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骶尾部神经脊索瘤1例
2018-05-21赵维安
李 庆,赵维安
(咸阳市中心医院介入超声科,陕西 咸阳 712000)
图1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骶尾部神经脊索瘤 A.微波消融前病灶内造影剂灌注(箭); B.微波消融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箭); C.微波消融后病灶内无造影剂灌注(箭) ; D.微波消融后4个月MRI示局部病变缩小(箭)
患者男,84岁,因“骶尾部刺痛不适1月余,站立活动后加剧,并向会阴部放射”就诊。患者无发热、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诊于直肠后、齿状线上触及7 cm×7 cm包块,质硬,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度差。MRI:尾椎团块状占位,向前突出至直肠后脂肪间隙并压迫直肠,内多分隔并含少许脂肪,考虑皮样囊肿。经会阴部超声:直肠后脂肪间隙内低回声肿块,考虑实性占位病变。CEUS:动脉早期肿块内不均匀高增强,晚期增强减退至低增强,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图1A)。行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术(图1B)。光镜下癌细胞呈腺样排列。免疫组化:CK(+),EMA(+),S-100(-)。诊断为脊索瘤,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充分局部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于肿瘤周围注射60 ml生理盐水作为液体隔离带;于直肠内插入16F尿管,术中持续注入生理盐水;超声引导下将微波电极经皮直接插入肿块,对肿块进行由深至浅逐层多点消融,至强回声覆盖整个病灶后退针,同时消融针道。术后复查CEUS示肿块内无灌注(图1C)。4个月后MRI复查示肿瘤体积较前明细缩小(图1D);随访至患者疼痛消失,大便正常,下肢无不适,站立活动自如。
讨论脊索瘤是起源于中胚层脊索残余组织的罕见低-中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约1/10万,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1%~4%,以50~60岁男性多见,好发于脊柱两端颅底及骶尾部。骶尾部脊索瘤生长缓慢,骶尾部隐痛常为初发症状,起病隐匿,故临床发现时肿瘤往往较大。超声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肿块,表面可有纤维假包膜,多侵犯周围骶尾骨及软组织,部分可见溶骨性骨破坏灶。脊索瘤较少发生远处转移,且转移灶对患者的生存期影响很小,故局部治疗是关键。脊索瘤对放疗及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骶尾部解剖结构复杂,常致局部病灶处理失败,且年龄>70岁为脊索瘤治疗预后差的独立因素,故对本例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本例肿瘤较大,肿瘤与直肠紧贴,消融过程可能损伤直肠后壁,故术前在肿瘤与直肠间注入生理盐水,同时向直肠内持续注水,进行肠壁内外双重保护;由于肿瘤距离会阴部较近,消融过程易损伤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故采用术前进针路径充分浸润麻醉,术中精确引导消融针位置避免皮肤损伤;为避免消融不完全,本例采用移动消融和多点消融结合,并在术后复查CEUS,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