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口老龄化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2018-05-20黄越伦黄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黄越伦 黄玲

摘要:十九大明确提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挑战的同时,养老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机遇。老年需求急剧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尚且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供不应求、人才缺失、资源供给不足、产业整合困难等诸多问题。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需求;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2

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年社会,是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截至2016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接近2.3亿,约占总人口的10%,已进入“未富先老”社会局面。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形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给养老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养老产业现状

养老产业,广义上是泛指以老年人群为目标客户,特别指针对老年人群基本需要及市场需求,以养老住宅、医疗保健和养老生活服务为核心,延伸上下游不同环节产业生态而形成的庞杂的产业群。养老产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划分,是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概念型产业,它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性产业。另外养老产业是尊重生命的延续,为生命存在服务的产业,并非单纯只针对老年人,应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横跨各个年龄层。

1.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养老产业

纵观近些年养老产业政策,主要围绕“人”(养老产业人才)、“财”(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物”(地产、公寓等)三类资源。每个时期的政策各有侧重,层层递进,从整体规范到部分的重点发展。资本流动上,国家资金流入的同时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区域位置上,强调农村和城市养老产业的共同发展,鼓励城市的养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支持农村的卫生服务跟进;模式上,支持“医养结合”,灵活运用网络和线下优势的结合,不单单强调服务医疗卫生,还强调人文关怀,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这是产业进步的信号,可见国家扶持养老产业的决心。

2.养老服务业规模迅速增长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之后,养老机构呈爆发性增长,截至2016年末已建成各类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2.78万个,这其中大多数是民营的养老机构。伴随着养老机构的增加,2015年我国每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0.3张,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30张床位数。接下来的目标将是十三五规划规定的每千人养老床位数35-40张,可见我国的养老床位建设发展潜力大。20011-2016年养老床位数年均增速达13.14%,截至2016年床位已有680万张。

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爆发性增长,可见养老服务行业规模扩张之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也传统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开始向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过渡,无论是人们本身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家庭结构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都导致人们对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也是导致这一行业增长的重要原因。

3.养老产业产业结构逐渐丰富,更加均衡合理

正如前言,养老产业并非只是涉及医疗和卫生服务,它是以养老住宅地产、养老医疗保健和养老生活服务为核心,延伸上下游不同环节、不同层次而形成的庞杂的产业群。因此养老需求实际涉及多个领域,还对相关产业都有联动影响。

以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领域为例,老年人生活消费支出不仅刺激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对其它关联产业产生波及效果。除了衣、食、住、行等满足物质需求的生活必需品外,教育、娱乐等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的行业也成为消费对象。这些又将刺激影响相关制造业企业与服务性企业,所以老龄化社会给各个行业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正是看准这一发展机遇各个领域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布局,产业亦趋于多元化发展,伴随着“养老+”概念的提出,原本传统单一的养老供给结构方面更均衡合理,如今已衍生出相当丰富的产业状态和模式,医养结合、养老养生、健康社区、智能养老等等,特别是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养老产业的发展平台更加广阔。2015年以前,产业内主体主要是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方面企业的竞争,经过市场的筛选和老年人的需求完善,各个企业着力于新市场、新客户和新模式,积极抢占市场。如今产业内已是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服装业等等各类企业群雄争霸的局势,甚至外资企业也进入养老市场和本土企业积极合作开展养老方面相关项目。

二、养老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国养老市场活跃,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依旧处于发展初期,各项服务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1.养老产业发展程度低。想依靠政府满足数量巨大、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已不可能,必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发挥活力解决养老问题,发展老龄产业。一直以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产业链条短,产品供应难以满足需求。从市场供需结构来看,供需严重不匹配,一方面是一些大城市部分养老院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空床率却居高不下。

2.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养老产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千万级。虽然从业人员的逐渐增长但是依旧根本上市场的需求,护理人员、卫生服务人员、老年人旅游导游、老年人教育教师等等都面临巨大缺口,同时如今的养老理念和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轉变,对高素质、高技能养老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3.医养结合类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市场需求大而供给小,因此养老机构门槛都较高,在有限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医疗资源更加匮乏,这就意味着近90%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医养结合服务。服务质量和形式上也跟不上,大部分养老机构意识上还只是停留在过去老年人饮食起居基本需求,关于老年人内心以及精神生活并未真切关心,因此医养结合的理念实施还有难度。

三、总结及建议

从当前养老模式来看,“医养结合”是当下流行的趋势,笔者经过搜寻多家养老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下一步的业务进行整理,发现绝大部分公司下一步的计划如下: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医疗机构二级以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应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医疗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例如凤凰股份正准备打造精品养老社区,望借“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养老问题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未来必须与市场合作,把“医疗”和“养老”有效结合起来,一并解决老年的诸多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佟晓光,黄毅.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190-191.

[2]班晓娜,葛稣.国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做法及其启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15-19.

[3]李中秋,王朝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3(1):101-103.

[4]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5]陈秋霖,陈星宇.民办养老机构成本控制与融资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76-78.

作者简介:黄越伦(1993-),男,汉族,湖北人,武汉纺织大学,金融硕士。

黄 玲(1993-),女,汉族,湖北人,武汉纺织大学,金融硕士。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