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是个很拧巴的人
2018-05-21梁爽转载自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文/梁爽 转载自:哪梁爽哪喜庆(ID :zheliangshuang)
只看到小确丧,看不到小确幸,是跟自己过不去。
王朔那句“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大概是形容女同事茜茜的。随便节选几段她说的话,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拧巴感:
我昨天下班等车,肚子有点不舒服,等公交吧,好久不来一辆,还担心没座,打快车吧,舒服但又小贵,纠结再三后叫了快车,刚坐上快车,就看见公交车来了,全程后悔没等公交车;
我最近在减肥,我先逼自己少吃晚餐,再自我洗脑让自己觉得饱了,到七八点钟饿得头昏眼花,还在咬牙死扛,然后拧巴到九十点钟,结果报复性地狂吃;
前几天我看到主管的业绩统计表,之前有项与同事合作的工作,军功章上只有同事那半没我这半,问吧,显得太计较;不问,心里过不去,心里明明有事,还要硬装作没关系的样子真煎熬……
多希望她这股拧巴劲儿是用在业务领域的精益求精上,而不是患得患失的自我消耗中。
我觉得她一个人就把“拧巴”诠释得挺全面了:内心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限死循环地左右互搏,捕风捉影地自我较劲,纵容自己的脆弱敏感,既念过去又畏将来。
1.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拧巴
写作久了,我收到最多的读者提问,一类是拧巴感情,一类是拧巴工作。这让我意识到两点:1.现代女性活得真拧巴;2.防止拧巴是一种刚需。
比如有个小女孩对我说,最近相亲见到一个性格有点闷的男生,做事可能牢靠,但她担心婚后不会哄她。
我觉得姑娘想得太长远了,感情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操心婚后的生活细节。
在我看来,人生没有一步到位,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点,跟着当下心里的沸点去选吧。很多时候不跨出第一步,后面的永远是想象。
面对两难的选择,有为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想东想西的时间,不如把精力聚焦于现在,要么两手准备,要么孤注一掷,做些实实在在有建设性的事。
假如选择了 A而没选B,总拿着A的不好去对抗B的好,会拧巴到打结的。
这时要提醒自己:B的好是我想象出来的,B的不好我是没想到的,选了 A就多想A的好,把A一条道走到光明。
拧巴没用,你得行动。
2.不值得为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我买了手机后两个月,升级版新款上市,我那款骤降好几百,友人调侃我买亏了。
可我这两月用得很开心,并不觉得亏,再说就算降价,也没人给我退差价,拧巴也没用。
我坚持买完东西就不再过问价格,后续价格或涨或降,钱都花出去了,东西也享受到了,价格跟我就没关系了。
过去的消费不可能都抄到底价,过去的选择不可能都尽善尽美,会有遗憾,会有痛苦,可一味沉溺于遗憾和痛苦中,就是一场盛大的自我耽误。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别因为错过星星流泪,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从过去的事中提取经验用来避坑就行,负面情绪越及时止损,对自己越好。
3.不要让别人轻易地影响自己
有一次看节目,女职员从大公司离职,她说工作没给她成就感,但她成就感的计算维度,不是看客观的业绩指标,而是看主观的领导心情,我觉得她的价值坐标被别人的情绪带跑偏了。
有人脾气不好,可能是家里有事或身体抱恙或情商过低,不是自己哪句话没说对、哪件事没做好惹的祸。
多少人因为别人的小举动,引发自己波澜壮阔绵绵无期的内心活动。
发个朋友圈怕个别朋友看到会多想,朋友没给点赞就心事重重,同事说的话是不是在暗讽自己……其实演那么多内心戏,也没人买票来看。
我被别人影响多次以后,逐渐厘清一点:适当自省、有则改之是好的,但总把别人凌驾在自己之上,在别人的刀子嘴里豆腐心地活着,在别人的坏情绪里玻璃心地活着,自己真的会越活越拧巴。
4.既然要付出,就不要有付出感
我有个女友,一次辛苦学着包饺子,但老公没夸到位,结果吵了场以小见大的架。
她找我求开导,我说就当单纯地吃了顿饺子,干嘛非得在心里演一出自己讨人欢心未遂的戏码。
彼此的付出,会让一段关系变好;但彼此的付出感,会让一段关系变糟。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这样对我”的句式不仅咄咄逼人,还咄咄逼己。
亲情里,“我为你换了一份离你学校近的工作,你就只考这点分”;爱情里,“我为你放弃工作全职在家,你回来还这副臭脸”;友情里,“上次我陪你出去办事,这次叫你帮我带饭都忘了”……
有人说:“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我对此绝口不提。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会灰心丧气。”
如果自认为难以达到上述境界的话,我觉得付出时,这样做能有效减少付出感:
a.选择对的人进行付出;
b.能从付出本身中提炼出快乐;
c.在付出感出现之前找对方好好沟通;
d.心里真的堵,自我取悦特别重要。
5.不要纵容自己的拧巴
我前段时间在医院,听到病人之间最多的相互安慰就是遇到不爽的事情,就想开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惯着自己的拧巴,心情心态不允许,体检指标也不允许。
有时拧巴来拧巴去,对事情的进展没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反而有害处,不仅把自己搞得内心焦灼,肝气郁结,还会错过真正推进的行动。
同是天涯拧巴人,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太需要两种自我训练了:
a.分出一个旁观者的分身,提醒处于拧巴中的自己,哪些表现说明拧巴了?为什么要拧巴?拧巴有什么好处?怎么避免拧巴?
b.分出一个享乐者的分身,是逛街吃美食买新衣不开心?还是最新上映的电影不好看?还是下一个旅行目的地不好玩?
只看到小确丧,看不到小确幸,是跟自己过不去。
以上都是囿于拧巴里自我开导的体己话,防止自我消耗型的拧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自律。
网上有句话是“不行就分,喜欢就买,重启试试,关你啥事,关我啥事。”经常运用这5个简单粗暴的法则,你将减少八成的拧巴。
话糙理不糙,且行且修炼。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奇葩也好,失败也好,但只要是你自己选的,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内心不拧巴,就是好人生。
愿我们一天比一天不拧巴,把拧着的部分打开,活出洒脱明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