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语文教育透视课堂教学

2018-05-18王彦磊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生命评价课堂

摘要:课改无论是回归还是借鉴,都要符合师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贴近课堂生命的课改,才是有效的课改。语文课堂上,从教者的思想高度决定了育人的高度,教育的进步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使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生命;思想高度;育人高度;专业成长;学习有效;课堂高效;回归原点

所有的教学模式都要遵从学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一种模式包打天下是不科学的。因此,课改无论是回归还是借鉴,都要符合师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贴近课堂生命的课改,才是有效的课改。

一、 语文课堂上,从教者的思想高度决定了育人的高度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师德的根本是把课上好。如何把课上好,为师者思想须有高度,不能做思想的矮子,光埋头苦干不行,要仰望蓝天,要有大视野,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把根本的东西想清楚,走自己的路。课堂教学是教师精神的展现,课堂是怎样的景象:先生之讲课,飞扬变化,一片神情,左右逢源,出神入化。讲课如谈禅,对禅的信仰,禅机讲到无言处,空若有丝百尺长。书有无生命,就看你有无独到的见解,捧出一颗仁爱之心,不是站在圈外客观、冷漠的评价,而是师生与书的共鸣。罗曼·罗兰说:“生命被赋予了一种责任,那就是精神的成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用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才能铸就生命的辉煌。

二、 教育的进步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是如何让教师学习有效

教师水平的提升不外乎以下三种学习方式:理论学习、现场实践的学习、自我反思与重建式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激情的持续度、积累的厚度、思维的深度、视野格局的高度、自我训练的坚持度。以我校语文课例研究为例,我们的研究范式是:一、制定方案,分工合作,明确流程。二、经验学习,学习借鉴,自我内化。三、解读文本,清晰目标,贯通环节。四、观课研讨,实证梳理,评学论教。五、课例写作,反思得失,梳理方法。六、观点分享,回顾体验,持续研修。然而,影响实效的往往有几种情况,主题缺失:参与活动,迷茫失落;组织缺失:说好支持,却不支持;方法缺失:要求很好,但做不来;应用缺失:现场激情,回去不动。问题透视:名师在于明白学科,术业专攻成就名师,持续组织造就实力,方法娴熟就是能力。

三、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关键在于如何让课堂高效

课堂是主阵地,我们就要研究课堂。目前课堂上存在的弊端有:1. 教师常把自己的讲解当作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2. 课堂上,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够,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而没有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3. 教师没有正视学生的差异;4. 教师不明白自己的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那么,该如何构建好的课堂,我们不妨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2. 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文本等等各种资源;3. 总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学科、年级、学生不同,学会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4. 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前,头脑里都不是空的,他们有原有的知识和经历,对当前的学习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障碍;5. 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还体现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学生的差异有的能分层,有的不能分层;6. 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应于所有的课堂,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学效能。通过分析,这几种假设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教师该怎么做?首先,教学方式上,我们采用两种,从组织角度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认知方式上,我们采用书中学和做中学。其次,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科、学段、课型的特征,采用读、议、听、练、讲等多种方法。例如,概念课:阅读教材、检测评价、讨论辨析、归纳小结;语文阅读课:读、讲、议、练;数学课:练、议、讲为序,多次循环;习题分析课:典型解疑、个性解疑、精准评价等。再次,教学原则上,坚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对教学论的阐述;关注“相异构思的发现与解决”这是对认识论的阐释。再次,教学策略上,1. 问题的创设,用于引导学生,用于暴露学生的疑惑(包括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没学会的),也用于教学评价,预设的问题要突出学科的重点和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难点,当然,有心的教师会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2. 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关键是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3. 学生自己学习的最大化策略,能自己学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学。4. 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关注学生的典型错误,关注学生的不同思维,尤为关注学生的闪光点。5. 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如以回家作业量、学习自信心、上课发言机会等行为问卷来评价教师的课改。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小组合作学习最忌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细节:1. 持续的、系统的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方法、能力、习惯,可以从同桌合作开始;2. 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预先的了解,自主的思考(小组思考绝不能代替个人思考),有合作的需要;3. 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轮换进行;4. 分工:主持人、记录员、补充等,有了分工,才有责任,才有担当;5. 规则: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总结;6. 要有严格的时间要求;7. 评价与反馈:评价谁,应以个体看出小组合作的质量,评价语言忌抽象笼统,谁来评价:可教师、可学生、可互评、可自评;8. 引发组间的互动交流,忌报幕式的、割裂式的发言,小组发言前要对前一组的发言进行补充、提问、质疑、评价;9. 巡视小组合作:提醒、点拨、纠正、鼓励、评价等。

回到教学原点,贴近课堂生命,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气!

参考文献:

[1]张丰.效本研修[M].浙江:浙江大学,2016.

[2]王洁.基于课堂改进的课例研修[M].上海:上海师大,2017.

作者簡介:

王彦磊,河南省安阳市,河南滑县留固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