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陕西省各地调结构兴产业发力乡村振兴

2018-05-21吴莎莎

西部大开发 2018年4期
关键词:汉中市木耳茶叶

特约记者 / 吴莎莎

春和景明,清风十里百花香。3月的陕南,到处生机勃勃,田野里的油菜花、梨花、蚕豆花竞相开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茶农们三五成群地在茶园里采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汉中市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突破口,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康市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商洛市则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培育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融合促振兴

在勉县三国文化景区诸葛古镇,有一间精准扶贫农特产体验馆,里面展示和销售着腊肉、山鸡、散养鹅、人工养殖大鲵、木耳、土蜂蜜,优质粮油、茶叶、黑花生等极具勉县特色的农特产品。节假日期间景区人气旺,许多游客都会在这里购买一些土特产。

这间体验馆里一共汇集了张家河镇、漆树坝镇等6个镇的各类农特产品,同时还有手工艺品等共8大类88种产品,为山区优质农特产品创造了新的销售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景区增色的三赢。导购员蒋娟娟告诉记者,将1公斤60元的土蜂蜜,经过包装后,在体验馆里1公斤可以卖到196元。每年2月至5月的旅游旺季,体验馆里农产品的销售额可以达到6万元至7万元,最高时一天的销售额就达2000元。

西乡县峡口镇的江塝茗园也是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典范。3月27日,春光明媚,沐浴在阳光下的茶园,犹如绿色的五线谱,几个茶农就像音符,共同奏出一首动听的茶歌。在山路上,不时有游人或停车拍照,或沿路登山看景,或干脆找一处农家乐大快朵颐。

汉中西乡江塝茶园

据了解,江塝茗园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茶事体验、康体养生为建设理念,着力打造集茶乡风情与茶文化展示、乡村生活体验、户外拓展训练、茶叶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美丽乡村旅游观光目的地,将茶产业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江塝茗园自2012年启动以来,累计投资1.2亿多元,建设集中连片生态茶园2.8万亩,发展茶叶加工企业40家,建成景点10余处,发展农家乐10家,建成一大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先后获得汉中市十大最美村镇、省级生态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田园等称号。

“汉中市农业部门立足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修订完善《汉中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农业生态观光、乡村生活体验、农业科技展示、生态养生度假’四大业态,引导休闲农业主体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层次与水平,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发展。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汉中全域旅游战略深入实施,汉中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将全力把休闲农业打造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民生产业,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的朝阳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汉中市农业局局长李应德说。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带动小农户

3月28日,清明前夕,在紫阳县焕古镇东河村,55岁的金行兵一家和他们雇来的4个人正抓紧时间在老金家的15亩茶园里采摘春茶。老金说,这几年有茶企在村里建厂,鲜叶茶厂全收,价格也不错,去年仅春茶一项就能收入5万元到6万元。目前,他已经采摘了5天,卖茶叶共赚了2万元。

以前因为附近没有茶厂,新鲜茶叶没人要,卖不了几个钱,现在茶叶采摘下来就能直接卖给家门口的茶厂。此外,茶厂还收夏秋茶,老金一年还能增收2000元至3000元。去年,县农业部门和这家茶厂还对茶农进行了技术培训,连如何采摘茶叶也手把手地教他们,让茶农提高茶叶品质,能卖个好价钱。

当天中午,老金将上午采摘的8公斤茶叶送到村子附近的紫阳县秦巴山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查了他的茶叶品质后,给出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40元,老金乐呵呵地拿到了1120元。

在安康市,像秦巴山富硒茶叶有限公司这样有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很多。安康市农业局局长崔用慧告诉记者,坚持用市场导向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是依靠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康市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千村千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在财政支农项目上优先支持,在用地、融资难题上研究对策,在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上创造条件,坚持提升和发展“两手抓”,推进资源、产业、要素、主体、政策“五个聚集”,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7个,建设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620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860个,培育家庭农场850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94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进安康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木耳生产基地

把群众嵌入产业链确保精准脱贫

3月30日,在柞水县下梁镇西川村立体吊袋木耳栽培基地的一个大棚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有的在给菌袋打孔,有的在吊菌袋。在大棚外的广场上,还有人正在晾晒木耳。

柞水县农业局副局长、西川村第一书记黄治锋对记者说:“正在施工的这个大棚是准备扩建的,你们来得不巧,前面几个大棚前几天才刚刚采摘过一茬。”说着,他伸手指了指外面的广场,“瞧,摘下来的木耳就晾晒在那里了。”

“一个菌袋可产干木耳1.1两,能卖3.5元至4元钱,减掉2.5元的成本,一个菌袋的净利润在1元到1.5元之间,一个采摘季是6个月,一个标准化大棚的纯利润可以达到3万元至3.5万元。”黄治锋介绍,这种立体吊袋木耳栽培方式,已经是该县木耳栽培方式发展的第五代了,更节约资源,更干净卫生。2017年4月“木耳小镇”开工建设,目前全村共有105个吊袋钢架大棚,全部采用自动喷淋系统,通过遮阳网调节棚内温度,实现了木耳栽培的标准化。目前,通过“支部+三变+集体经济”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全村528名贫困群众已全部嵌入在木耳栽培的产业链上,产业示范带动周边25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今年45岁的贫困户杨裕华和妻子都在立体吊袋木耳栽培基地打工,干一些吊袋、打孔、摘木耳之类的活,每人每天能挣100元。他说:“村里发展木耳产业,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小镇’,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每年土地流转一亩还有1000多元的流转费,我还把5万元的扶贫资金贷款入股到企业发展木耳产业,目前已拿到2000元分红款,我有信心今年就能脱贫。”

“木耳小镇”正是商洛市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商洛市农业局局长刘清民说:“我们把今年定为产业脱贫攻坚年。去年,产业脱贫的重点是解决如何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的问题,今年,重点解决如何延长产业链,实现贫困户大增收的问题。在产业脱贫上我们的思路是,实施‘大产业、大带动、大脱贫’战略,深化‘三带一创’,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推进旅游、光伏、金融、电商等多种产业扶贫业态发展,实现2.3万户9万人通过发展产业精准脱贫。”

猜你喜欢

汉中市木耳茶叶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手指间的藤编 手心里的村民——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徐厚明
巧洗木耳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发现木耳
木耳变形记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