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林兵人宝鉴》介绍与整理

2018-05-21

军事历史 2018年2期
关键词:讲义

《军林兵人宝鉴》中国本土已失传,现仅见于日本。17、18世纪,江户幕府大量购入中国兵书,幕府将军的红叶山文库中,共有汉籍兵书105部,其中101部购自中国。1599年至1664年,江户幕府还陆续刊印包括《三略》《六韬》《七书》《军林兵人宝鉴》《百战奇法》《诸葛孔明异传》《武备志》在内的41种中国兵书。《军林兵人宝鉴》馆藏至少有两处,一为日本市立米沢图书馆藏本,一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藏本,二者为同一版本。该版本独立成册,共18页,半叶版框27.8厘米×18.2厘米。末页标注“宽永丙子林锺吉辰道也刊行”,故其刊行时间为宽永十三年(1636)。

施子美生卒时间不详,怀安人,淳熙十一年(1184)武举进士出身,补承节郎。其弟施子礼,为淳熙八年(1181)武举。两人均以字闻世,名不知*参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三十,《宋元方志丛刊》,8068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据《施氏七书讲义》目录上载“武学上舍施氏七书讲义目录”,故施子美当入武学,担任教授人员。《军林兵人宝鉴》借用《施氏七书讲义》序言,该序作者为江伯虎。江伯虎,字君用,原名南强,永福人,文武双科进士,淳熙八年(1181)武举状元,淳熙十一年中进士第四甲。唱名日,御笔改其名为“伯虎”。“江伯虎君用,陈缵嗣功,亦连中二科。伯虎,淳熙八年武举第一人,十一年进士第四甲,遂换承事郎,恩数与状元等,朝廷靳之”,“渡江后,通判泉州而卒”*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三《取士》之《武举》,27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0。。据李心传完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时间(1202)推算,江伯虎应在绍熙(1190-1194)或庆元年间(1195-1201)去世。

《军林兵人宝鉴》简称为《军林宝鉴》,全书共计4000余字,有序言和上下两卷组成。上卷有《仁要》《兵翼》《速用》《地体》《省心》五章,下卷有《赏罚》《虚实》《用贤》《军务》《天官》五章。上卷主要从仁、义两方面对兴兵、治国和阵法等加以论述,下卷则主要围绕两军对垒时的战略战术加以论述。从中不难看出施子美的军事思想。此书开篇既确定以仁为基调的治军法则,指出以仁义治军远胜于以武治军,以仁义治军士兵则能感觉到恩情,作战才能不畏死。在阐释君臣关系时,则凸显出信与义的重要性,认为不论是将领治军,还是君主治国都离不开信与义。君、将、士三者以信与义相串联则无所不胜。他还提出君主理政要“慎”,并从“慎”引申出诡诈,作战应“欲袭东先唱西,欲袭南先备北”,若治军治国之道能融会贯通,则攻无不克,战不不胜。该书部分内容也散见于元明典籍,如《速用第三》即被元朝《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引述。《军林兵人宝鉴》虽有认识局限,但强调以人为本、将官自我审视、战术的虚实相映、军功的赏罚分明及激励作用,是朴素的军事理念,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启发后世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兹将全书整理如下,以裨益于今后研究。

《军林宝鉴》序

《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太宗问对》*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无“《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太宗问对》”。,兵家之书不知其几也,汉初有一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者三十五家。其后任宏论次,分其书为四种。唐有(三)〔二〕*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第四十九记载:“兵书类二十三家,六十部,三百一十九卷,失姓名十四家,李筌以下不著录二十五家,一百六十三卷”。 故“三”当作“二”。155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庆长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也做“二”。十三家,藏其书于四库者,凡六十部,失姓名而不著录者不与焉,可谓繁且杂矣。《圯上》一编,足为王者师,奚以多〔为〕*据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增“为”字。日本庆长年间(1569—1614)哉?朝廷武举之科,惟用《七书》以取士,亦此意耶?〔三山〕*据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增“三山”字。施公子美,为儒者流谈兵家事,年少而外(古)〔右〕*据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改。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今得其平昔所著(之)*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无“之”字。《七书讲义》于学舍间,观其议论,出自胸臆。又引史传为之参证,古人成败之迹、奇正之用,皆得以鉴观焉。虽曰兵不可易言,若施之(于)*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无“于”字。用,亦岂至不知合变也?于是锓木以广其传。*删除“贞祐壬午上巳”,庆长·元和年刊活字版《施氏七书讲义》序无“贞祐壬午上巳”。“贞祐壬午”看似指金宣宗年号,但其中疑点甚多。贞祐是金宣宗的第一个年号,共五年(1213年—1217年),分别是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并无壬午。壬午年对应金宣宗元光元年、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江伯虎早于绍熙或庆元年间去世,故不可能作序于此时。同郡江伯虎序。

《军林兵人宝鉴》卷之上

仁要第一

傅说咨汤曰:王者帅师,先仁后武。强武之*似当有缺字。,莫善于施仁。武之于仁,永不失利器。刀剑之利不如仁,刀剑之利,害近而不害远。仁才之利,治近而暨远。闻见之卒,悕为忠死。碎强以刃,则刃还折挫。雨滴微弱,消檐下石。仁者,恩也。兵死于恩,恩轻则难致死。欲致死者众,则莫不胜,胜则止。夫兵之失利,在于奢侈。止止不合奢侈,兵利易失而难求而已。胜利是大败之先兆,宁作此虑忆。见可胜之兆,则退之。见不可胜之疑证,莫进之。莫恃众多强刚,战哄得否,不必据兵寡多,只在乎将。智虑与卒一致,妆兵必无坚。公兵嫩士,富祐平安。士未功者,始欲为战。击之易击,击而必利矣。良匠无弃材,明将无择士。以老弱畏敌之远,视矢石飞如雨,旌旗翻如云。笠胄兮蓑甲,不屑矢石之雨,争先赴,争先登,是乃仁要之所因作也。

兵翼第二

王单喜明属王林鹤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佞臣弊之。臣之佞,以不直王者之道也。有兵哄倦,则不得胜之。有剑无挥,则不能弒之。不得胜则不终世也,不得弒则不去佞。佞人内则贤人外退,贤人内则佞人外退。佞人不退,则国裂人二,而敌国奋威。贤人不退,则国全人一,而我国奋威,奋威则事成矣。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大功成时,小过自灭。大美发时,细瑕自蔽也。武强而破文,文终而胜武。将慎莫怒,教兵不基怒恚,在厚恩,在直言。将怒则还,去一示二,一则同,二则异。同则威制远方,异则过损近邑。当怒不怒,奸臣乃起。当杀不杀,盗贼乃发。兵翼之所发,据义与信也。主举义则将存信,将信则士佥勇健,而国乃昌矣。

速用第三

《兵叹论》曰:事急不暇选日,当作速用纵横法,所向念七遍,画地毕,以土块压之,便行,勿返顾。

门(附图)

正立门内,叩齿三十六通。以右手大姆指,先画四纵,后为五横,讫,既咒曰:四纵五横,吾今出行。禹王卫道,蚩尤辟兵。盗贼不起,虎狼不行。还归故乡,当吾者死,背吾者亡。急急如太上老君律。合咒毕便行,慎勿(反)〔返〕顾。

地体第四

诸葛孔明八阵之总图

戎昱将军曰:井田方里,其图几乎达诸葛未图。桓温推演,法灿然铎目。观纵淳淳,怡怡只为以备具。天阵,乾地;地阵,坤地;风阵,巽地;云阵,艮地,谓之四正。龙阵,木地;虎阵,金地;鸟阵,火地;蛇阵,水地,谓之四奇。凡制阵之法,若六十步,若六百步,若千二百步,佥为小、中、大。在于厥将,在于其众而已。

太宗金札曰:靖六花义命,在乎四兽、四维之阵。其形似蜻蜓,意一设蛇势。盖蜻蜓弱力细虫也,未闻其有势。欲擒执,早飞难触。囚龙阵亦然矣,外弱而内疾,谁敢当其锋。四面悉敌,岂许用意之伹能问常山之蛇尾,必疾首应此。怖首尾,故不能其中央,以难触尾锋。先不打其头角,高其垒,深其沟壑,虽飞矢投石未识,卒然之互触、互扶翼之情,则当须无终时过日。甚哉!卒然之首尾相亲之矣。

省心第五

陈孔璋谓魏文帝曰:逢人只说三分之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镇不与我相好,花镇无与春盛开。昨友今日冤仇,昨花今日尘埃。明将不常居榻,不决寝沛,往则直路,还则迂径。空吟畏壁,屋立折柱。卧案惮枕,书虑抡笔。帅师欲袭东,先唱西。欲击南,先备北。预欲所不欲而不说,妻不谈近侍矣。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食舌味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念念要如临敌日,心心唱似过桥时。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事。自家扫除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虑已不管他,终身无过。忘已管他,则铁火焰中若投身。出门如见宾,入室如有人。抽大忠则如无功,持大理则如无理。君许谗臣言,则其国易亡。夫畏妬妇嗔,则其家必倾。逢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不远危,不慎殃,则忧患不离身。

《军林兵人宝鉴》卷之下

赏罚第六

太公望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罚威赏明,而将威备,军务具。故杀一人而三军恐怖者,诛之。赏一人而万民忻悦者,誉之。罚贵大,赏贵小。罚及当路贵重亲爱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坚马湔厩养踈憎之徒,是赏下,通也。罚上极,赏下通,则将威行矣。不罚当路贵重亲爱之臣,而罚牛坚马湔厩牧踈贫之徒,则贵重豪富者恶虐伐天,无道恼民。亲爱奢侈,夺将威。踈憎恻隐,负将戒。古圣主赏所憎之功,罚所爱之罪。刑有厚薄,谓之五刑。赏有轻重,谓之四赏。墨、劓、剕、宫、大辟;墨,点额。劓,去鼻。剕,刖胫。宫,摈乡入远海险邑。大辟,死也。是刑矣,五帛、盈、昶、勖。帛,赐邑。盈,赐位。昶,赐财。勖,赐色。是赏矣。四是则赏罚成于五,具于四也。刑以迟也,赏以速也。

虚实第七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善战者,敌逸者劳之,饱饥之,安动之。往其所不趋,击其所不意。往而不劳者,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其不守之地也。守而固者,其不攻之地也。故明将知其所应攻而攻,察其所不可击而不击,是智虑之所致焉。先处战地,待预设备。后处战地,趋卒营垒。以不察地形故,左军乱,右军不救;右军破,左军不相;前兵走,后兵不至;后兵退,前兵不袭,而矧乎远者哉!见其旌旗之不正,而识其虚,虚则无备也。闻其金鼓之柔,而察其实,实则坚构也。击兵所屯而归急速,则敌还从我后。敌寡而逐我众,过半袭之,而矧乎我寡哉!故善胜者,进疾而归不急速。百步而屯地高,五十步而伏山险,待其所袭之敌。弓弩在后殿焉,矛戟相分左右,使我老弱先走。敌若竞而近我后,则狭路微径,地张木蒺藜,去地二尺以上,二十五具伏深草隘路,敌无敢越之矣。

用贤第八

孙子曰:昔殷之兴也,尹挚在夏。尹挚,伊尹之本名焉。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吕牙,太公之本名焉。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闻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夏人预若察殷之兴也,于尹挚则为国要须,而丙山不捕薪也。殷人预若知周之兴也,于吕牙则为君所贵,而渭水不垂竿也。殷主不用贤,以比干忠谏为逆耳,微、箕共隐矣。呜呼!其国欲危而乱,欲乱而亡。疾哉!失贤之国,不有天下也速矣。恶贤之国,不全社稷也。故大公望以上贤,与举贤之道说昌帝,帝谨之勤也。是以周社稷弥盛,而天丰时,地盈财,人乐于其间也。大圣大贤之纪,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军务第九

天官第十

太公曰:自黄帝有历以降相续,书伙事繁杂,吉凶相混董,孰执之,孰舍之?孰禁,孰举?日、月、年、时有分,各自刻始,刻积成时,时积作日,日积作月,月积作年。各有吉咎。每一时,八刻二分。譬如午时初初刻、正午、正四刻巳前,止属午时,用如午时,非午时。欲犯巳末,如午始。欲犯午终,如未始。不属前,不亘后。二时中间,何预时凶吉?故不禀日咎祥。不禀日咎祥,故不亘月安危。不亘月安危,不触年善恶。人咸欲吉却凶,我有阴事大虑,不欲吉不厌凶,不厌凶不欲吉。选吉择凶,则难备急,难应暴也。谓之兵胜四利之时,日中用丙时,则丙时有三刻,一刻半属巳,一刻半属午,非丙时也。巳终未涉午,为巳之应吉,凶为午之应。吉凶用二时,终不可得而定。兵以不定为常,是以守用此法者,无不吉昌。是非破他时他日,一一执之,一一之。执通,而达于诸历之精微者也。方亦然矣,余仿焉。

猜你喜欢

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陈岱孙补充讲义
郑天挺之明清史讲义及相关的学科建设
教学成果的学术“成名”
老师改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FOR循环语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