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5-20孟凡
孟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位于祖国北疆,拥有广袤草原和丰富饲料资源的内蒙古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但受地域、文化等影响,长期以来,内蒙古存在草畜矛盾突出和产业化较低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畜牧业;矛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对国民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畜牧业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在提供肉、奶、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和出口取得外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以农牧为主的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
一、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订了“林木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畜牧业开始恢复发展。进入20世纪,该区因地制宜确定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使畜牧业走上更稳定、全面、高效的发展道路。从2001年到2015年,畜牧业的肉类产量从149.6万吨,增加到245.7万吨,增长了96.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同期牛奶产量从106.2万吨,增长到803.2万吨,增长了69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5%;禽蛋产量从26.4万吨,增长到56.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6%;毛绒产量从11.7万吨,增长到23.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2%。
(二)规模化养殖成趋势,现代化设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截止到2015年,全区已建档立卡的规模养殖场10.3万个,其中牧区家庭牧场已发展到3.5万个,参与家庭牧场经营户达到5万户,占到牧户总数的11%。“十二五”期末,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左右。在稳定养殖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大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例如,加大粪污处理和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提高品质效益。
(三)绿色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内蒙古一直将草原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经过十几年的生态建设,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改善。2013-2015三年的草原植被盖度平均为44%左右,与本世纪初相比提高了近23%,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截止到2017年,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得到有效保护,其中划定基本草原8.84亿亩,草原生态已经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
二、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自然资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内蒙古在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属于畜牧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起来也只是相形见绌。内蒙古可利用草场面积68万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的5.9倍。在牲畜存栏数量上,2014年内蒙古羊的存栏数量为8442.9万只,只有新西兰的2.7倍,牛的数量只有1.2倍。经过一番比较可以发现,内蒙古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远远小于新西兰,两者在单位面积承载量方面还有所差距。
(二)畜牧业产业化总体程度低,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虽然内蒙古整体规模养殖水平较高,但仍以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为主体,造成项目申请和建设落后,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以庭院养殖为主的方式使生产分散化,各农户联系不强,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且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精深加工水平受局限,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草牧矛盾突出,草场退化严重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建设虽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仍面临着草场退化、沙化等威脅。且全区草地退化面积已经由六十年代的18%发展到八十年代的39%,而且还在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近年来由于草原保护力度加大,草原生态得到较好的恢复,但草畜矛盾仍很突出。2015年全区禁牧的面积达到7000多万亩,但局部建设仍不能有效遏制草原生态整体退化的趋势。
三、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技水平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加快牧民从追求头数畜牧业向追求效益畜牧业的思想的转变。同时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改善牧草质量,种植优质、高产的牧草,从而提高单位草地的牛羊承载数量。最重要的是还要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科学培育、饲养合适的牛羊品种,提高单位牲畜的肉、毛、奶等产品的产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二)推进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
加快由传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关键在于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流水线,增加产品附加值。多年来内蒙古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品牌意识淡薄,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且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对弱势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草原生态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确保退牧还草工作有序进行。最关键的是要提高牧民生态保护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设立奖惩制度,调动牧民积极性,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内蒙古现代畜牧业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2]内蒙古统计年鉴.2015.
作者简介:孟 凡(1999-),女,蒙古族,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