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饭一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018-05-21程应峰

科学养生 2018年5期
关键词:烟火汪曾祺萝卜

程应峰

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的汪曾祺,从小受诗书字画熏陶,他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畅谈食事住行,涵盖世间百态,循着中国人的记忆,深植现实的烟火尘埃,唤醒一代人沉睡的灵魂。

《人间知味》是汪曾祺的一部散文集,他以生动自然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从四方美食谈到生活,一蔬一菜,盈溢乡愁;一草一木,尽是文化。无论春华秋实,鱼虫鸟兽,还是闹市见闻,乡间怀旧,都流动着中国古典韵律和民族特色。他的笔下,流露出人生的幸福感受,噙着中国菜的香,赏着山川江湖的景,脑海里,有熟悉的乡土,在岁月里随遇而安,在生活中自得其乐。

《人间知味》包括了食之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给人心的体验,无论是写美食,还是写一草一木,都深入人心,极具现场感。生活在他的笔下清淡而有滋味,接地氣,生活化,烟火盈荡。通过书中文字可读出一个活脱脱随性恬淡的老人,一个明明白白的老人,很闲适地活着,吃吃东西,养花种草,看书绘画,逛逛古迹,还有什么样的生活比这样的闲散更为美妙?

汪曾祺对吃的描绘精妙细微。比如他描绘山西人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又如他写广东人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嘢!”再如他描写贵州人吃腥: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千里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折耳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但那个女演员却吃得忘乎所以。

在汪曾祺看来,中国人在吃这一事情上历来颇为精致讲究,就连日常用的食盐也要分个三六九等,什么“桃花盐”“水晶盐”,还讲究个“吴盐胜雪”。他呢,偏不去钻研那些玉盘珍馐,偏要用妙笔盛上一盘盘家常小菜,满满市井烟火气息,却让你读的是有滋有味,恨不得边读边撸起袖子下厨按照书上的单子炒上两盘。他的语言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别有一种韵味。

他的美文便是人们生活的日历。从人们的口味出发,娓娓道出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以贴近人心的亲切笔调,把人从沉郁贫乏的时光中解放出来,发现日常生活的有趣。例如,萝卜、豆腐、鱼肉……都成了让人兴奋的美味,美好生活的音符,入口还能入心,稍着闲笔,就令人不禁想要像他一样,淡然感慨:“活着真好呀!”在《萝卜》一文中,单单是生活当中的一个萝卜,却能写出一个蔚为壮观的大场面。北京的心里美、张家口的白萝卜、江南的萝卜炖汤、四川的萝卜炖牛肉、高邮的腌萝卜干、小酱萝卜、泡萝卜、春萝卜、夏萝卜、秋萝卜……足以撑起一个盛大的萝卜宴。他在《葵?薤》一文中说:“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而“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兼容并包之德,见仁见智之心,跃然纸上。

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字是最有中国味道的文字,将中国人的记忆和心灵与文化传统相连。让经历世俗波澜的人们,品尝种种人生滋味之后,在最平常的一饭一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难怪金庸说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

猜你喜欢

烟火汪曾祺萝卜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烟火镇的盛典
萝卜蹲
买萝卜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