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018-05-20范友悦
范友悦
摘要:形象思维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始终,它的高低强弱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成效。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特殊,小学时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初级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感知事物,通过表象、想象及联想来产生情感。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形象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2
一、形象思维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
儿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直观形象性。要激发儿童的审美注意力,必须要用直观、具体可感的审美对象来刺激,这样才可以让儿童做出审美感知。这也是儿童特有的审美感知心理特性。儿童感知审美客体的特性需要凭借色彩、形状和声音,从直观中获得对事物美的轮廓认识和基本判断。儿童的思维还有两个特点,也就是可感和跳跃,事物的运动形式和特别的新鲜可感的外观更能引起儿童的审美注意力,反而哪些抽象的道理和枯燥的教导会让儿童厌烦。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内在特征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方式,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小学时期也就是少年期,也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间段,因小学生年龄偏小,也没有足够自制能力,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只注重特别直观的事物,特别容易接受鲜明的形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立足形象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格外注意思维的训练,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要将思维训练伴随始终。小学语文教学同中学阶段比较还是有很多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学习拼音和学习识字,注重的是学习简单的解词和造句等,基本都是单纯的记忆,记忆和学习过程中又偏重形象思维为主,更为注重直观感觉。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误区
古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有着精湛的文字,也有着深刻意境,古诗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而且也担负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任。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瑰宝精华,利用好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6年级学生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也作了相关的具体规定。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重视,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但实际的古诗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影响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新编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的内容占到了三成左右。当然,目前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都更侧重应试教育,这样的指导思想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很多古诗教学的方法的使用。往往教师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为了让学生能考试中会默写诗词,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介绍诗词大概意思,然后就是让学生去背诵诗词,一直到会熟练默写为止。学生会写了,也就当成是课堂教学任务结束了,诗词鉴赏方面的内容涉及非常少。因为古诗理解比较难,并且考试中分值也不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古诗不用教,只是安排让学生去简单记忆就可以,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对古诗半知半解,专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当然,也有部分小学教师认识到了古诗的重要性,但是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结果浪费了时间,学习的效果却不理想。没有将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放到主要位置,导致学生学习古诗只是机械的记忆。我们知道良好的思维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思维和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在教授古诗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课堂教授内容的狭隘性导致学生思维的狭隘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重点也是写作背景简介、课文内容理解、写作特色分析归纳、字词句的积累,老师眼中只有教材,学生眼中也只有教材,掌握好了教材上的内容,这堂课便评为优质课。尽管这些老师的课讲得都不错,很有条理、思路很清晰,课堂节奏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但是在一节古诗词讲授课里,没有学生积极的思维,只有老师一味的灌输,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不开阔。从这个层面来讲,确实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突破口,通常都是以考试改革作为突破口,以聽说读写实践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利用古诗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习建立表象的方法,学会感知实物,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借助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分析和判断,如此一来就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体会,这样就可以不但增强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能。
1.如何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可以利用直观教具,也可以借助观察实物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鲜明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就可以运用照片、图画、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开拓学生思维能力,为更深刻得理解课文所要表达得内涵提供感性基础。例如在讲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们可以依据诗意描绘成一幅幅图画以表达送别和遐想远行的场景。随着教学的进展,一幅幅图画就会展现给学生,从而将诗中的各种形象输送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美,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
古诗的特点非常鲜明,那就是语言凝练,还有就是古诗必须要求韵律和谐和节奏明快。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及一首诗的主旨内涵。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篇古诗,要根据的古诗的特点,在诵读时一定要能统揽全篇,或者做到感情欢快,气势恢宏;或者读出感情忧郁和凄凉哀婉的感觉来。比如朗读《示儿》这首古诗的时候,就要求做到感情悲愤、语调低沉,要放慢语速。再比如在朗读《登鹳雀楼》时就要求能在了解大意的背景下找出美的画面,然后通过反复诵读来彻底理解和领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哲理。朗读古诗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好重音的位置,把握好语气和语调,要读出节奏来,读出气势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内心充分感受到诗歌语言文字的魅力。
3.让学生多方联想,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联想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是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又一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形象鲜明。比如,在学习古诗《清平乐.村居》时,教师讲解,学生领悟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指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你的家庭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情景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爱想像、会想像、善于想像、敢于想像的良好习惯,这种多方位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的道德情感更为丰富
纵观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包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这样就使得这些形象更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必须要有形象思维的参与,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渗透,否则就是教师分析的再好,再有特色,学生也不能深刻理解人物的形象。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层面来授课,不但要求学生朗读要有情感,而且要求他们表演也要入情景,从而有效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授课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就可以把情景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到了当时的情景,有了这样的感受,自然也就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诗人欣喜欲狂的激动心情。这样做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情与景的交融中学生理解领会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5.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古诗,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如教学《敕勒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壮美的景色:天空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大地是那么辽阔,那么旷远。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自然會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土,热爱祖国大草原的思想情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角度讲,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语文学科。基于此,新课标规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其次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从多个层面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必须要高度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各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去探讨的全新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3.
[3]高鸿.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2(3).
[4]张新莲.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