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职生数学兴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2018-05-19张江丽
张江丽
【摘要】数学是一个逻辑与推理并存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往往对这种枯燥的理论推理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或者是讨厌数学,那么就算让学生做再多的题,也是无济于事。而且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很特殊,尤其到了中职阶段,数学中包含大量的推理论证和抽象的概念,所以,培养学习兴趣对中职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数学课堂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26-01
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接受教育阶段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一个重要科目,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达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需要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数学知识,而不再是老师逼着去学。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新时代的推动下,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氛围下,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教师最善于利用提问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一個有效的提问可以充分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是和小学初中不一样,中职数学课堂提问要更加有针对性和探究性,更加要与所学内容贴近。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进行有效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动力。
例如,在学习《椭圆》时,我问学生:“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圆的标准方程,应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很轻松地就说出了:“(x-a)2+(y-b)2=r2”随后我说:“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呢?它和圆又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把两个相似的知识进行结合,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由此可见,提问是师生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
二、利用趣味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新知识,重点颇多,尤其是数学,几乎每一个公式、解题方法都是重点。每天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直击重点,学生会很难消化,而且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入新的形式,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一个趣味小故事让学生放松片刻,并在适时的时机自然的引入所学内容,这样可以事先在学生心里做了一个铺垫,使学生慢慢地接受新知。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利用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一个穷人急需用钱便去向一个富人求助,富人就给穷人出了一道难题,如果穷人能够在三分钟之内计算出来,才能获得帮助。富人拿来一堆硬币和一个棋盘,要求第一格放1个硬币,第二格放2个,第三格放4个,第四格放8个……以此类推,那么铺满这个棋盘需要多少个硬币呢?最终穷人竟然计算了出来。学生感到惊奇,怎么会如此之快,学生纷纷在纸上计算试验:1+2+4+8+……一时之间算不出来,我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公式,很快就能计算出来。”学生急切地想要得出这个问题的结论,听到有公式可以利用,马上就认真听课了。可见,一个包含数学知识的趣味小故事首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其次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开动脑筋。
三、利用多媒体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行为的有效完成不仅仅只能依靠一根粉笔和三尺讲台,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多媒体整合下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而且,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方便。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远离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仔细想来,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达到边学习边生活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我告诉学生们,其实细胞的分裂就很好地体现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在计算细胞个数时如果挨个计算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是通过分析和验证,细胞分裂的次数和细胞的个数正好形成了一种指数函数关系,因此在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指数函数关系式来表达和计算,就会省去很多复杂的步骤。可见,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没有脱离生活,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分析,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去,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样在学习起来才会更加有兴趣。
总之,要想实现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并让学生的思想在这个环境中放飞。
参考文献:
[1]李树浩.谈激发和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1(11).
[2]陈蓓霞.如何让职高数学课趣味横生——激发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