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视阈下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21项晓艳殷荣林
项晓艳 殷荣林
[摘 要]党员身份证制度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创新,是新时代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选择,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的有益实践,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长兴县推行的“党员身份证制度”为研究对象,总结区域化党建背景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做法,分析目前“党员身份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化党建;党员身份证;流动党员
[中图分类号] D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4-0044-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党员从原来隶属于单位,逐渐变成自主性增强的“流动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如今党员组织关系不明确、关系转接不落实、党员权利义务难行使、流动党员队伍规模难把握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有鉴于此,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确保党员凭证在各领域、各地方、各单位党组织之间流动,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身”,实现了“智能识别、信息联网、一卡通用”,从严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从严加强党员教育、动态管理和服务,强化了党员身份,保障了党员权利。党员身份证制度是对实行区域化党建的一种创新探索,本文试图从中摸索出一套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一、区域化党建视阈下党员身份证制度的实践
针对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着眼顶层设计、深层谋划,借鉴吸收各地党建信息化探索的经验教训,树立“不求所属、但求所在”理念,进行探索党员身份证制度的方案论证。2014年,按照“以非公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为重点,若干乡镇(街道、园区)先试点,再逐步推开扩大至农村、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各领域”的部署,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实质性启动开展了这项工作。长兴县以现行党内年报统计分配的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编码为依托,为每名党员确定了18位数的“党员身份号码”,采用智能ID卡技术,给每位党员制作并签发了一张党员身份证,卡内信息上有入党时间、组织隶属等,同时存储了“公民身份号码”等居民身份证所具有的公开信息。[1]党员身份证制度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持证刷卡进行报到登记,确认党员身份。在全县所有基层领域、各类性质的党组织,只要是党员的组织关系隶属所在地,或者是组织关系非隶属的实际工作就业、生产学习、生活居住所在地,都可以凭党员身份证刷卡,向党组织报到登记,确认自己的党员身份。在每年春节前后(一般是当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全县党员进行一次统一的集中年度报到登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党员如果外出流动的,还要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登记,刷党员身份证,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如果党员在年度报到登记时已经超过六个月没有刷卡确认,或者在平时连续六个月没有参加组织生活、党员活动的刷卡记录,那么该党员身份证将会被自动锁定失效,不能继续使用。[2]
(二)持证刷卡参加组织生活,行使同等权利。在全县所有基层领域、各类性质的党组织,只要是党员的组织关系隶属所在地,或者是实际工作就业、生产学习、生活居住所在地,都可以凭党员身份证刷卡参加活动,就近就便在一方党组织参加日常性组织生活。流动党员外出地点或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六个月以上,应该转接组织关系而实际没有转接的,可以淡化、简略在流出地、流入地基层党组织之间转接组织关系的程序、手续,可以凭党员身份证刷卡,进一步在流入地行使发展党员表决、选举投票等权利。流动党员在流入地行使表决、选举和被选举权,鉴于各领域实际情况不同,目前主要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领域放开,也即在非公有制企业等“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如果组织关系隶属在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可以持党员身份证参加日常性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时间达到六个月以上,应该转接组织关系而没有办理转接手续的党员,允许与组织关系隶属在“两新”组织的党员一样,同等化行使评议、表决、推荐、选举等各项权利,经上级党委批准后还可以进一步享有被选举权。
(三)持证刷卡开展党员活动,实现全程考评。自从有了党员身份证,每个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的所有信息在所有党组织之间都可以看到,真正实现了组织上跨地区、跨领域、全方位、全天候跟踪掌握党员的日常表现情况,为党员闪光言行、先锋指数考评和年度民主评议,提供全程记实的充分依据且真实有效。
截至2017年12月底,长兴县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采集党员信息入库35534人,其中组织关系隶属本地33165人、隶属外地2369人,实际制发党员身份证31432张,基本实现在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的全覆盖。
二、党员身份证制度实践中的利与弊
从三年多以来的探索实践看,这项工作带来的好处,突出体现在:一是不仅摸清了党员底数,而且分类管理更加精准科学。通过运用党员身份证制度,进一步区别不同党员个体差异,提高了加强分类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制发党员身份证却没有来报到登记的党员,纳入“红色警告”名单,由基层党组织确定专人加强与其本人或家人的跟踪联系、提醒督促,一旦逾期六个月仍未报到登记的,将在年底结合年度民主评议进行不合格党员处置。二是不仅保障了权利义务,而且党内组织生活更加严肃规范。通过刷党员身份证,方便了外出流动党员及时参加组织生活,也打破了党员组织关系隶属的界限,延伸拓展了党员行使权利义务的范围。党员身份证推行以来,带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三会一课”更加严肃规范了,党员到会率也大幅提升了。三是不仅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而且考核评议更加全面合理。通过持有党员身份证开展组织活动,使得流动党员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亮明身份,就在哪里纳入当地党组织的管理,不仅促进了党员作用的发挥,而且为考核评议流动党员提供了更为真实全面有效的对称信息。
同时,党员身份证制度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的不深刻带来的对党员身份证制度的不够重视。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依然不足。在他们看来,党建工作并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能,因此在加強自身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与区域党建的联系不大。这导致他们参与区域化党建、使用党员身份证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对区域化党建理解不透彻,认为就是组织辖区党组织开开会、学习学习,搞几次活动刷几次卡就行了,没有把它摆在构建党建新格局、提升辖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群血肉联系的高度上来。二是区域化党建共驻共建程度不够。全国各地探索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各类信息库、数据包、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但由于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缺乏对接,局限于本地使用;而且,由于只是把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党员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即把重心落在对党员活动行为的信息化记录和网络化管理上,往往只注重网站建设维护,耗资巨大,网页管理操作牵涉大量精力,加之相互不兼容,又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基层党组织为了应付考核采取集中保管集中刷卡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党员身份证作为党员活动证明的作用发挥。虽然为了更好地管理与服务广大党员,后台经常性更新,模块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新功能的使用让基层操作者难以应付,党员身份证仅仅成为参加组织活动的一种佐证,而不能顺利实现预期的所有功能的开展。三是党员身份证制度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长兴县也不例外,2017年也对现有的党员身份证制度进行了比较大的变革,即将其卡的功能附加于公民个人身份证上,免去了制证带证的麻烦,将所有功能移至身份证后,对流动党员的身份管理更加简单明确。但是使用了居民身份证来刷卡后,原先意义上的党员身份证就变成了一张虚拟卡。还有在党员出口问题上,是否能明确由党员身份证采集的信息为准,或者说作为重要证据来处理不合格党员,这依然是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党员身份证制度的思考
长兴县党员身份证系统与各地现行普遍做法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把重心落在对党员身份权利的全领域认可和智能化管理上,更多注重“卡”的功能使用,而不是网站页面的建设管理,可兼容、好操作、易使用,而且运行成本低、保密性能强,无疑具有鲜明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可在更大范围内运用推广。对下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模式下的党员身份证制度,思考如下:
(一)党员身份证制度需明确核心党组织定位问题。该模式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党建纵向控制特征,治理重心更侧重于“块”状区域。在这中间,核心党组织不再是区域事物的包揽者,更多的是承担对区域党建指导、引导、沟通、服务功能,要避免陷入全能型政党的误区。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区域统筹的基层党组织体系,[3]科学制订区域党建总体规划。按照“县级统筹、乡镇辐射、全面覆盖”的原则,统筹规划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工作体制顺畅、组织活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实施区域化党建视阈下的党员身份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基层组织建设的成片推进,要分功能区块建立区域化党建示范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党员身份证制度需解决各主体制度供给问题。所涉及的区域内各主体的多样性,其内部管理体系、制度供给的差异性,导致所属党支部、党员管理、参与合作程度的不同。冲破这种壁垒,其一必须求同存异,融合共进,形成共同愿景,营造各党组织、党员甚至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氛围。其二必须提高核心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党的领导、多主体参与、协同配合的大党建局面。实行资源联享,打造功能齐全的区域党建和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区域党建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党员身份证平台建设,在各乡镇相应建立区域党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精心打造三级公共服务共享平台,确定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示范点,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辖区企业、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的目标,让党员身份证成为方便、快捷、高效的代名词。共建共享群团组织资源,加强党组织对区域内群团组织的领导,整合各方力量,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妇建、带团建,使群团组织与党组织建设同频共振,同心同向,让工青妇战线上的同志都能参与到党员身份证制度的建设中来。[4]建立完善区域党建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服务机制,推行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让党员身份证成为沟通大党建制度的敲门砖。
(三)党员身份证制度需解决平台运作机理问题。党员身份证这一模式中服务平台的运作至关重要,其运作方式、质量、效率决定了模式存在的意义和发展深化。必须从基层组织网络的架构、党员需求的提取、活动项目的运作、结果成效的评估四个方面来考量,形成实现资源、优势的流动与互补,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综合平台。党员身份证制度伴随着互联网+的节奏,朝着APP管理模式发展,这是一种趋势,要让党员从要我刷卡,变成我要刷卡,平台操作必须更加流畅,系统的更新维护及时到位,随时能导出党员的阶段信息数据。
(四)党员身份证制度需拓展服务功能问题。必须根据各主体、党组织、党员的不同需求,提供特色化的政治关怀和人文服务。活动是其生命力,以活动带动建设,以活动增强服务。在有利于严格党内生活、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党员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以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党员身份证功能的覆盖面。完善流动党员联管机制,实行活动联办,打造丰富多彩的区域化党建载体。深化主题党日活动,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实施覆盖全域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活动。丰富基层党建活动载体。以区域为单位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示范岗、党员创新创业大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三联三帮”等活动,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地区和空間,拓展党员身份证的作用和价值。跨区域跨单位联合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各类专业人才,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组建一些类似医疗义诊、法律咨询等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志愿服务,还可以考虑党员身份证拓展一些积分功能,可以让志愿服务的积分成为党员在年度评优评奖方面的重要佐证。
参考文献
[1]长兴探索实行党员身份证制度 推动党员队伍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管理[EB/OL].长兴县委组织部网,2014.
[2]长兴县党员身份证使用管理办法(试行)[Z].中共长兴县委组织部内部资料.
[3]推进高新区园区区域化党建的探索与思考[EB/OL].凤凰湖北,2016-03-10.
[4]干武东.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1-30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