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欣赏备课素材选编—以《二泉映月》《光明行》为例

2018-05-19王安国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刘天华阿炳二泉映月

王安国

一、《二泉映月》

(一)乐曲来源与作者

《二泉映月》是民间艺术家华彦钧(1893—1950)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华彦钧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生父华清和是无锡洞虚宫道观雷尊殿的主事。阿炳出身卑微,四岁丧母,幼时被寄养在亲戚家,后以华清和的徒弟和义子身份被收留为洞虚宫道观的一名小道士。由于社会地位低下,阿炳自幼备受歧视,生活凄苦。华清和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江南民间音乐的熏陶下,阿炳很快就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他二十五岁左右继承父业,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此时他的音乐造诣已经很高了,不幸的是,他在三十五岁左右双目失明,加之社会动乱,生活无着落,便成为一名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人们叫他“瞎子阿炳”。出身的卑微、视力的残疾、流浪街头的穷苦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底层社会的辛酸。在他年复一年的街头演奏中,凭借极高的音乐天赋和道教音乐及民间音乐修养的深厚根基,以及高超、娴熟的乐器演奏技艺,使他能将自己的人生感受通过音乐深刻地表现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华彦钧贫病交加,生活更加穷困潦倒,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没有动过乐器,演奏也荒疏了。1950年夏天,我国著名的无锡籍音乐学家杨荫浏、曹安和,为采集民间音乐,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为阿炳的演奏录音。阿炳重新拿起乐器,在街头恢复演奏三天后,录下了这首凝聚他一生心血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

这次录音,除《二泉映月》外,同时还录下了另外两首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和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阿炳曾说自己能演奏二百多首乐曲,遗憾的是限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和其他条件,只能等到他身体好转后再来录音。只可惜未能等到这一天,阿炳便于1950年12月病逝了。

《二泉映月》是杨荫浏依照华彦钧生前的录音记谱发表后流传于世的。

(二)乐曲结构、音乐主题及所表达的情绪

《二泉映月》为由二重主题因素做循环变奏展开的多段连续体结构。乐曲一开始,是一句短小的叹息音调:

接下来便是音乐主题的完整呈现。

《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独具特色,是由两个相互依存、连贯发展的主题因素(或称主题乐句)合成的。

主题因素a,柔美、深沉,多在中低音区回转:

主题因素b,激情、悲愤,多在中高音区运行和爆发:

上述二重主题因素初次呈现后,接以五次变奏展开。每组变奏展开均是主题因素a、b的循环交替。全曲音乐展开的图示如下(演奏家们的录音版本均做了不同程度的压缩):

如图所示,在多次的变奏展开中,主题因素a变化不太大,但在主题因素b强烈展开的反衬下,音乐情绪更显深沉、悲凉,更具沧桑感;主题因素b则有较多变化,音乐情绪增长的强度有不同层次,其中b2(第二组变奏)将主题因素b做了较大引申,使乐曲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全曲的总高潮出现在第四组变奏(A4)的后半部(b4),主题因素b在第一个高潮(b2)的基础上,再扩充出一个高潮乐句,使音乐情绪在全曲的最高音区爆发出来:

(三)与乐曲表现内容相关的资料及听赏教学提示

1.关于《二泉映月》的表现内容,如果仅从乐曲的标题来看,很容易理解为一首单纯描绘景色的作品。但这首乐曲原先是没有文字标题的。录音之后,当杨荫浏先生问及乐曲的名字时,阿炳曾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①《二泉映月》的标题,是由杨萌浏和参与录音的祝世匡等人,根据阿炳常在街头和惠山二泉亭(即“二泉”)演奏这支曲子的地名即席商定的,尽管当时也曾得到阿炳本人首肯,但毕竟是后来加上的。因此在听赏这首乐曲时,不应受到文字标题的限定。

2.在乐曲深沉的主题音调及其“一波数折”变化展开的激情倾诉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乐曲深邃的情感内涵:有回首人生的叹息,有难以排解的愁绪,有苦痛、悲伤的颤泣,更有激愤的痛诉和倔强的抗争,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凝聚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间盲艺人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在听赏教学中可以联系阿炳苦难的身世,通过对音乐的反复聆听获得共鸣。

国际知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初次听到这首乐曲即被深深打动,泪流满面,认为这首令人断肠的音乐,应该“跪着听”。

3.这首乐曲除根据阿炳本人演奏录音记谱的版本外,还有多种改编谱,用得较多的是彭修文改编的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谱。改编谱将乐曲的段落结构做了缩减,将原曲六个段落(主题加五次变奏展开)压缩为四段,音乐情绪更加集中。

《二泉映月》是二胡演奏家们竞相演奏的保留曲目,众多二胡演奏家皆有这首乐曲的演奏录音,如张锐、闵惠芬、王国潼、姜建华、宋飞、于红梅等,其演奏风格和艺术处理各具特色,可选择其中一些版本做听赏比较。

此外,这首乐曲还被移植改编为其他一些艺术形式的作品,如弦乐合奏(吴祖强)、弦乐四重奏(丁芷诺)、钢琴独奏(王建中)等。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做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听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细部探究的兴趣,深化对这首经典名作的理解。

二、《光明行》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于刘天华事业高峰期的1931年春(1932年6月作者因在北京天桥收集民间锣鼓谱,染猩红热病逝)。在刘天华潜心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年代,有人认为民族音乐是“旧乐”,中国乐器只能奏出“缠绵无力”“萎靡不振”的声音。对这样的误解和贬损,刘天华认为拿出作品来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刘天华创作了这首音调雄壮、节奏坚定、情绪明快、气势豪迈的乐曲,表现怀抱变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进步的追求。《光明行》意为“光明之歌”或“光明进行曲”。乐曲中对许多新演奏技法和表演风格的探索,大大拓展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二)乐曲段落结构及音乐主题

该乐曲为多段体结构,由四个基本段落加引子和尾声组成。由于采用从头反复至第二段结束,跳接尾声的省略记谱法,因此这首乐曲的结构方式又与欧洲音乐带完全再现的三部曲式(“复三”)相吻合。可以说,这是刘天华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曲多段体结构的基础上,融汇吸收欧洲音乐创作手法的一种创造。

其音乐展开过程为:

音乐主题:

1.引子

2.主题a

3.主题b

4主题c

5.主题d

6.尾声

注 释

① 祝世匡《〈二泉映月〉定名经过》,《无锡报》1979年8月14日刊。

猜你喜欢

刘天华阿炳二泉映月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张帮主
张帮主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瞎子阿炳
瞎子阿炳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国乐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