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的英汉时间识解方式的差异研究

2018-05-18于雁翎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差异

摘要:本文以《Sons and Lovers》和《骆驼祥子》为语料依据,根据认知语言学,运用BFSU powerConc1.0系统,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在识解理论框架下,研究英汉语言中时间识解方式的共性、差异,并认为,英语语言共性体现在“事件”表达上:英语和汉语皆趋向于运用“精确”的时间概念。而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时间”表达上和“空间”与“平面”表达上:英语趋向于借用“精确”的显性时间概念,汉语趋向于借用“模糊”的时间概念。

关键词:英汉语言;时间识解;差异

一、 引言

随着对语言研究的加深,我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而作为研究对象的时间,是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因此,我们通常将其映射(mapping)到具体的、有形的概念下进行研究分析,即主要是隐喻的方式。(孙凤兰2016:108)它既用来指人们对外界事件感知体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也用于描述人们为达到表达及其构成因素的目的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观察语境并解释内容的一种认知能力。

二、 识解理论

识解理论最早是由语言学家Moore与Carling提出,它既用来指人们对外界事件感知体验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也用于描述人们为达到表达及其构成因素的目的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观察语境并解释内容的一种认知能力。两人认为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概念是抽象的、无形的,因而时间概念具有特殊性。要对时间概念进行研究,对时间识解方式的研究主要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进行,研究人们如何通过隐喻机制识解时间。

三、 研究方法

1. 语料来源和采集方法

本文利用BFSU powerConc1.0系统,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分别逐个统计出《Sons and Lovers》和《骆驼祥子》中忽略时间量词,有关时间意义的表达方式。

表一表示《Sons and Lovers》中“精确事件”表达、“模糊事件”表达、“精确时间”表达、“模糊时间”表达所占比例,表二表示《骆驼祥子》中上述表达方式所占比例,图三表示《骆驼祥子》与《Sons and Lovers》中“三维空间上下表达”“二维平面前后表达”所占比例。

2. 维度和标准

“事件”表达和“时间”表达是从时间和事件隐喻的角度来划分的。时间和事件之间具有内在的隐喻关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时间的推进,而时间的存在也映射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此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在认知事件因素过程中产生的转喻思维使时间和事件产生概念性联系,两个实体融为同一图示,时间和事件的转喻实现了时间的概念化”(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肖燕2012:11)

“精确”表达和“模糊”表达是从时间表达的精确度上来进行划分的。时间的表达有精确和非精确之分。“精确”表达例如:“下午两点半”“at seven oclock”,“模糊”表达例如:“几天前”“hours ago”。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Sons and Lovers》中,“精确事件”表达占59%,“模糊事件”表达占12%,“精确时间”表达占25%,“模糊时间”表达占4.5%。因此,通过时间表达的精确度角度,我们划分出“精确”表达和“模糊”表达这一维度。

“三维空间上下表达”和“二维平面前后表达”是从时间轴线与中英文时间表达的角度。语言中时间概念的表达并不是随意的,由于空间比时间更具体,因此,除了时间概念,我们还利用空间概念来识解时间概念。(Evans 2007:759)。而空间概念的表达又有“前”“后”“上”“下”四个角度。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骆驼祥子》中,“空间”表达占59.6%,而在《Sons and Lovers》中缺少“空间”表达。在《骆驼祥子》中,“前后”表达方式占40.4%,而在《Sons and Lovers》中“前后”表达占100%。因此,通过时间轴线与中英文时间表达的角度我们划分出“三维空间上下表达”和“二维平面前后表达”这一维度。

四、 英汉时间识解的共性

从《Sons and Lovers》和《骆驼祥子》统计的语料数据来看,在“事件”表达上,英语和汉语皆趋向于运用“精确”的时间概念,其中,《Sons and Lovers》中“精确事件”表达占10.5%,而在《骆驼祥子》中则占59%。例如,在《骆驼祥子》中,“从他进城那天起”“当他重新拉起车时”。第一个例子中,祥子进城那天指的是一个确定的时间点,而这个时间点被隐喻到了他进城这个事件上,同样,第二个例子中,他重新拉起车,指的是祥子开始拉起车养家赚钱的那一刻,而这个时间点也被隐喻到了这一事件上。

五、 英汉时间识解的差异

1. “时间”表达下的差异

从《Sons and Lovers》和《骆驼祥子》统计的语料数据来看,在“时间”表达上,英语趋向于借用“精确”的显性时间概念。在《Sons and Lovers》中,用“时间”来表达“精确”的概念占25%,而用“时间”来表达“模糊”的隐性概念仅占4.5%。汉语趋向于借用“模糊”的时间概念。在《骆驼祥子》中,用“时间”来表达“精确”的概念占35.5%,而用“时间”来表达“模糊”的概念却占37.2%。

显性化的时间概念,可以在对社会参与者的范畴化过程中,予以清晰地辨别,体现出英语表达者直接的话语意图。而汉语中隐性的表达方式则正是中国人含蓄和内敛的民族性格的一个表现,我们趋向于隐性表达思想,即不把要表达的说得太透彻,听者需要从说话者角度去深层理解话语的内涵意思。

2. “空间”和“平面”下的差异

英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主要是横向表达,而汉语主要运用纵向表达。在《骆驼祥子》中,表示空间上下的表达占59.6%,表示前后概念的表达占40.4%,而在《Sons and Lovers》中,表示前后概念的表达则占100%。横向指的是英语中对于时间的表达运用“before”“after”等词语表达说话者的思想。

英语里的横向表达方式有利于听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语言中蕴含的隐性内容,可以更形象地、更直接地让听者理解隐喻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进而理解整个语篇的隐性内容和说话者要表达的思想。(张天伟,郭彬彬2016:20)汉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主要是纵向表达,这种纵向表达和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密不可分。

六、 结论

英汉语言的差异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其中有关时间识解的差异又是英汉语言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以《Sons and Lovers》和《骆驼祥子》為语料依据,认为,英语语言共性体现在“事件”表达上:英语和汉语皆趋向于运用“精确”的时间概念。而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表达上和“空间”与“平面”表达上:英语趋向于借用“精确”的显性时间概念,汉语趋向于借用“模糊”的时间概念;英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主要是平面上的横向表达,汉语主要运用空间上的纵向表达。

参考文献:

[1]孙凤兰.识解理论视角下的《黄帝内经》医学术语翻译[J].外语学刊,2016:90-100.

[2]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重庆:西南大学,2012:11.

[3]张天伟,郭彬彬.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策略和识解操作研究[J].外语教学,2016:19-20.

作者简介:

于雁翎,鞠志勤,田甜,许鑫哲,邓琪,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