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联通:因地制宜5G承载发展需把握六大原则

2018-05-19孟月整理

通信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业界中国联通光纤

本刊记者 |孟月(整理)

5G承载需要更多的前传光纤资源和更大容量的承载设备,5G将给光通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5G承载发展还面临许多技术和商业挑战,业界需要因地制宜,携手发展。

毋庸置疑,5G发展正在提速,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在积极开展5G试点工作。其中,中国联通宣布今年将在国内推出16个城市的5G试验网,加快5G商用步伐,以期实现2020年规模商用,同时通过策略补贴让2G、3G用户向4G和5G迁移。

5G对承载网提出多种需求

5G发展,承载先行,5G对承载网的基本需求是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切片、大数量基站和网络云化。

这给5G承载网带来一系列挑战,比如5G本身在标准、架构、无线设备形态、建设进度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5G业务场景存在多样性,eMBB、mMTC和uRLLC对网络的要求迥异,若要满足所有要求,必然导致承载传送成本上升;承载传送技术具有多样性,各种技术各有优劣,适用范围也不相同;技术成本的不确定性,光电器件成本的变化等。

为此,中国联通专家此前曾建议了六大5G承载网发展的原则:需求驱动,承载传送网是5G支撑部分,应以满足5G发展基本需求为原则,特殊需求特殊对待;务实为本,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成熟产业链和已有资源,选择合适手段,不轻易实施没有显著优势的网络创新;简单为美,简化网络结构,稳定基础架构,尽可能使用简单成熟技术;成本为重,5G市场收益尚不确定,而成本压力巨大,5G建网要以网络综合成本(无线、承载、核心等)TCO最低为目标,尤其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化推动高频器件、光电子核心器件等成本下降;循序渐进,5G建设不会一步到位,承载传送网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盲目超前投资;体系开放,开放是网络发展大势,5G承载体系也需要为未来技术进步留有空间,避免技术和厂商锁定。

携手共进,促进产业不断完善

5G承载很重要,如何降低成本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联通专家指出,5G前传以光为主,25G成为基本要求,光纤充足的场景使用光纤直驱;而光纤不足的场景,基于25G速率的波分/G.metro是最佳方案。对于前传,由于基站数量庞大,成本是前传重要的考量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ITU-T SG15全会上,中国联通牵头制定的ITU-T G.698.4标准(前G.metro)正式通过,标志着城域WDM技术从标准逐步走向实际应用,也将会为5G承载网的快速部署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实施方案。经过中国联通等多方近年来的共同努力,G.698.4标准的核心——调谐激光器技术产业链基本成熟,使得G.698.4标准成为目前业内具有较低成本的固移超宽带融合接入技术。目前国内外多个光模块供应商已经可以提供或正在开发基于该标准的可调激光器产品,部分厂家也已在业界会议上展示了基于该标准的波长自动调谐产品。同时,中国联通也联合多个设备和模块厂家开展了相关性能测试以及与LTE商用无线设备的兼容测试。

对于5G中传,PeOTN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目前IP RAN设备带宽受限,升级的成本不确定,而DU到CU动态性能有限,而OTN能够满足带宽等指标要求,特别是100G的OTN也是比较成熟的,同时可以利用PeOTN实现L2分组功能。

在回传方面,基于SDN的“IP+光”的技术方案是首选。此外,5G承载网需适应基础光缆网架构,能够基于SDN的资源协同和智能调度。5G承载采用转发和控制分离架构,转发面虚拟化,通过网络切片,按需构建不同的逻辑网络实例;实现网络内跨域协同,有线与无线网络资源的协同调度;优化路径,低时延业务就近转发。

总而言之,5G承载需要更多的前传光纤资源和更大容量的承载设备,5G将给光通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5G承载发展还面临许多技术和商业挑战,业界需要因地制宜,携手发展。

猜你喜欢

业界中国联通光纤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全国产1550nm 窄脉宽光纤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