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现状
2018-05-20郑瑞琪
郑瑞琪
摘要:普惠金融的宗旨为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体系,使得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能有效获取金融服务。201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发布的《普惠在宁波-实践共享理念,普惠雨润民生》,详细介绍了普惠金融在宁波地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单列计划-精准投放、服务下沉-拓展渠道、探索研发-产品创新、公益事业-社会责任、加强监管-优化环境、宣传覆盖-教育普及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1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应当以大数据为支撑,解决结构性需求问题,以控制风险为前提,普惠大众。在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原因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努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权。为让每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在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如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等。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原因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二、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截止2016年8月份,宁波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64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7331户,申贷获得率达95.3%,全辖140个乡镇实现网点全覆盖,2636个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的品种匮乏
宁波地区金融服务业的产品很丰富,但普惠金融服务产品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而且高风险操作,无法满足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普惠金融的推广与发展。
2.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存在结构性排斥
宁波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结构性排斥普遍存在,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资源在各金融要素之间配置不均衡,弱势中小企业得不到同等的金融服务权益。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
三、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遇到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首先,我国金融业务属于分类经营,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手段为销售个人金融产品和发放贷款,所以在资金的灵活使用上受到限制,资金的盈利能力相对不高。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普惠金融为名进行骗取贷款和非法融资等不法活动,如e租宝事件;宁波地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较好,但是在金融保护时也主要是事后保护,且无法提供全面保护,使部分金融机构、客户权益受损。国家应当针对普惠金融中的相关当事人权益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规范。
2.市场体系不完善
2013年开始,宁波地区社会经济进步的步调放缓,部分大型企业出现现金流不足,有的直接破产清算。一个大型企业倒下,使一大批微小企業和工人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进而波及金融机构资产安全。更严重的事,部分企业或个人出现跟风现象,产生逃废债现象。当大量企业或个人都面临这种情况时,可能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引发银行的“挤兑”局面,从而破坏银行系统甚至是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引发风险隐患。
3.普惠金融违约率较高
首先,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为借贷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经济能力弱,贷款偿还率低,出现“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普惠金融中的助学贷款违约率也逐年提高。主要原因为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等人群的数量增长,造成人力资源供应端与需求端结构性不平衡,影响就业,进而影响助学贷款偿还。违约率问题的上升与实施普惠金融的初衷相背离。
四、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把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金融形式纳入到统计数据的范围之内,对基于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各类影响较大的问题纳入监管,对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普惠金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法律应当规定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中涉及客户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必要说明,对社会大众有普及普惠金融知识的义务,使整个交易更加安全可靠,为整个普惠金融体系提供基础保障。
2.降低违约风险
首先,建立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把控普惠金融的整体风险。其次,加强民众的普惠金融教育,让民众了解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和违约的责任,使民众从根据上接受普惠金融,维护普惠金融。再者,将普惠金融产品证券化,进行风险转移。最后,建立地方政府担保基金、专业合作社担保基金、参保、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降低风险率。
3.积极创新发展
支付宝和微信等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有许多金融产品创新值得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建民众对普惠金融的信任和风险控制问题。商业银行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建立适合自己的服务渠道和创新产品,特别是在产品上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要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产品,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品牌。同时,在创新中,积极探寻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以促进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中不断成长。
4.做好针对性服务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为借贷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所以农村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战场。宁波地区的商业银行应引导网点向下、向内延伸,鼓励新设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物流支行、科技支行等特色专营网点,设立便民服务站、非全日制网点、夜市银行、配备流动银行车,让柜面业务“走出去”,解决偏远山区客户办理普惠金融业务的困验。
五、结语
从总体来说,宁波地区的普惠金融是比较成功的。在全国范围内能达到全辖2636个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过程存在的基础法律性问题和需求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从普惠金融的受众对象上来讲,只有进一步加强借贷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易得性和信任度,才是普惠金融发展长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青.普惠金融及中小企业投融资研究[J].2017,03-082-03.
[2]张明哲.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与网络金融[J].2014,01-0003-02.
[3]吴爱华,李明贤.新型农村金融创新方法控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