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合文本点亮朗读“心”空

2018-05-18王志伦

读写算 2018年30期
关键词:品味引导融合

王志伦

摘 要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重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不重视朗读内涵的丰富性,不能实现朗读手段与文本内容的有机融合,达不到“我口读我心”的实际效果。文字是思想的载体,真正的朗读只有做到了人文合一,通过心灵的对话,才能激活文本,使文本获得生命,使朗读点亮语文课堂的天空。

关键词递进;引导;品味;批注;融合

中图分类号:TN959.2,2,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31-01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真正的朗读只有做到了人文合一,通过心灵的对话,才能激活文本,使文本获得生命。而当前语文课堂过多地停留在朗读的主体——学生这一层面上,只重视了朗读形式的多样性,没有重视朗读内涵的丰富性,没有实现朗读手段与文本内容的有机融合,没有达到“我口读我心”的实际效果。那么怎样在人和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达到人文合一,以求“我口读我心”的实现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层层递进地读

精彩片段:《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一读——认读文字——要求读得正确、顺畅。二读——想象画面——要求读出连动的画面。三读——进入意境——要求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感悟赏析:教者在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了三个“读”的层次,从读通顺到读出连动的画面,再到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一次比一次更深入。这样的朗读训练,表现出一级一级台阶式的上升,一个一个层次上的递进,使这个环节内容有了一定的“厚度”,因此,学生并不觉得乏味。

相关链接:仔细翻阅人教版小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对朗读目标的提示做了些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固定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每次的朗读训练目标几乎各不相同,有所侧重。试举几例:“课文写得很有趣,我要认真地读一读,还要把喜欢的部份背下来。”(《白鹅》);“课文写得真生动,我要好好读一读(《蟋蟀的住宅》)”;“课文描写的场面真壮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观潮》)。这些课后的“朗读提示”是编者良苦用心的智慧结晶,是指引我们在此目标引领下,更灵活“有为”地开展朗读训练。

二、引导读

精彩片段:《第一场雪》的教学片段

师:(提问式)这是入冬以来的第几场雪?

生:(读课文)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师:(提问式)雪下得怎样啊?

生:(读课文)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师:(提示式)开始——

生:(接课文)还伴着一阵小雨。

师:(提示式)不久——

生:(接課文)就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感悟赏析:这位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进行了有效的引读,起到了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相关链接: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

三、有品味地读

(一)换词读

精彩片段:《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

1.“喔!这是怎么回事呀!”巨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引导:老师先换一个词,“噢!这是怎么回事呀!”巨人终于醒悟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我换的是“醒悟”,你能换什么词?)

2.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被唤醒……

3.用替换那次的口吻读一读。

感悟赏析: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直接表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都有表示语气或情态方面的提示语,但是,对于文中没有提示语的人物语言,要做到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位教师结合朗读指导,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一练习,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心境,而且还体现了朗读与积词、造句等方面的有机渗透。

(二)融合读

精彩片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段

一位老师在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有关内容融进了古诗的学习中,让朱自清的语言来丰富、提升古诗的语言。在古诗和散文的融合朗读中让孩子深深沉醉于优美的意境中。

男生读《荷花》中的句子,女生读《荷塘月色》中的相关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碧绿的大圆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感悟赏析:让学生用上《荷塘月色》里的“羞涩”、“袅娜”甚至自己的创造来形容诗句中描写的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荷花不是更见风致了?这该是多么美妙的品味感悟啊!这种融合式的朗读可以使朗读从浅层次的状态转入到美的熏陶中去,转入到美的体悟中去。

参考文献:

[1]孙建锋.享受对话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品味引导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