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学航模社团活动的实践探究
2018-05-19刘素忠
刘素忠
【摘要】对于小学实践教学课程而言,航模社团课程属于极具科技感和创造力的活动,其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以作者在社团教学实践过程为研究切入点,结合自身航模社团教学实践,就小学生如何开展航模社团活动及活动相关经验总结进行阐述,以提升小学航模社团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航模运动 社团活动 小学生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04-02
1.航模社团活动的基本目标
为了进一步发挥小学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响应国家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特在小学开展航模社团活动,主要对小学生进行初步地、系统地航模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培养。本社团开设的主要目标具体如下:
(1)拓展学校课外活动类型
为了破除素质教育停留在纸面上这一弊病,建立和开设系统化、科学化的社团活动,能够将小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接受了基本的航空学原理和技术熏陶,又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拓展既有课外活动类型,其中,小学航模社团活动就很好地迎合了这一基本需求。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磨练学生细心、耐心的品质
通常情况下航模社团活动的课程主要包括:前期相关原理及知识讲解,模型制作,模型放飞及后续改进等四个基本过程。其活动内容在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还提升了学生细心、耐性的优良品质,对于辅助改进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航模社团活动,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耐心的优良品质的基本目的。
(3)培养学生早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航空相关技术本就是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的高层次内容,航模社团中的基本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在科学性上自然高出一筹,因此,通过推广航模社团课程和活动,加强航模社团培训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能够起到激发和培养学生早期对科学技术研究兴趣的目的。
2.开展航模社团活动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航模社团活动及相关教学内容兼具知识理论性和实践动手两方面基本特点,本人结合长期的航模社团组织及教学活动经验,特针对性提出了“理论+实践”的基本活动组织及教学模式。具体的社团活动组织及活动形式如下。
以小学一学期为社团活动组织周期,小学一学期教学时间为20日历周,本社团组织设计以20日历周为设计基准期,具体的活动日程安排详见下表1所示。
表1:社团活动安排组织表
第一阶段:航模基本理论及知识讲座。本阶段时间安排为3周,主要活动方式为室内讲授,为了保证后续的航模社团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发挥航模社团活动对学生掌握基本航模知识及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效用,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应该组织进行系统、完整的航模知识讲授。第二阶段:社团实践活动阶段,具体划分为三步,即:航模制作、航模放飞及航模改进,活动组织形式为室外模式。考虑到小学生在动手能力及模仿能力方面的优势,在航模制作阶段,老师可以先选用简单模型进行示范,学生观摩完毕,采取“先模仿、再制作”的基本模式。在航模放飞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组织放飞活动,将社团成员分为若干组,进行模型放飞比赛,将模型放飞距离、放飞高度、落地完整性等参数列为比较指标,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模型制作质量,发现学生在模型制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活动的反馈效果。在航模改进阶段,航模改进活动组织场所以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航模改进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延伸航模社团活动的影响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整个航模社团活动的掌握和印象。在改进阶段,必须形成量化指标,老师建立每名学生的活动档案及改进后航模的相关评价指标变化等。
3.活动效果统计
本文以作者实际组织的一学期小学航模社团活动为案例,对其活动效果及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用以定量评价航模社团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为活动后续的相关优化及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为了定量化测定学生在经过一整套完整、系统地航模社团课程活动后对基本航空知识和理论的了解程度,同时分析各阶段对基本知识掌握和夯实的效果,作者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位置均进行了相关的考核,并进行了定量评阅,通过将参与社团活动的全部8名学生的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结果如下表2及图1所示:
表2:学生考核量化评定表
通过分析上表2及图1可知,本次航模社团活动总体情况良好;在第一阶段,由于大部分学生之前尚未接触过航模知识,在第1节点位置考核成绩均值低于及格线,通过后续的航模制作课程后,学生的平均值有了显著提升,均值高于65分,充分论证了航模社团活动中航模制作阶段的重要性,也证实了“先模仿,再制作”的活动组织模式在提升活动教学效果方面的效果。模型放飞阶段后,成绩提升程度略低于模型制作阶段,但经过最后的模型改进阶段,学生的平均成绩再一次有了显著提升,充分说明模型多次改进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反复夯实作用,也间接论证了模型放飞阶段,选用指标化比赛评比方式的可行性。纵观全过程可见,学生的考核成绩与考试节点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验证了本次航模社团活动组织的成功性。
4.关于航模社团活动的经验总结
作者通过多次组织学生航模社团活动,并深入总结分析每次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加强小学航模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经验总结,并针對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具体如下:
(1)注意由点及面,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考虑到航模社团活动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社团类活动之一,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尤其要加强室外活动的丰满性。对于室外活动而言,必须加强既有教学设备的投入,由于社团类教学活动尚未被纳入小学义务教育开支范畴,因此,在项目花费上需要取决于学生的投入。学生在起初对购买设备持抵触态度,作为活动组织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航模活动的意义和好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随着学生参与人数的增加,形成由点及面的影响模式,最终完全打消学生及家长对设备购买的抵触情绪。除此以外,考虑到小学学生尚未接触社会,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听话”的程度,活动组织老师可以借助班主任老师进行侧面宣传,活动组织老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教师在教师开展活动介绍和航模展示,营造和谐、良好的活动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2)发挥小社团活动优势
对于航模社团而言,其同样属于学校众多社团中的一员,若想提升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地位,航模社团应该主动融入到其他社团中,尤其是科技类社团中,借助社团集群优势,快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定期会举行社团展示会,航模类社团可以借助这一机会,积极展示自己的航模,为了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航模,现场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体验,确保学生对航模社团及航模社团相关活动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为后续的航模社团纳新提供基本条件和学生基础。
(3)在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
小学生本身就对航模方面比较有兴趣,一说到可以自己动手拼装和进行户外放飞实践,一般都好兴奋的。但小学生兴趣持续性不强,对单一的某项训练容易厌烦,需要老师根据实际不断进行强化和调整。如果单单停留在为比赛而进行短期训练的层面上,学生就觉得没啥好学的,自然就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有次参加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比赛,训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反复操作,提高熟练程度,后来该学生也取得了好成绩,不过比赛后他还跟我说到底收音机能收音的原理是什么,这个给我提醒了,学生关注的不仅是技能,还有原理的掌握,这个才能真正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才是激发他们不断尝试的动力。
(4)老师抓住点拨指导机会,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质量
为了凸显教师在航模活动中的组织者及引导者的角色,作为活动组织教师必须抓好室内基本理论讲解、模型制作答疑交流、模型放飞评比监督及模型改进督促过程中相关机会,提升自己点拨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够与学生交流互动。除此以外,由于参加社团活动的群体中,主要为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便于管理,但其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较低,在涉及某些拼装操作比较慢和效果不理想。我特意安排高年级跟低年级一起坐,让他们带一带。老师适当可以帮一帮,比如粘超能膠水、嵌装泡沫等,其他都尽量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5.结论
作为若干次航模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制定具体的航模社团活动前,必须紧密结合拟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凸显制定教育方案的针对性,保证每一名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此外,为了保证航模社团活动的教学效果能够不断提升,必须进一步优化社团活动细节,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动态调整活动内容。总之,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团活动管理者和组织者还任重道远,践行小学素质教育还需要大量的社团专职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俊才.小学社团活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6(2):107
[2]周虹.基于学生社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