人士临终前所面临的困扰。我们在给临终人士提供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的同时,制订个体化心理服务,让临终人士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理与心理上的痛苦,汇集社会资源,使得更多社会人士关注与关心临终人士这个特殊人群,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爱。

二、大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研究

本调查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他们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的现状,为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回收率为95%。

2.调查工具

本调查参考了临终关怀理论知识的相关文献,自编了大学生对长者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调查、临终关怀整体认知情况调查、大学生临终关怀选择意愿调查与志愿服务情況调查等方面。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活动的关注度方面:10.71%的大学生比较关注临终关怀,且经常关注这类型的信息,48.2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从电视、报纸等渠道关注,34.29%的大学生表示很少关注,而只有6.74%大学生从不关注。在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活动的知晓度方面:75.61%的大学生听说过临终关怀,非常了解临终关怀的大学生占15.18%,只有9.21%的大学生表示从没有听说过临终关怀。在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得方面:超过50%的大学生是从课堂教学与课本和媒体(包括电视、网络、电台、报纸杂志等)获得临终关怀的知识的,分别有22.9%和18.72%的大学生是从医护人员和专门培训学习方面获得临终关怀的知识。由数据分析可见,大学生对临终关怀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知晓度。

2.关于临终关怀整体认知情况

据调查,82.3%和73.9%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的目的是减轻患者心理恐惧和减少患者身体痛苦,76.3%和60.82%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的目的是培养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死亡观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问及大学生对临终关怀的看法时,36.7%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有助于病人生命质量的提高,33.41%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是对别人生命尊严的维护,还有27.7%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是对死亡的理性对待,而只有2.19%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负责任,有悖于中国传统思想的行为。调查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和开展或加强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临终关怀有一定的认识,且大部分的大学生会选择支持临终关怀志愿服务。

3.大学生临终关怀选择意愿与志愿服务情况

在问及“如果有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您愿意时常去看他,陪伴他吗?”时,选择愿意的占63.42%,不愿意的占8.15%,有28.43%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选项。在问及“若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做临终关怀的相关志愿者”时,72.4%的大学生都表示愿意,19.68%的大学生不确定,只有7.92%的大学生不愿意做临终关怀的志愿者。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大学生临终关怀的教育,增加临终关怀知识学习途径

调查显示,从临终关怀知晓度方面来看,只有15.18%的大学生非常了解临终关怀,而大部分的学生都只停留在听说过临终关怀的阶段,没有深入地学习和了解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而在临终关怀知识获得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从书本或媒体了解,没有系统的学习。因此应该开展大学生临终关怀教育课程,采取多种途径与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临终关怀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对临终关怀有全面且积极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壮大大学生临终关怀服务队伍。

2.增设并开展大学生临终志愿服务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和态度良好,超过85%的大学生认为临终关怀是有必要的,并且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和开展或加强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临终关怀有较好的认知水平,能用较好的态度去接受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因此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是能被大多数学生接纳和认可的,所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优势

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包括服务领域、服务模式的特点等。

其一,服务者主要是以大学生志愿者为核心的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基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服务经验,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对于“生死观念”由忌讳死亡向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转变。其二,服务对象明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者主要以临终期长者为优先服务对象。选择临终长者作为服务对象能够更好地契合大学生命教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课程中生命教育的缺口。

四、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服务路径分析

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施过程中,基于队伍的服务特性,可作为服务的领域有限。因此,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服务经验形成服务队伍的服务路径包括志愿者成长路径和志愿服务及其管理路径两部分。

1.志愿者成长服务路径

志愿者成长管理体系,即志愿者的自我服务体系。在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中,包含志愿者的自我服务和成长管理。志愿者在服务体系中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

对于志愿者的培训,在进行星级成长培训课程之余,将会开展系列服务技术课程培训——十大技术学习。临终关怀心灵呵护不以治疗为目的,而在于通过运用各种方法,达到和临终老人心灵同在,让老人在爱与陪伴中找到自我生命的力量。

2.志愿者服务管理路径

志愿者队伍内部形成管理系统,对志愿者信息进行存档保留,利用管理系统标签,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管理。首先,筛选出核心志愿者,利用系统数据中心功能,对志愿者服务时数、次数、服务地点、服务时间段进行统计和归档。其次,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志愿者星级评定,定时对志愿者参与信息进行反馈和问候,进行志愿者维护。最后,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推送志愿者培训信息、志愿者服务信息和自我服务情况反馈,同时,进行联系沟通。

3.志愿服务路径

大学生临终关怀心灵呵护志愿者提供服务主要以心灵呵护和陪伴为主要路径。服务对象以临终老人为主,每两个志愿者服务一位老人。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分别担任主沟通义工和辅助沟通义工角色,以“二对一”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能够保护志愿者,避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此外,对于每次的服务,由领队进行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安排,并进行督导和服务总结。

五、临终关怀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服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队伍运转资金来源不稳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及运营资金的来源有创业或公益创投以及自集资两种主要形式。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缺少稳定的资金持续供给,加之服务队伍自身非盈利的特性,自造血功能弱,循环性运转系统容易遭到阻断。

2.志愿者服务素质参差不齐

志愿队伍主要由核心成员、定期服务志愿者、流动志愿者组成,相对自由度与流动性较高,大部分交流与行为鉴定仅限于服务过程,无法对志愿者进行全面的初始服务素质鉴定,服务素质起点不同,加之各志愿者接受培训与内化的程度都存在着差异,导致志愿者服务素质参差不齐。

3.专业程度较低

本志愿队伍的主力军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生,非临终关怀心灵呵护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完成自身专业学习,并且志愿服务是非强制性的,难以持之以恒地兼顾对临终关怀心灵呵护技术的专业学习。且志愿服务实践性强,面对的临终长者情况不一,实操灵活性强,导致队伍大部分服务专业程度较低。

(二)服務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设想

1.开源节流,拓宽资金来源

服务队伍面对初期的单一的资金来源,及自身运营对外来资金的高度依赖,需要建立一套运营开销机制,进行开源节流,保证每阶段能够在有限的资金内进行良性健康地运转。

2.建立队伍框架,培养核心志愿者队伍

一支专业且需要长期发展的志愿者队伍,需要建立明确的队伍框架,确立框架制度。在完整的队伍框架下,志愿者通过服务实践、培训评定及自身定位,对应与匹配自身的服务等级并建立角色,促进队伍持续良好地发展。

3.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逐步提高队伍专业性

为了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程度,提高整体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完善原有的志愿者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志愿者培训档案,逐级拆分细化培训内容,增加培训的形式扩大服务培训范围,利用量化与实操的方式进行培训考核,建立一套可行性高的志愿培训体系以逐步提高队伍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孙 璇,周莹莹.大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分析[J].才智,2017(20).

[2]余婷婷.存在主义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追寻[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3]倪婉红.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死亡恐惧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