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

2018-05-20伍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绵阳市人口模型

伍薇

摘要:探索城市适度人口数量,已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经济人口承载率”模型对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进行测算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绵阳市的经济人口承载已处于超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关键词:“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经济人口承载率”模型;绵阳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2

一、引言

发挥城市集聚效用,通过人口向城市集中进而促进产业聚集,产生范围经济、规模效应。但是,当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其可承载容量时,势必会引发资源紧张、经济发展停滞等一系列城市病。绵阳作为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之一,确保绵阳这一中心城市的发展强大,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探索其城市适度人口数量,已成为绵阳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概述

(一)“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

“经济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一区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通常使用的经济人口承载力表达为:经济发展指标总数/一定标准下的人均经济占有指标=该区域的GDP总量 /全国人均GDP。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表达为:

e=

e<1,说明区域经济还有富余的人口承载力;

e>1,说明区域经济人口处于超载水平;

e=1,则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二) 经济人口承载率

上述研究用法不便于做横向(截面数据)比较和纵向(时间序列数据)比较,幸强国教授(2014)提出了“经济人口承载率”这一指标。

经济人口承载率以区域自身的GDP和人口测算,经济人口承载率=公式为:epr =式中,epr是英文缩写表达(economic-aggregate/total-population ratio, economic-aggregate定義为GDP)。可直接衡量和对比每单位的GDP可承载的人口数。

三、实证分析

首先,结合“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利用绵阳市GDP总量及人口数量数据整理计算出对应指标。

表1 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及承载力指数

年份 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 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指数

2010 323.54 1.67

2011 339.75 1.60

2012 351.06 1.55

2013 348.08 1.57

2014 339.53 1.62

2015 345.39 1.58

2016 340.12 1.60

注:GDP及人口数据来自绵阳市2010-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由上表数据可见,2010-2016年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指数皆大于1,说明绵阳市区域人口承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超载水平。经济人口承载指数浮动区间为1.55-1.67,2010年达到1.67高值后,后续年份基本保持在1.6及以下水平,除2014年(1.62)。

然后,利用“经济人口承载率”模型,整理计算出对应指标。

表2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率

年份 GDP总量

(亿元) 增速

(%) 人口数量

(万人) 增速

(%) 经济人口承载率

(%)

2010 960.2 541.9 0.56

2011 1189.11 23.84% 543.36 0.269% 0.46

2012 1346.42 13.23% 545.4 0.375% 0.41

2013 1455.12 8.07% 547.4 0.367% 0.38

2014 1579.89 7.90% 548.8 0.256% 0.35

2015 1700.33 7.62% 545.48 -0.605% 0.32

2016 1830.42 7.65% 545.18 -0.055% 0.30

按表2数据,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率2010-2016年逐年下降,表明每万元GDP承载人口数在逐年下降。究其原因,近年来,区域经济体人口数量出现了低速甚至负增长,而GDP增速保持相对高位稳定。推导过程如下:

EPR1 =

EPR2=

(R2、R1分别代表人口和GDP的增速)

等式上下同除以R2,则EPR2=A *EPR1,其中A=

区间内

在2010-2016年度区间里,绵阳市GDP逐年增速(R1)远远大于人口逐年增速(R2),故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最后,选取成都、德阳作为对比城市,进行经济承载率对比分析。

图1 绵阳、成都、德阳及全国epr比较示意图

注:GDP及人口数据来自绵阳市、成都市、德阳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0-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经济人口承载率(epr)曲线变化率为负,即同样的经济总量所承载的人口随时间纵向呈递减趋势,epr与经济水平呈反向变化。同样的经济总量,越低的epr,经济体内平均而言,个体能分享的经济增长的效益是更充分的。

2.比较截面数据,2010-2016年每一年的截面epr,都存在下列关系:绵阳epr>德阳epr >全国epr>成都epr。即单位经济增加值承载人口数从高到低降序排列如下:绵阳、德阳、全国、成都。经济发展水平降序排列水平:成都、全国、德阳、绵阳。

综上可见,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率从时间序列视之呈现了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持续提高中。同时,在考察年度区间里,每一年的截面epr,与对比城市相比较,绵阳市都是最高的。说明,绵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比成都这一区域核心经济体低,相比GDP同量级的德阳也要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

四、结语

从上文分析来看,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已经处于超载水平,根据其经济总量测算,区域经济人口承载力在320-350万之间,而实际人口已经达到540万以上。再从经济人口承载率的数据来看,绵阳市epr在经济圈对比城市中处于最高水平值,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综上,绵阳市人口超过了经济总量能容纳的范围,人口的过度聚集已经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创新改革《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成德绵一体化改革,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绵阳市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是缓解其经济人口承载超载的关键和良好契机。绵阳现有大批的国防科研院所、军工制造企业等,经济发展创新改革和产业升级都有很大潜力。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拓展,如智能电视、北斗卫星导航、节能环保等,也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更持久的动力。

当前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已经超载,特别是人口在主城区内的聚集,给城市公共服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应适度加强引导人口均衡分布。中心城区以优化控制为主,稳步调控人口规模和落户政策,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适当向外围区域疏解。另外,城市规划及政府治理的水平也有待提高。成德绵一体化的发展,除了在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和创新,在政府治理和城市规划上,也可以在跨市级行政区的角度开展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唐德祥,马金海,王筱欣.重庆三峡库区经济人口承载力、劳动力供求预测[J].人民長江,2007(8).

[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3]段堃.成都市主城区经济人口承载力预测——基于灰色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8).

[4]幸强国.经济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探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卓金武.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作者简介:伍 薇,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天府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校地共建专项课题”项目“绵阳市经济人口承载力分析与预测”(项目编号:SKLTFXY2017YB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绵阳市人口模型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