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平民间文化资源在剪纸创作中的运用

2018-05-18郑晓云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剪纸创作

摘要:延平民间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勤劳智慧的延平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把这传统的文化资源运用到我们的剪纸创作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它、挖掘它、研究它,使之得以传承,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在剪纸学习中,从传统的文化中理解、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间文化;剪纸;创作

新课标指出:“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产、遗物等)进行教学。”

我们延平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邑:悠远的历史、古色古香,宋碑亭、双石塔、延寿楼、明翠阁、开平寺,继承了闽越文化之遗风、溪口蛙文化;

我们延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郭,玲珑剔透、有着江南水乡的秀美又有渝州山城的俊逸:连绵莽苍的茫荡山,烟波浩渺的延平湖,峰峦叠翠的九峰山,清风送爽的溪源幽谷;

我们延平是隔山风情异、隔水不同俗的地方:樟湖的“板凳灯”(蛇灯)、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峡阳的战胜鼓、王台太平鼓、南词戏、南词曲;

我们延平还是理学名邦:“双剑化龙”“程门立雪”典籍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足以让我们融入剪纸教学中,因此我们学校的剪纸校本的开发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剪纸创作和剪纸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剪纸活动:

一、 收集民间文化资源

乡土资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无疑是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家乡”的有效之途。因此,我们剪纸创作的第一步就是收集我们延平的文化资源。

1. 走进家里去寻宝

一张旧照片、一张年画、一张剪纸……当每个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的时候,课堂俨然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认识民间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2. 走向自然去寻根

延平的旅游景点、民居、祠堂、纪念馆等如同一个天然的民间艺术宝库,是我们剪纸的创作素材。引导孩子带着一双发现民间美的眼睛,随时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

如我们南山的“游定夫祠”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威武的门神等历史人物和故事……

让孩子探访延平民间文化之源,去追寻中华民族之根,去解读华夏八千年历史文化的奥秘。

3. 走进节日去体验

传统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文化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如:夏道徐洋的三月三迎菩萨活动,当地人信奉真武玄师,每年迎菩萨活动以担子鼓开道,在飘扬的旌幡下列队前行,这担子鼓就是用扁担挑着两面大鼓边敲边走,极具特色。随后是真武玄师神像被抬着出巡了。

在鞭炮、锣鼓声中,村民们以“肩头平”的踩街形式上街游行,这肩头平也是当地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杂技形式,类似“台阁”,但它并非在一米见方的台上以铁架将四、五岁的孩子绑在上方,扮成古装人物、戏剧人物形象。

肩头平因技巧高,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很浓郁的民俗风情味。还有峡阳每年元宵节迎神庙会、樟湖的蛇节、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等。

4. 走近藝人去学习

进入民间剪纸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剪纸,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

5. 走进网络去拓展

网络是个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当孩子有了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走进网络去领略更丰富的延平民间文化,历史人物的故事、节日的由来等使孩子们对自己家乡民间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二、 观察探究民间文化

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引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把我们延平的民间文化的点点滴滴融入我们的剪纸教学和剪纸创作中。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用心仔细观察,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探究。

1. 人物外貌特征

在热闹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观察热闹的场面还要有细节的观察,如峡阳每年元宵节迎神庙会“战胜鼓”一直充当着庙会的仪仗队,该鼓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人物造型:击扁鼓时,击鼓者左臂掌环抱扁鼓于左胸前,右手执单槌,由二名操大钹者先行指挥,跌宕有序地变幻;击鼓边槌,过项横槌,贴胸斜槌,跪蹲轻槌,垫步重槌。以不同的角度和力度,不同的手法和姿势,迭加成鼓乐舞蹈的起伏绵延势态,视之目不暇接。击拔化异入神。通过斜展、跪蹲、弓步垫进等姿法使节拍更富抑扬顿挫,扣人心弦。

外貌特征:着一式军士服、太阳帽、布鞋绑带腰带,便雄赳赳气昂昂,惟妙惟肖。

2. 图案造型

民间里的很多建筑上的图案造型都是我们剪纸纹样创作的素材。

如:在游酢纪念馆、立雪亭、游酢书院参观时,不仅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精神,还要细细欣赏这些纪念馆的建筑特点和柱子上的、横梁上、石板上的各种雕刻图案,有花卉、动物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图案创作出单独的动植物的剪纸作品,也可以把花卉图案运用到人物剪纸的服饰装饰上,把这些吉祥动物蝙蝠等运用到十二生肖的身上作为吉祥纹样装饰。这些细节观察到的点点滴滴都能运用到我们的剪纸创作中去。

3. 建筑特点

我们延平有着许多的历史的名楼、名塔,这些建筑也是我们剪纸创作的资源,细心观察它的结构特点,才有利于剪纸创作。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的双塔,建溪与西溪汇合处东、西两岸山顶上。

双塔的整体结构:双塔均为石构八角实心七檐楼阁式,七级八角,实心青石结构,基础外有石栏杆,须弥座饰花卉。

塔的局部特征:塔底须弥座浮雕瑞兽仙草,从第一层至第五层各面都有神、佛像和龙、鹿、花草等浮雕,塔顶层每角都有铜尖刹,悬挂铜铃,风吹摇动,叮当作响。

只有这样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创作出我们延平文化特色的剪纸作品。

三、 民间文化融入剪纸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让孩子们学习民间剪纸艺术并不是一味地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有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校开发剪纸校本的目的所在。

因此,我们在剪纸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剪纸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我们延平民间文化资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作。我们把收集来的资料分类创作。

人物类: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历史人物故事,如罗从彦的故事:北宋理学家,世称豫章先生,“延平四贤”之一,居乡40年,主持罗源南斋书院,杜门静业,以儒家道统为己任,不仅了解他的故事并收集有关罗从彦讲学的图片作为剪纸创作的素材,创作出《豫章授业》剪纸作品(图1)。

又如文天祥的故事:传说文天祥来到南平,想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修一座很坚固的城墙,抵抗元兵,但是奏本落到了奸臣手中,修城墙的事眼看没指望了,但文天祥的精神感到了鬼神,一天夜间,人们看见在北门外山岗上有灯火和成群结队的人,天一亮,城墙就出现了,人们称为“鬼城墙”。利用這生动的故事,欣赏文天祥的人物图片和结合长城的剪纸图片范例,创作出《文天祥与鬼城墙》剪纸作品(图2)。

景物类:延寿楼、明翠阁、双塔、双剑化龙(图3)等剪纸作品。民俗节日类:夏道的三月三、茂地筠竹村的“烛桥灯”、南山镇的“神鼓”王台太平鼓、樟湖的“板凳灯”《蛇灯欢舞正月正》(图4)、峡阳的战胜鼓《振奋人心战胜鼓》(图5)、南词戏(图6)等剪纸作品。

我们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们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了有特色的剪纸校本课程,培养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及爱家乡的情怀,进而引导学生认同本土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帮助学生达到自觉传承我们延平优秀文化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新课标提出的“开发与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龙驿延平》.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

郑晓云,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扬真小学。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剪纸创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剪纸
《一墙之隔》创作谈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剪纸
剪纸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