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主题研究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8-05-21郑志生

中小学德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台风核心素养

郑志生

摘 要思想品课堂主题研究学习是强调立足学科特点,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教学方式。主题研究学习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思考,实现教学内容主题化:以学生生活为主线,整合素材和课程资源,实现研究主题情景化,从而以生活逻辑沟通道德知识与生活;注重以问题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化,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由此,不断涵养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思想品德课;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情境设计

G41

A

2095-1183(2018)04-00-03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文献编码文章编号

“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1]面对愈加丰富的课程内容,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我们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融通,并在课堂中整体落实,综合运用。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学生真正参与思维过程,在思考中建构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赋予知识生命的意义。

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了思想品德“主题研究学习”。所谓“主题研究学习”,指教师立足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学习内容主题化,主题情境化;围绕主题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学习对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2]。以下,笔者以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关爱社会”一课为例,做一探讨。

一、教学内容主题化: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思考

开展主题研究学习,其首要工作是实现学习内容主题化。而这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坚持以素养为本,着眼学生实际,在学生品德涵养过程中,实现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一教学观念指引下,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确立研究主题。由此,主题研究学习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態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视为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爱社会”一课包括“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我关爱”及“树立忧患意识,报效社会”三部分内容。按照传统的做法,我们往往会以“三维”来叙写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赖于社会的供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关爱与推动;和谐社区需要每位居民共同创造”等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主题设计,需要我们以更高的视角整体认识教学内容,提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设计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如何关爱社会”两个主题。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题研究学习,着力实施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担当,学会勇于和善于承担责任的“社会参与”素养;进而,通过“如何关爱社会”主题研究,让学生在质疑和反思“社会问题”中“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政治认同”。

这样的目标将三维目标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关爱社会”两个主题研究学习,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思考,实现道德认知的自主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付诸行动。由此,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担当”和“责任”,涵养“社会参与”“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二、研究主题情境化:以生活逻辑沟通道德知识与生活

主题情境化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将研究主题置于什么样的情境之中,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并展开思考,关系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能否达成。为此,研究主题的情境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出发,创造性地整合案例、视频、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使之成为“结构化的教学材料”——即学习主题。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参与思考成为可能,为学生的主题研究学习打下坚实

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其身心发展特点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主题研究学习必须紧扣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德育性,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挖掘并整合教学资源。实践中,我们注重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以及本地乡土实例新闻、相关案例等资源,以此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在本课情境设计中,我们将“社会的关系”和“如何关爱社会”两个研究主题置于真实情境中,分别转化为“莫兰蒂台风带来的启示”“厦门的文明、厦门的温度从何而来?”两个具体的情境主题表述。

“莫兰蒂台风带来的启示”这一主题情境,以“焦点访谈”节目“万众一心,抗击莫兰蒂台风”为蓝本,剪辑加工成一个介绍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台风过境厦门时的全景扫描视频。视频中,有台风强劲的横扫场景,及其带来的破坏画面,又有厦门市民、志愿者、市领导共同抗击台风的画面。借助这一主题素材激活学生“当时”的生活经验和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探究台风给厦门市民生活带来的前后变化,体会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厦门的文明、厦门的温度从何而来?”这一主题情境,则以《厦门日报》就台风事件发表的各类市民、志愿者、解放军武警等抗灾照片为资源,筛选制作了一个配乐电子相册。学生在“未来的日子,有你更美”配乐背景下不断闪现的相片中,可以看到不分男女老少、中外,各行各业的人们参与抗灾劳动的火热场面;尤其是相册后半段中,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越来越多,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撞击,深深震撼着学生。由于学习本课时,莫兰蒂台风刚刚过去两个月,可说是学生当下能够直接感知思考的、最鲜活的生活素材。事情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于这一台风对生活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变化,学生切身经历,自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主题研究学习情境设计所依托的资源素材应该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人而变。教师要善于从本地区学生身边最近发生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择取素材,以即时、最近为选用原则,及时调整素材,调整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空间组织形式等。如此,才能使主题情境保持开放、更新的状态,真正以学生的生活沟通道德知识与生活。

三、课堂教学实践化: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

所谓课堂教学实践化,即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回到生活实践中检验道德学习成果。指向核心素养的思想品德课堂强调,学生学到的应该是“活的”道德知识,能够指导其学习与生活实践。教学实践化的重点是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能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建构知识,并形成新的认识,从而学会学习与生活,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3]。问题设计是主题研究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沟通学习主题与学生已有认知的“桥梁”,也是学生主题探究的思考路径。因此,主题研究学习的问题设计强调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学生熟悉或理解的语言提出并解释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语言,逐渐学会运用学科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莫兰蒂台风带来的启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台风刚过,你或亲友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到今天你的生活又發生了什么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角度)”“这些变化说明什么道理?”“再回忆,受灾时,人们最不方便的是哪一方面?”针对“如何关爱社会——厦门的文明、厦门的温度从何而来?”主题情境,我们则设计了“厦门为何能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秩序?”“厦门的文明、厦门的温度从何而来?”两个问题。这些问题设计简明通俗,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可以作答。同时,问题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而思考生活现象背后的“道理”。借助这一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现象看本质,体味认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会“自主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实践内化。

与情境资源的开放性对应,我们倡导主题研究学习的问题设计也是开放的。问题设计要具有思辨性,要提出学生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以问题促进道德理解的深入。教师指导则注重从不同维度,采用不同的视角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确认自身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传递方式。例如,上述问题设计既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又高于学生的生活。每位学生在莫兰蒂台风事件中的经历和感触自然各有不同,但是,事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是相同的,即:“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赖于社会的供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我们每个人关爱、努力和推动;和谐社区需要每位居民共同创造”。由此,引领学生逐渐深入思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明理”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辩证思维、联想思维等,这些都指向“科学精神”“社会参与”“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的培育。

实践表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将核心素养内化为自身的发展需求、动机和动力机制,从而在面对真实境遇和冲突时做出正确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我们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比如要在主题研究学习中进一步实现深度学习,需要我们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收集有意义的教学反馈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主题研究学习做进一步的调整”[4]。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EB/OL].[2017-01-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ced87b80102xagv.html.

[2[4]]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

[3]培根阅读.哈佛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EB/OL].[2018-01-0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03/21/146925_718823108.shtml.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台风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EF2000台风战斗机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呼呼!台风来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