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2018-05-18李怡刘恭祥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宁德市要素素养

李怡 刘恭祥

摘要:本文在基于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部分内容为载体,力图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地理学科文化背景下形成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笔者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所示:

二、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将高一年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从知识构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环境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也具备了相应的区域认知基础,但是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还比较粗浅、零散,对于知识的理性认识比较薄弱。

三、 教学重点

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分发相关的学案和材料。

材料内容包括:

宁德市地图(地图信息包括宁德在我国的区域位置、所处的经纬度以及宁德的海陆分布位置);

大米草进入宁德市后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要求学生思考:

①分析宁德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②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

③能否用关系图的形式表现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④宁德市引种大米草给该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对宁德市自然地理环境的问题思考,提炼对区域认知、特征和联系的思维方式;

通过小组协作绘制思维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导入】以实地拍摄的大米草照片引入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师对每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表现,并通过大米草生物入侵的事实阐述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每组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点评并思考。

认真学习知识内容。

学生将独立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根据课前教案中大米草依赖宁德市适宜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相互作用下,大米草在该地大量生长,开花结果。

以课前教案中大米草生物入侵,给宁德市带来的影响为例,教师在黑板上以思维关系图的形式呈现大米草和其天敌之间的数量关系。

再辅以教材中藏羚羊案例,让学生以思维关系图的形式自行总结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平衡功能。

在与教师的相互问答中学习生产功能。

以思维关系图的形式学习平衡功能。

这部分内容虽然知识性较强,但是难度并不大,教师稍加引导即可。

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视频播放】视频内容主要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产生的影响。

在视频播放之前,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①视频中主要展示的是哪种地理要素的变化?

②这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又引发了哪些后果?

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探究,并得出结论。

通过青藏高原的实例将学生头脑中自我建构的综合思维用实例表达出来,并就此进行深入探究,达到强化的效果。

【自主探究】

区域合理开发构建和谐的人地协调观。

教师展示宁德和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破坏前后的对比照片。

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构建和谐人地关系进行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签署与自然和谐相处倡议书。

观看图片并结合案例进行思考。

自由进行交流,阐述观点。

签署倡议书。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反馈】

引导学生就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以及个人感想等方面写一份简短的自我评价报告。

填写自我评价报告

复习本堂课内容,并将其整理为书面表达

及时反馈教学意见,帮助教学改进。

【课后拓展】

教师推荐文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课后查阅文献,认真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加深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六、 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基调是从地理环境区域特征的关联角度出发,利用分析区域环境的方法解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绘制、自我评价报告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在进行自由讨论和签署倡议书时树立和谐人地协调观教育达到高潮。地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当中是相互渗透,融汇一体的,但也并非“捆绑销售”,应视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通讯作者:刘恭祥)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7.

[2]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實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邓明红.构建和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地理教学,2015(23):15-18.

作者简介:

李怡,刘恭祥,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宁德市要素素养
同享好时光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