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谈
2018-05-19程郁琨范克危
程郁琨 范克危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对目前《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运筹学 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44-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以及世界范围内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服务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优秀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其中的物料流、人员流、信息流和能量流进行科学地计划、调节与控制,努力创造最大时间与空间效益”。运筹学便是能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鉴于运筹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均将《运筹学》设置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文作者来自苏州科技大学,承担该校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文章主要针对商学院物流专业特点,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意见与建议。
二、物流专业《运筹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不合理,未能体现物流专业特色
运筹学分支多,涵盖范围广;而有限教学课时的实际情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囊括所有内容。如何取舍,是制定《运筹学》教学内容的一大难题。目前各高校通行做法是,根据授课专业特色,有侧重地选择教学内容。但由于师资有限,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会对本学院的多个专业,如工商管理、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统一开设《运筹学》课程,统一订制教学大纲。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综合考虑各个专业的特色与需求,希望能面面俱到,但最终往往是顾此失彼,更是无法突出物流专业的特色。此外,部分教师在进行《运筹学》的教学时,往往是侧重于易学、易讲的内容,遇到晦涩、难懂的部分一带而过。长此以往,根据专业特色制定《运筹学》教学内容的方式只能成为我们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点——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际应用
运筹学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分支,其理论方法多基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数学知识。我国目前从事《运筹学》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数学专业出身。多年的数学素质的培养,使得这些数学出身的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推导和逻辑分析能力,但也缺少物流管理的实际经验。因此,相当一部分授课教师不自觉地将《运筹学》当作一门数学理论课程来讲,把授课重点放在运筹学的理论推导、逻辑分析以及模型的复杂算法和解题技巧上,忽视了运筹学的实际应用,以及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授课对象的物流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背景,其数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当他们面对老师讲解大量数学概念、推导复杂的理论公式与计算过程时,大都难以理解,甚至感觉是在“听天书”;由此产生的畏惧心理,导致他们逐渐厌倦运筹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老师缺乏激情讲课,学生缺乏兴趣学习。
(三)教学方法——方法不科学,手段不灵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进行《运筹学》教学时,仍采取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堂下听”的单一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偶尔的课堂问答。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行之有效的,这也正是授课教师为何重视运筹学理论教学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流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运筹学工具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如何推导定理、手工计算结果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实际案例,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快速求解的能力,是要在师生之间不断讨论磨合中逐渐培养而成,是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成。可见,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物流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办学层次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各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物流管理专业,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运筹学》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的设定以及教学重点的安排等方面,各高校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实现“量身定做,因材施教”的目标。正如我们在引言中所述,运筹学与物流管理之间关系紧密,互相渗透,交叉发展。我们应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以物流作业或管理中的实际案例为引线,导出与之相关的运筹学知识体系;重点介绍如何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去表示复杂的实际条件,如何将实际问题构建成抽象的数学模型,如何从不同的数学模型中整体概括出统一结构,由此引导出运筹学的各类分支。例如,我们根据物流运作中经典的“运输问题”、“选址问题”、“车辆调配问题”以及“人员指派问题”等问题,建立抽象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将其归纳为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最优方案的问题,引出运筹学中的“规划论”这一分支。再如,我们由货运码头的泊位设计和装卸设备数量问题引出排队论;由企业产品或原材料的库存问题引出存储论;如何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寻求最优策略,由此引出博弈论……在如此有目的性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筹学处理实际问题的强大能力,更是让学生了解到运筹学的实用性,在未来工作中的有用性。
(二)明确教学重点,强调课程实用性
目前部分高校的《运筹学》教学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将《运筹学》当作一门数学专业课程来上,授课教师在台上理论推导挥洒如雨,学生在堂下听得云里雾里。因此,授课教师应明确运筹学教学重点,以“掌握概念、介绍原理、淡化理论、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教学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强调运筹学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在此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授课教师应尽量减少纯数学的理论推导和严格的数学证明;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在不断的问答中,逐步引导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这不仅让学生了解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为了强调运筹学的实用性,授课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紧跟时代潮流,将运筹学的各知识点与当下流行物流运作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现今最为流行的共享经济概念,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将网约车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短短几年间迅速火爆起来。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在决定各城市间投放车辆数,制定营销策略等众多策略中寻找最优策略,成为各平台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运筹学的对策论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此同时,在网约车平台内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如用车高峰时段、恶劣天气时段等,合理调整用车价格,实时制定行车路线,使得用车时间最少,获得最大收益等优化问题,在运筹学帮助下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授課教师应通过大量的例题讲解,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与掌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对客观条件的调查、整理与总结,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构建为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过去传统的以理论推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台上讲,学生堂下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了迎合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
1.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我们在前一节所提及的,物流专业的《运筹学》教学过程应淡化理论知识,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采用 “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人际交流能力,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双重交流。
2.努力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
我们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积极尝试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准备相关课堂教学资源,包括为学生录制知识点讲解视频,以及与课程视频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提前为每一次课,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以及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课堂讨论主题,让学生提前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并根据课程的整体设计来确定课程作业。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其考核方式也应将学生网上的学习行为与线下测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性投入。通过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学生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在网络学习中的孤独感和认同感,加强了师生关系;同时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可以更多的访问所需资源,灵活性强,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现代管理百科全书.
[2]崔晓东,《运筹学》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7):199-200.
[3]李逢庆.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9), 18-24.
作者简介:
程郁琨(1979年12月-),女,安徽芜湖人,汉族,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筹学。
范克危(1963年4月-),男,浙江绍兴人,汉族,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