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立型文化背景下对暧昧表达“いい”的考察

2018-05-21刘亚男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071028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日语意识心理

刘亚男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071028)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独特的两立型文化背景下,日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语言特色。这些语言特色不仅仅存在于日语的发音体系,文字词汇和语法句型等浅层中,还存在于日语的表达方式,应用习惯等的深层之中。其中日语中的暧昧表达便是这些深层次的语言特色之一,日语的“暧昧”即:暧昧。含糊。模糊。吞吞吐吐。1所以“暧昧表达”就是其往往“藏一半,露一半”表达的意义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和深层的文化来综合把握。本文以“いい”这句最常见的暧昧表达为对象,首先从“表层”分析其所具有的基本含义,然后找出“中层”里所蕴藏的意识形态,最后挖掘其“深层”里的两立型文化因素。

一、“いい”的表层含义及语境分析

首先,先来看一下下面的对话。

(1)王さん:今日の天気はいいですね。

吉田さん:そうですね、気持ちもいいですね。

(2)学生:先生、お荷物をお持ちしましょうか?

先生:いいです、あまり重くないから。ありがとう。

(3)店員:お客様、このドレスは品質がいいです。値段

も高くないから本当にお買い得ですよ!

お客さん:デザインはあまり気に入らないから いいです。

(4)先生:明日の授業の内容、ちゃんと予習しておいて、いい?

学生:はい、わかりました。

(5)お母さん:早く起きなさいよ!もう10時だよ!

娘:いいから、わかったわよ!

通过以上的五个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いい”的使用之广泛。具体说来在第一个对话中,小王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很明显,吉田也赞同他的观点说道:“是啊,连心情都是很好的呢。”所以在这个对话中,“いい”的意思都是“不错,很好”。而到了第二个对话中学生问老师:“需不需要我来给您拿行李啊?”老师回答道:“不用,这点行李一点都不重。”在这个对话中“いい”的意思完全变了,变成了“不用,不需要”表示拒绝。同样在第三个对话中,店员向顾客推销一件礼服,说道:“这件礼服品质好价格也不贵,您买了就赚了!”顾客说道:“可是,我看不上它的款式,所以算了吧。”“いい”在此同样也是拒绝、不要的意思。第四个对话里老师让学生先预习一下明天上课的内容,学生回答道明白了。这里的“いい”指的是:“明白了吗、知道了吗”表示提醒。还有在最后母女之间的对话中,“いいから”指的是“行了,别说了。”

综上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下“いい”表达的含义可有:1.表示赞同,肯定的“不错,很好”。2.表示拒绝的“不要,不用”。3.表示提醒的“明白了吗,知道了吗,注意啊”4.表示“行了,知道了、别说了”。所以“いい”表达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谓千差万别,是日语暧昧表达的典型代表。而其背后直接相关的便是暧昧意识。那么暧昧意识是如何融入进日语中的,具体地说是在“いい”表达中怎么体现出暧昧意识的等等这些问题慢慢地浮现出来。为了探索最根源的问题就得就先从这些问题入手。

二、“いい”表达的中层里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暧昧意识

1.暧昧意识形成的社会条件

首先日本的社会结构是促使日本人产生暧昧意识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著名人类学家中根千枝2提出“纵式社会”3这一观点。其主要概念有:1、“场”与“资格”。2、“纵式”关系与“横式”关系3、“序列”。4“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域空间。“资格”则是人的“社会属性”如性别,职业,年龄。在这种社会中日本人缔结集团时对“场”的强调甚于对资格的强调,这是日本人集团最重要的一个特点。5集团里的人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他们很自然地区分“ウチ”と“ソト”,“家里人”和“外人”。在这样的集团里,对于日本人来说,比起个人的意志,感情,优先考虑的应该是维持“集团”的平衡状态,学会读懂“场”的气氛。特立独行会招致孤立。所以日本人生怕得罪对方而往往说话不那么直截了当,而是温尔婉转。不明确说“No”愿意给对方留有缓冲的空间。再者集团内部是“纵式关系”(如图二·1),上下等级分明,秩序严格。在该结构中“甲和乙”或“甲和丙”形成了模拟“父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子(乙和丙)”要时刻保持与“父(甲)”的统一。“父”对“子”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子”往往不敢直言自己的观点。这是暧昧意识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

2.暧昧意识的心理动机——依赖心理

日本著名心理医生土居健郎6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认为,依赖的心理原型显然是产生于母子之间的一种婴儿心理。而且这种心理在今天的日本人中广泛存在。在其语言中可以得到具体体现。7在日语当中有很多表示依赖的词汇,比如“頼む”。“頼む”一词经常出现在日本人的会话当中,用在请求别人为自己办什么事的场合中。在请求别人帮忙,出于自己的意志而劳烦别人的时候通常加上“頼む”一词,“頼む”一词充分体现了自身对对方的感激,期待和依赖。于此相同的还有“お願い”一词。除此之外还有“すねる”。“すねる”一词有任性,乖戾,闹别扭等的含义。“すねる”这个词表示在对方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条件下,通过耍性子,撒娇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立场以冀实现自身的目的。所以“すねる”一词的使用就是建立在自身对于对方的一种依赖心理的基础之上。“とりいる”指的是阿谀奉承,极力讨好,取悦别人。说白了就是依赖的一种手段,即先去奉承对方,让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然后再去依赖。8综上所述,日语的众多表达中往往隐含着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对日本人的行动方式,思维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前面说到日本人非常注重“集团”,在崇尚“和”的集团里他们可以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从而他们感觉非常稳定,安全。继而为了继续保持这种稳定感,安全感他们又必须使用暧昧表达。

3.“いい”表达——依赖心理作用下的暧昧表达

“いい”表达可以称得上是以日本人的依赖心理为动机的暧昧意识的语言体现。“いい”的本意是:“好的,很好,不错。”但是通过第一部分中出现的几个情景对话以及其语境分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字面意思仅是表面现象。在不同的使用场它有着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味。可以当做“可以”来使用,也可以当做“不可以”的一种委婉的拒绝方式。还可以是一种提醒方式。所以“いい”表达如蒙层薄纱,给人一种朦胧之感。这就是“いい”表达的暧昧性。另一方面由于“いい”表达往往可以含沙射影地表达说话者的“弦外之音”。因此说话者要依赖听话者通过自己的神态和语态去“体察”,“琢磨”里面的真实含义。这就是建立在相互依赖的心理之上。这就是“いい”表达的依赖性。总之短短的一句语言表达,实则囊括着复杂的情感因素。所以“いい”表达的使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否则就会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语言是打开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沉淀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的异质性、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等,都可以从语言本身的表达方法及其采取的形式中找到答案。9所以我们能从“いい”表达中透视骨髓中的文化基因——“两立型文化”。

三、“いい”表达的深层里流淌的文化基因——两立型文化

1.理解日本文化的“金钥匙”——两立型

远山淳10教授在《日本文化論キーワード》一书中指出日本文化就是两立型文化,并说道“日本文化の生成と存立のメカニズムの中心にあるのが,両立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である。”(日本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结构内核就是两立型的交流方式。)11并且强调:“大陸にある高度文明を強く意識して、いやむしろその強烈な劣等意識が、日本文化を両立にした原点ではなかろうか。”(与其说是强烈地意识到高度发达的大陆文明倒不如说是这种强烈的劣等意识才是使日本文化具有两立型的根源所在吧。)其实回顾日本文化的发展史,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明和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先后对日本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说日本文明发展到今天是完全依靠这两股性质不同的文化潮流。东西方文明在日本交汇并没有相互吞噬,相互取代,相反各自安分守己,在日本文化中并立存在。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两条精髓,两条血脉。可谓“貌似对立,实则统一”。再从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来看,日本对于古代中华文化的摄取,态度虽“谦卑”但却固执地坚守了自身的特色。同样,近代虽然日本文明沐浴着“欧风美雨”,但是日本本土的文化的特性如:独特的审美意识,“物哀”“わび”“しおり”等的文学理念依然闪闪发光,富有活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依然保持“对立统一”。这些都可视为“两立型文化”的体现。

2.“胳膊拧不过大腿”和“弱者不可侮”——两立型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日语中有“胳膊拧不过大腿”和“弱者不可侮”这样的说法。前者表达的是当遇见对方(通常比自身地位高或处于优势地位)与自己的意见不向一致的时候,就先把自己的真心话隐藏起来,迎合对方的意见。而后者更加强调“自我意识”,绝不泯没自我,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找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再去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弱者不可侮”即“弱小的也是存在的”。其实日本人的交流方式也正是遵循这一点。这种交流方式被称作“两立型交流”12。在“两立型交流”中会让双方意见都保留(即:あれも、これも),而不是综合权衡而最终决定某一方的“片立型交流”这种两立型的交流方式正是日本两立型文化的具体表现。

“胳膊拧不过大腿”和“弱者不可侮”这一两立型文化特征同样体现在日本人的性格上。在两立型文化的氛围下所形成的日本人的性格在外国人的眼里显得“难以理解、捉摸不透”。比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用“菊花”和“刀”来概括性地总结出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兼具优柔与刚强的“人格分裂”。由此看来两立型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日本人的性格而且这种影响已经深入骨髓。

3.“いい”表达——两立型文化的缩影

在本文中的第一章关于“いい”的含义中已经提到“いい”的多种不同含义。其中最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いい”表达中融合了“是”与“非”或“可”与“不可”这种两种对立的含义在里面。我们可以把“いい”表达看成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性语言表达构造。在“いい”表达中将两种对立概念同时保留下来,所以日本人在与他人交流时通过使用这个表达避免了“要么是要么非”两者择其一的尴尬局面,至于“赞成还是拒绝”那就让对方结合自己的神态,语气自己去体会吧。虽说这一点对于日本人来讲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日本民族单一,文化相通,彼此之间可以做到“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不靠语言文字传达意志)可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暧昧不清的“いい”表达则难以理解和把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外国人没有理解日语语言背后日本文化的特质——两立型。

四、基于两立型文化背景下“いい”表达的理解和使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独特的两立型文化土壤中萌生了日本人的暧昧意识,“いい”表达又在以依赖心理为心理动机的暧昧意识的支配下产生并被频繁使用。若从比较的角度来看,“いい”这种表达或仅存在于日语之中。他国语言如不具备两立型的文化根基,很难孕育出这样的表达方式。笔者以母语汉语为例进行了粗浅地考察,发现汉语中有“多少”这样的说法。比如:我很饿,我要能吃多少吃多少。她要减肥,所以她今晚能吃多少吃多少。第一句中“多少”是尽量多吃的意思。后一句则是尽量少吃之意。乍一看这里的“多少”似乎与“いいです”有些共同之处,实则完全不同。首先汉语讲究的是“干脆利落”“言简意赅”所以汉语的“多少”的使用完全没有暧昧意识的支撑,再者从根源上来讲,在汉语和日语这两种语言中流淌着不同的“文化基因”。这一点决定了两者的“不同性质”。

所以对于外语学习者的我们来讲“いい”表达字面简单,使用却难。所以为了能够正确把握这种表达方法,必须结合深层次的两立型文化,综合考察。切不可搞“一刀切”或“以偏概全”。这样不仅可能出现尴尬,引起误会,还可能给自身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一点特别是作为日语学习者的我们来说应当是值得警醒和注意的。

五、结语

“语言的血脉中流淌着文化的基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都和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做到不仅局限于对语言的把握和应用而且要感悟其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也是语言学习者高境界的体现。通过日语中的“いい”这个简短表达我们就可以探究日本人独特的暧昧意识进而挖掘最深层的文化核心——两立型文化,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探究的过程,更是感悟,感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语言的美,文化的美,这也应是我们学习和探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注释:

1.注:《新日汉词典》(增订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第9页.

2.注:中根千枝(Nakane Chie,1926-)著名人类学家。毕业于东京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的社会结构及亚洲社会的比较研究。

3.《日本文化概论》 韩立红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4.注:引自《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 尚会鹏 日本问题研究。1997

5.注:引自《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 尚会鹏 日本问题研究。1997

6.注:土居健郎 日本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著作《甘えの構造》。

7.注:引自《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土居健郎著 阎小妹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6 第51页

8.注:引自《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土居健郎著 阎小妹译 商务印书馆 2006第 59页

9.注:引自《以心传心的语言——从日本语言的暧昧性看日本文化》唐晓红 日语知识 2012

10.注:远山淳( TohYamaJun 1961—):桃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文化。

11.注:引自『対立と分立——「アレかコレか」のグラデーション』远山淳

12.注:引自《日本文化論キーワード》(日)远山淳等著 有斐阁 2009第16页

参考文献:

[1](日)金田一春彦著,潘钧译.《日 语 概 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日)土居健太郎著,阎小妹译.《日本人的心理结构》.商务印书馆,2006.

[3](日)会田雄次著,何慈毅译.《日本人的意识构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日)船曳建夫著,蔡敦达译.《新日本人论十二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日)远山淳等著.《日本文化論キーワード》.有斐阁,2009.

[6](美)鲁丝·本尼迪克特著,王纪卿译.《菊与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7]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尚会鹏.引自《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 .日本问题研究,1997.

[9]唐晓红.引自《以心传心的语言——从日本语言的暧昧性看日本文化》日语知识,2012.

猜你喜欢

日语意识心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赢在耐心
心理感受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