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旅游市场开发: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8-05-20陈敏青黄建男
陈敏青 黄建男
摘要:毕业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因高校毕业生消费群体大、范围广而蕴藏巨大商机,又因需求多样而难以制定广泛推广的模式。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大学生毕业旅游的出游意愿与消费偏好、预算花费与心理期待等市场特征与现存问题,最后就大学生毕业季旅游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旅游;旅游市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一、高校毕业旅游市场特征
2017年11月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问卷有效率96.94%,利用SPSS21.0分析后,高校毕业旅游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一)出游意愿与消费偏好
愿意出游的人数为178,占总数96.74%。在选择旅游同伴上,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与朋友一起或独自一人,少数选择跟团游;66%的毕业生愿意在暑假选择出游,出游时间一周左右。目的地选择方面,33%的毕业生选择跨省游,少数选择港澳台或国外游;目的偏好方面,毕业生偏好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交通方面,多倾向的火车和飞机。
(二)预算花费及心理期待
多数毕业生预算在一到三千,费用来源主要是家人赞助或平时积蓄,资金不足的毕业生选择半工半游或穷游。旅游开销上,毕业生认为住宿和路费花费最大(其中住宿大部分选择一百到两百的快捷酒店),其次是餐饮和门票,多数毕业生购物消费的比重在20%以下。游玩景区时,毕业生对于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景区内服务都十分关注,其他关注的因素还有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
(三)其他相关特征
统计显示,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互联网、旅行社和报刊广告,互联网占主导。半数毕业生选择自助游没有选择旅行社跟团,通过旅行社了解信息的只占32%。关于旅行社,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虽然信息全、新,但是价格高,自由度不够,并且推出的关于毕业季旅游的特定产品较少,无法满足多样的需求。
二、高校毕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需求与供给的错位
1.产品针对性弱
毕业季旅游需求多样,形式多样,大部分毕业生注重旅游过程的个性化和参与性,不满足于按点踩线的游览方式,而是希望能得到为其定制的旅行方案。但是,旅行社提供的产品自由度低、缺乏创新,无法满足个性多样追求新奇的毕业生需求。
2.相互信任度低
宣传内容和服务超出实施的本质,在实际中无法达到标准,会使毕业生产生心理落差,对景区及旅行社信任度降低。另外,毕业生寻求新奇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安全问题,若无可靠的安全保障,信任程度也会降低,从而影响毕业生出游选择。
3.信息产品的错位
毕业生在收集有关毕业季旅游的信息时往往缺乏准确实用的信息来源。从网络上搜寻的一些景区宣传旅行社广告或者游记攻略,其准确度和可信度都无法保证。部分商家可能为谋利而散布不实信息,而社会经验不足的毕业生难以辨别真实信息[1]。
(二)激励政策的缺位
1.企业优惠政策
毕业生有着强烈的出游意愿,但在旅游企业眼中,毕业生是“穷玩”一族,旅途消费并不高,利润较低,因此缺乏对其的重视,研发投入不够,宣传促销不够,也没有推出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
2.学校开放政策
由于安全问题以及组织难度,毕业季旅游在高校内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毕业生们出游意愿强烈,却没有可信的信息来源和组织渠道。另外,学校缺乏必要的维权教育,难以其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提供帮助。
3.政府管理政策
政府在毕业旅游的发展過程中主要起到管理作用,但目前尚有一些制度的缺失,例如安全问题,要完善交通餐饮相关法规,也要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公共救援体系。此外,还需关注维权问题,要确保旅行合同的履行有制度保障。
4.政企合作政策
毕业旅行除了游览,还重在体验和参与,需要开发一些特定的旅游项目,但是,目前国内景区还过于注重门票营销,很少考虑与旅行社进行毕业旅游产品开发的合作[2]。这就需要旅游企业与政府协商考量,深挖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特定景区,为毕业生提供旅游去处。
三、高校毕业旅游的开发策略
(一)打造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
首先应提高旅游配套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要符合所签订的合同中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可借特色节庆活动、新老生交流等契机,真正走入毕业生,开发与其相关的产品。此外,毕业生希望在旅游途中留下美好回忆,可以抓住这一点,提供制作旅游相册、拍摄纪念DV等增值服务,成本虽然低廉,却让毕业生倍感贴心、满意。
(二)制定合理灵活的价格体系
近年毕业生的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穷游”不再是主流,高性价比更受关注。旅游企业应抓住这一特点,制定合理灵活的价格体系,充当中介机构,提供组织出行的平台以及旅游信息、租车票务、保险赔偿等服务;同时,推出点餐式产品,毕业生自主选择,如住宿条件、是否需要导游陪同等,使得毕业生将预算花费在自己最需要的方面。
(三)构建主体多元的营销体系
旅游企业在传统市场宣传外,应着重开发学校市场,协助学校开展一些有利于毕业季旅游开发的活动。例如抓住大学生偏好网络的特点,利用校园网进行宣传,也可以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打造一个学生旅游体验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代理制、会员制、学校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推进毕业游的开发[3]。
(四)完善开放包容的政策体系
政府带头,企业配合,市场参与,设立规范的运营政策和监督政策,使得市场正常运转。同时,加强对安全和维权问题的关注,建立必要的投诉维权部门,使得毕业生有维权渠道。另外,政府可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这样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旅游去处,还利于城市宣传,旅游企业获利,实现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基于市场细分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研究——以广州为例[A].改革与战略,2013:102-103.
[2]陈可可.旅游体验要素与游客感知旅行社服务质量关系研究[D].2013:35-36.
[3]游静.“毕业旅行”,如何分得这杯羹?[N].江西日报,2016-6-27(B04).
作者简介:陈敏青(1996-),女,江西南昌人,上饶师范学院2014级本科生,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大学生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