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述评

2018-05-21严云鹤周真刚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务少数民族民族

严云鹤 周真刚

(1.北京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22;2.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4)

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但民族社会工作的起步与发展却较晚。真正开启民族社会工作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2010年6月“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论坛”[1]于2010年6月在北京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回良玉在致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生活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应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发展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对创新民族工作方法,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党和国家人才发展大局,将社会工作人才与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一起作为我国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进行全面部署。在2010年之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起步晚、发展慢,且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停顿,相比之下,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则起步更晚,理论与实务研究都较为有限,社会关注度也较低。近年来,民族社会工作伴随着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已经初步发展起来,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笔者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篇名含有“民族社会工作”的文章共201篇。如下图1所示,从1997年到2010年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不多,2010年之后相关成果的数量才不断增多。而且真正以“民族社会工作”为研究对象的第一篇文章是2005年库少雄、韩丽撰写的《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治疗关系》一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1997年、2001年的两篇文章分别是《民族传统与中国社会工作的特色》和《论西部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工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成果。在以“民族社会工作”为篇名的文章中,研究议题主要围绕民族社会工作的涵义与价值理念、民族社会工作实务、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展开。

图1 以“民族社会工作”为篇名的文章年度发表趋势

一、 民族社会工作的涵义与价值理念

一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往往与该领域的实践或实务的价值理念联系在一起,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内含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

(一)区域为主还是客体为要:民族社会工作厘定

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既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也是以共识性概念展开进一步讨论与对话的前提。当前,我国很多学者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涵义进行了界定。

王思斌认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它理解为在民族地区开展的社会工作,这里既包括面对少数民族(族群)的社会工作,也包括在此空间内从事的面对非少数民族(族群)的社会工作。二是把它理解为针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2]。姚丽娟认为,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界定为:具有族性的社会工作,它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指导,并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及实务技术,最终实现微观和宏观、个体和整体的改变。就微观层面而言,民族社会工作协助因各种原因而遭遇生活或发展困难的少数民族个人或群体走出困境,增进他们的社会福祉;就宏观层面而言,民族社会工作通过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推动社会的改变,增进社会大众的福祉,并营造出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个体及群体社会福祉的社会环境[3]。任国英认为,民族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依据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民族政策,对面临困境的各民族群体和个人实施救助服务的活动,帮助解决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民族内部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4]。赵淑兰认为,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界定为: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在微观层面上协助因各种原因而遭遇生活或发展困难的少数民族人士及群体走出困境,增进其福祉;在宏观层面上推动社会改变,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营造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人士及群体社会福祉的社会环境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5]。

以上关于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强调了区域(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族性(社会工作中的民族因素)、扶助(民族社会工作的功能)、案主或客体(少数民族)。同时这些概念基本上都侧重将少数民族群体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具有针对性和特定性。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界定过于窄化,伴随着人口跨区域流动,民族社会工作的服务客体日益全社会化;伴随着公共服务政策的普及,民族社会工作的扶助功能和发展功能一样重要;营建良好的民族社会工作氛围,需要各民族之间的包容与扶助,这种包容不仅限于某个少数民族内部,还包括不同少数民族之间,更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不同的区域和社区民族构成是不同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可以将民族社会工作笼统地定义为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工作。至于具体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则“因地制宜”。

(二)一般理念还是具体关切: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关于民族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研究,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理念和对族际差异理解与包容的理念。例如,任国英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尊重个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尊重并理解多元文化[6]。张丽君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包括: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少数民族能力的提升[7]。李林凤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工作的一般价值观;政治敏感与价值中立[8]。毕秀琴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主要包括:民族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民族社会工作中“注重和谐”的理念;民族社会工作中“平等待人”的价值理念;民族社会工作中“道德”与“责任”并举的价值理念[9]。储庆,库少雄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既要坚持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理念,同时也要考虑具体国情,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包括:提供适当的服务,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并理解多元文化[10]。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区域的民族组成结构和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是不同的,例如在我国西南一些特定区域,个别汉族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低于周边少数民族;在一些城市传统民族社区,一些外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汉族流动人口也存在发展与适应困难的问题,从这样的角度而言,民族社会工作的服务客体就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侧重于少数民族人口成员的设定了。

综上,无论是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还是民族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设定,都要依据具体社区民族构成的差异性,都要从广义的民族社会工作(既整体上包含针对少数民族成员的社会工作,也包含特定区域内针对汉族人口的社会工作)理解出发。

二、民族社会工作的实务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的应用分支,实务性强是它的特点[11]。现阶段,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实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基于流动性产生的少数民族人口在流入地的适应问题,这类实务体现出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实际需要和适应困难出发,以针对性的帮助为主。另一个方面是立足于本地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问题,这类实务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当然,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类实务也会涉及到流动人口方面的实务,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方面,主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社区嵌入路径、综合介入路径、多层面介入路径三种模式。关于实现社区嵌入,卢时秀认为,结合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本土实践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具体实践,对于当前社会工作嵌入该群体的服务管理而言,社区应是其最重要的实践场域和行动场所。因此,在嵌入路径的选择上,以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可成为其嵌入的最优路径选择[12]。在综合介入路径方面,丁海江从政府部门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善用社会资源;社会工作者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增强民族学知识储备,培养民族社会工作技巧等方面对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熟融入进行了路径构建[13]。在分层介入的实践中,李立认为可以从个人层面、社区层面、社会层面三个层面入手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安民兵认为社会工作可以从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解决精神贫困问题;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解决文化贫困问题;运用社会行政方法,解决制度贫困问题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14]。

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方面,研究者认为立足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徐晓凤认为,可以从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提升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水平;培养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员,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效率两方面发展社会工作,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水平[15]。马克林认为,社区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实践平台。虽然从理论基础和专业优势上来看,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社区治理为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的社会理提供了现实而可行的切入点[16]。王力平等则认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精细化必然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将幸福民生作为治理的最终目标,社会治理不是把民族社会管死,而是要让民族社会充满活力,让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这才是治理精细化的本质。[17]

整体而言,民族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扶助服务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实务两个方面,这也符合当前民族社会工作客体的分布格局,应当注意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相对成型的东部地区,注意从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介入,有助于减轻民族工作部门的压力,而且来自社会工作实务的扶助与服务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支持,成效也较好,是一种社会同位群体的民族工作(民族工作行政部门的工作属于上位主体工作,社工人员的社会地位与服务群体相似,更容易沟通合作)。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城镇化率低、城市社会工作起步晚,民族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结合民族地区的社会服务与社会建设发展规划,优先发展社会工作实务,可能会成为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后发优势。

三、民族社会工作发展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或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性,是指通过增量和提升相关要素(诸如人员数量质量、专业知识能力、途径和载体等)水平,从而扩大民族社会工作范围,提到民族社会工作水平,也就是说,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主要体现在服务空间和服务水平两个维度。在这里,本文主要侧重于民族社会工作水平的提高。

王思斌认为,所谓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性是指在民族地区、面对民族群体的社会工作,始终要把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要树立民族群体的主体性意识,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张扬他们的主体性……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队伍。培养一大批训练有素、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将是解决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民生问题、促进其发展的必由之路[18]。笔者认为,民族社会工作当前的重点还是少数民族成员的权益保障和实现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工作。诚然,权益保障和实现也内含着民族社会工作服务客体的发展问题,服务于客体的发展,需要数量和质量都匹配的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

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技巧与民族因素的有机结合是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路之一,例如,江波总结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探索的主要取向:一是将习以为常的社会工作理论或实务经验挪置到民族社区,即方法移植的过程;二是整合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在民族社区开展工作,即整合取向的创新过程。两种取向都在以行动的立场、策略和方法推进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笔者认为本地化更为合适)进程。[19]有的学者从发展步骤、人才培养、民族特色考量等方面提出了构想。吴咏梅强调完善民族社会工作,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民族社会工作“台阶式”发展。应该统筹规划,完善民族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政府主导,加大与社会组织的协作力度;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工作“再本土化”;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20]。赵庆鸣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尝试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以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和优秀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依托,建立一个高校或机构对应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对一”帮扶培养机制。[21]。王维悦提出民族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特殊领域,在我国民族社会工作以政府支持与主导的格局下,走嵌入式的发展道路,包括:专业化嵌入:壮大民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专业发展;结构化嵌入:协调民族社会工作与政府各方面的关系;多维度嵌入:民族社会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发展[22]。

综上所述,民族社会工作发展首先涉及到社会重视的问题,民族社会工作发展需要提升全社会对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民族社会工作的特殊意义和功能,在国家公共服务越来越需要由社会来提供的新时代,全社会都要重视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涉及到专业上的“专”与“特”的问题,专是指社会工作的知识、理论、实务、技巧等,这是基础;特是指与民族因素相关的知识、政策、技能等方面的储备;只有实现社会工作一般性理论、技能与服务客体的民族性因素合理的结合,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才会是合理的,这是基本指导思想。再次,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涉及到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民族社会工作发展需要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要重视培养民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的少数民族成员。

四、评价与展望

通过回顾民族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为:

其一,研究者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价值理念进行了界定,并初步形成了共识,认识到民族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门或机构制定或执行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事务的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是党和政府关于民族地区工作和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及民族人士工作的总称,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事务等多方面内容,其政治意味比较浓;而民族社会工作则是一种去政治化的专业服务活动[23]。

其二,能够运用民族社会工作介入民族事务,并且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中关注到各民族“文化差异”,“文化敏感”等问题。张景怡指出,在民族社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首先就是由于缺乏对所介入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而造成文化误解甚至冲突;其次就是未能意识到并尊重文化差异,从而不能提供差异化的、适切性的服务;再次就是由于对民族文化体系和本土资源不敏感,导致主体参与和本土资源利用不足;最后就是由于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上的文化匮乏,而导致服务效能下降[24]。还有学者谈道,对少数民族群体提供服务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习如何在跨文化服务中处理复杂问题,这要求对文化多样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即具备文化能力[25]。

此外,研究者们还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前景与发展提出了构想,基本上能够把握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民族社会工作发展路径。这些成果无论是对我国社会工作内容的丰富,还是对民族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通过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可以发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把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新疆、四川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很少有研究关注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二是研究很少借鉴其他国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研究立足于已有的文献和实地调查实践,很少有研究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西方民族社会工作中的文化理解观点值得借鉴,帕特丽夏L.艾沃特(P atricia L.W alt z) 立足多元文化背景指出,社会工作需要在帮助作用方面具有灵活性,需要愿意欣赏和学习其他文化,需要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干预的技能。[26]这样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三是研究内容存在局限性。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的研究数量少且研究不够深入,对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的研究领域过窄,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介入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两个方面。

党的十九大宣示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中的很多要求都与社会工作相关,这既为我国的民族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紧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追求实际效果,做好中东部地区的民族社会工作实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大量少数民族从西部民族地区涌入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各大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000年全国有11个省(区、市) 民族成份齐全,而201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0个。[27]这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区域分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很多城市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了当地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因素越来越进入到城市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与服务部门要面对的新常态。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东部城市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陈云指出:中东部城市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民族性与公民性、宗教性与世俗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民族性与公民性的冲突”表现为少数民族在很多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别,强调民族意识,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民的公民意识更加强烈;“宗教性与世俗性的冲突”表现为部分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而城市成为一个相对世俗化的社会;“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表现为少数民族主要从事传统产业,进行体力劳动生活方式与现代城市的文明生活方式有较大差距[28]。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东部地区深化民族社会工作研究,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为目标,深入探索中东部城市少数民族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发挥后发优势,注重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

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任务还比较重,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工作,培养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的自我服务水平,让社会工作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之一。鉴于西方国家族裔社会工作起步早,因而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族裔社会工作的相关经验,如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社工应扮演倡导者的角色,运用少数族裔群体已有的资源,帮助其更好的进行自助服务。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关院校应该不断开放学科边界,将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中,注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第三,实现东西联动,实现社会工作与民族事务的有机结合。

东西联动是指依托东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优势,从理念、人才、经验等方面为西部地区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结合西部人口流出地的实际,在东部地区的民族社会工作中,注意吸收流出地的人文知识,甚至招募来自流出地的社工人员或志愿者。深圳市在援疆工作中在全国率先构建社会工作人才援疆机制,提出经济发展与社会援建并重的理念,以“政府主导、民间社会组织运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模式,于2011年3月在喀什建立社会工作站,该站成立6年来,成功实施了农村社区发展等一批品牌项目、其中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级慈善大赛金奖,成为喀什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29]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工专才的力量,深喀社工站发挥资源和经验优势,包括请香港和深圳的资深督导过来培训等,积极培养本土社工人才,孵化出阿凡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七家本土社工机构,创设出社会工作东西联动的成功范例。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工作的发展,民族社会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民族社会工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民族社会工作发展机遇,总结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和研究成果,关注民族社会工作的热点议题,推动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该论坛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致信要求做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论坛表彰了民族社会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探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举行了民族社区社工机构试点和社工培训班启动仪式。该论坛对全国民族社会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王思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民族研究,2012,(4):1-7.

[3]姚丽娟.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实践切入[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9-34.

[4]任国英,焦开山.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民族研究,2012,(4):8-16.

[5]赵淑兰,姚丽娟.民族社会工作概念辨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29-33.

[6]任国英,焦开山.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民族研究,2012,(4):8-16.

[7]张丽君.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民族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社会工作,2011,(1):55-56.

[8]李林凤.民族社会工作初探[D].兰州大学,2013.

[9]毕秀琴.浅谈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以及价值理念[J].中国民族博览,2016,(2):9-10.

[10]储庆,库少雄.理解与服务:民族社会工作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1]谭文静,李金娟,王丽.浅析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以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为例[J].社会工作,2007,(4):14-17.

[12]卢时秀,李吉和,张微.专业社会工作嵌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域与路径探索[J].广西民族研究,2015,(4):13-19.

[13]丁海江,向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路径研究——以重庆市社会工作介入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62-67.

[14]李立.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的探讨——基于“增权”视角[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41-43.

[15]徐晓凤.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38-139.

[16]马克林.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2-106.

[17]王力平,许晓芸.协同与耦合:民族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精细化[J].社会工作,2016,(1):3-10.

[18]王思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民族研究,2012,(4):1-7.

[19]江波,赵利生.民族社会工作的特征、实践原则与发展路径[J].西北民族研究,2014,(4):134-140.

[20]吴咏梅.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J].社会建设,2015,(5):46-53.

[21]赵庆鸣,梁海艳.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怎样更给力[J].人民论坛,2017,(14):74-75.

[22]王维悦,任嘉威.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嵌入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8):16-17.

[23]赵淑兰,姚丽娟.民族社会工作概念辨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29-33.

[24]张景怡.文化差异给社会工作带来的挑战——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8):33-37.

[25]储庆,库少雄.理解与服务:民族社会工作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6]具体见Mult i cultu ra l I ssues i n S oc ia l W o r k.HTTP://WWW.Pr e a k ness.o r g/pu b l i c a t i ons/b e q uests/i ns id e/mult i cul tu ra l-i nt r o.HT M L

[27]徐世英.少数民族已进入素质提高适度增长的良好发展阶段[N].中国民族报,2012-07-13:5.

[28]陈云.现阶段中东部城市民族社会工作的实现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6):28-32.

[29]石义胜 李舒瑜 任琦 徐兴东.深喀社工站:社工援疆的领头羊[N].深圳特区报,2017-09-07.

猜你喜欢

实务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