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8-05-21□蔡昉
□ 蔡 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可以破解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创新发展,着眼于培养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根本性变化,支撑高速增长的传统动力相应式微。从国际经验和教训看,许多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上,传统增长源泉逐渐消失,又未能培养出必要的创新能力,由此陷入经济停滞状态。因此,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形成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动力,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第二,协调发展,着眼于发展的健康性。我国发展长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国际经验和我国现实都表明,在从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往往因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方面不协调而产生并加深。一些国家也正是因此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促进发展的协调性,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绿色发展,着眼于发展的永续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对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的追求,体现了发展的目的本身。资源一旦枯竭,环境和生态一经破坏,要么不可修复,要么需要付出极高的修复代价。特别是环境恶化对人的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代价尤其昂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让人民从发展中获得幸福感,绝对不能以资源环境和生态为代价。
第四,开放发展,着眼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现在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利用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产能和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能力,还要努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经贸等方面的制度性话语权,通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打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主动利用、扩大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第五,共享发展,着眼于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目的。我国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进入为根本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要落脚于共享发展理念和举措,具体体现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供更充分、更均等的公共服务。
总之,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略、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发展成果,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