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探析

2018-05-21赵宝林黄丽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参赛选手职业院校大赛

张 强,赵宝林,黄丽平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原名为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传统技能大赛,2017年更名为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自2012年举办以来,一直由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目前已举办了五届技能大赛。但至今,院校及其师生参与大赛的情况,技能大赛的成绩,以及技能大赛对参赛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如何,并没有相关的分析报道。基于此,文章对技能大赛举办以来的大赛参与情况与大赛成绩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反映技能大赛对相关职业院校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

表1 安徽省中药技能大赛参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

1 技能大赛参与情况分析

1.1 参与度体现影响力

技能大赛在院校之间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相关职业院校及其师生的参与度来体现。院校、师生参与数量越多,参与度越高,说明技能大赛在院校之间的影响力越大。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目前共举办了五届,表1对历年来的参赛院校、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及获奖情况等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大赛的连续举办,从2012年到2017年,技能大赛的参与院校、选手和指导教师的数量均已翻番,大赛在2012年首次举办时,只有2所院校、10名选手、6位指导教师参加,到2017年第五届大赛时有7所院校、26名选手、21位指导教师参加,院校及师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足见技能大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2 重视度体现影响力

技能大赛在院校中的影响力主要通过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体现。技能大赛通过下列途径影响相关院校的重视程度:(1)获奖率高。技能大赛奖项按照参赛人数的10%、20%、30%比例设置,60%的参赛选手可以获奖,且参赛人数越多,获奖人数越多,院校获奖几率越高,从表1中获奖统计可以看出,60%以上的院校都能够获奖,第四届时更是达到了100%的院校获奖。在技能大赛中获奖能够提升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起了相关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2)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关系着学校“颜面”。在大赛中是否获奖,获奖的等级、数量,体现着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

2 技能大赛成绩分析

2.1 技能大赛成绩分析依据

技能大赛自举办以来,考核形式和内容固定,评分标准统一,使得大赛成绩在院校之间及年限之间具有了可比性。技能大赛一直分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2012年第一届技能大赛不包含此项目)、中药调剂与中药炮制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比固定;大赛制定了中药性状鉴别药材或饮片品种目录、120种中药真伪鉴别药材或饮片品种目录、20个中药品种炮制技能考试目录,技能大赛项目考核内容固定,考核全部从上述品种目录中抽取。大赛评分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现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考核内容固定,评分标准统一,既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又使得技能大赛成绩具有横向(院校之间)和纵向(根据时间年限)比较的意义。

2.2 技能大赛的成绩分析

2.2.1 平均成绩

技能大赛成绩能够反映教学水平[1],体现教学质量。由于参赛选手很多,整体教学质量需要选手总体成绩才能反映,而总体成绩可以通过参赛选手平均成绩体现,平均成绩越高,整体教学质量越好;平均成绩提高,则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技能大赛选手的平均成绩可以直观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以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

图1 历届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各项平均成绩

(1)总体平均成绩分析

统计分析各届选手的平均成绩,可以直接反映平均成绩与举办年限的关系。依据每年技能大赛公布的选手成绩为样本,分析各届技能大赛所有参赛选手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以及所有参赛选手各单项(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中药炮制)的平均成绩。通过对五届技能大赛的成绩统计分析(见图1),发现技能大赛的综合成绩和各单项成绩随技能大赛的举办,逐年呈总体上升趋势。但因每届有新参加院校,新参加院校第一年成绩一般较低,拉低总体成绩,以致总体成绩上升趋势不够明显,尤其2017年这届明显,该届新增3所院校参加,以致该年总体成绩不升反降。另2017年的大赛由原来的4、5月份举行提前到3月份举行,导致各院校准备时间过短,培训时间不足,也影响了总体大赛成绩。

(2)各参赛院校平均成绩分析

将各参赛院校平均成绩按照参赛年限进行纵向对比,可以直观反映参赛成绩是否随参赛年限的变化情况,侧面反映技能大赛对各参赛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依据每年技能大赛公布的选手成绩为样本,分别选取单个参与院校的每届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纵向观察(根据时间年限)技能大赛对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为使数据具有年限可比性,选取参加三届技能大赛以上的院校作为样本,符合条件的有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五届)、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五届)、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四届)三所院校。

图2 三所院校历届参赛选手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对比图

图3 三所院校历届参赛选手中药性状鉴别的平均成绩对比图

通过对以上三所院校五届技能大赛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见图2)统计分析发现,2012-2016年的四届比赛中,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绩随逐届提升,且提升幅度较大,最大提升幅度分别高达26.3%和46.5%,但2017年成绩下降主要是因前文所述的大赛举办时间提前,准备不足所致。同理,对三所院校五届技能大赛中各单项的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各单项成绩提升较快,例如中药性状鉴别的平均成绩(见图3)。参赛院校成绩随参赛年限增加不断提升,反映参赛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说明技能大赛对教学质量提升有明显影响。

从图2-图3中还可以看出:(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绩提升不明显,但成绩一直较高。究其原因发现该校为技能大赛承办方,占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东道主优势明显,但历届各项成绩一直较高,说明该校教学质量一直较好。(2)在大赛举办的前几年,院校间成绩差距明显,尤其与东道主院校之间,但随着技能大赛的举办,各参赛院校成绩快速提升,参赛院校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反映了全省相关专业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提升,且教学质量逐渐趋于稳定。

2.2.2 成绩极差

成绩极差,为参赛选手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之差,能反映参赛选手总体成绩的稳定性。极差越小,教学质量越稳定;总体成绩越高,成绩极差越小,总体的教学质量就越高。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同样选取参加三届技能大赛以上的院校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见表2),发现各院校随着参加技能大赛年限的增加,成绩极差总体呈变小趋势,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前四届大赛中表现尤为明显,说明教学质量总体稳定性较好;极差波动较大,说明教学质量总体稳定性偏差。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稳定整体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影响。

2.3 技能大赛提升教学质量

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检阅平台,考核形式和内容固定,评分标准统一,技能大赛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反映载体,使得院校间教学质量具有了可比性,说服力强。大赛成绩提升则意味着教学质量提升,下降则意味着教学质量下降。通过对平均成绩和成绩极差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技能大赛年限的举办,各院校平均成绩逐年提升,成绩极差逐渐变小,说明各参赛院校的总体成绩在提升,教学质量逐渐趋于稳定。可见,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参赛院校选手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表2 各参赛院校历届技能大赛综合成绩极差

3 技能大赛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笔者认为技能大赛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教学质量。

3.1 政策引导,形成竞争机制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院校升学考试改革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皖教办〔2014〕2号)中规定“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报考相应专业,经本科院校面试通过,可直接录取。” 《安徽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皖教人〔2016〕2号文)规定“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可升本,教师可升职”的激励政策,无疑提升了技能大赛的竞争力,增强了参赛师生的竞争意识。

3.2 普遍撒网,重点培养,严格筛选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要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一方面需要优秀的选手苗子,一方面需要优秀的指导教师。为此,各参赛院校高度重视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培养与选拔。(1)学生方面:重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选手苗子;严格选拔程序,层层选拔种子选手。(2)教师方面: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名师出高徒,优秀大赛指导教师至关重要。

3.3 集中培训+实景化操作+反复实战演练

为了能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参赛院校通过以下方式提高选手技能水平:(1)集中培训。制定赛前培训日程,依据技能大赛项目,分模块制定培训内容,进行专项训练,提升选手技能水平。(2)贴近市场,贴近岗位,实景化操作。安排选手到中医院药房一线岗位实习实训,到亳州中药材市场实地练习中药材识别、中药真伪鉴别。通过亲眼观摩、亲自参与,零距离地与一线技术能手、老药工及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提高技能水平。(3)反复实战演练。按照技能大赛要求,实境化模拟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含审方机考)、中药炮制四个项目场景,分阶段多次实战演练,熟悉大赛流程,检验培训成果,强化选手心理素质。

3.4 分工合作,重视人文关怀与心理调节

各参赛院校常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参赛成绩:(1)分工合作。专业教师组,负责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勤保障组,负责培训药材的准备,演练场所的安排等;心理调节组,负责选手心理的调节。(2)重视人文关怀。主动解决选手培训期间的饮食问题,优先安排实习就业,免除后顾之忧,使选手能够专注于目标,集中精力培训,专心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3)注重选手心理素质培养及心理调节。大赛选手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3],通过“将训练当比赛,将比赛当训练”培训模式,进行多次模拟,实战演练活动,消除紧张情绪,培养过硬心理素质。然而,大赛的培训过程往往及其枯燥,选手极易产生烦躁、厌学等情绪,心理老师、辅导员、指导教师等应适时介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调节选手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 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32(09):56—61.

[2] 朱永民,黄群群.高职院校省级技能大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安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数据[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44—47.

[3] 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03):46—47.

猜你喜欢

参赛选手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哈哈哈哈……你丑得真别致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鸟人”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说谎大赛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