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分析与选择

2018-05-18李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战略

李尚

【摘要】中国要发展成为金融强国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及时和有效的调整上,其中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子集,是调整的关键。通过对大学生信用体系状况、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特殊性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内部需求动力和外部环境压力,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特点。本文研究了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等各个要素,认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管理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内外环境分析,找出各种关键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和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6-03

我国政府当前确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整个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成员诚信意识增强,优良信用环境营造和国家竞争力整体提升,对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相比针对一般企业和公民的信用体系,大学生群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更强的特殊性,需要开展更为针对性的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状况

随着过去近二十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当前在校大学生存量已经超过3500万,每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近1000万,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第一,缺乏类似《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顶层设计和相配套的执行协调机制。第二,现有的数据平台,如学信网,只是记录了学籍、学历方面的基本信息,尚未拓展到金融相关的信息采集,也未拓展到考试违纪、学术不端等诚信记录的采集。第三,目前很多诚信相关的记录还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的范畴,学生档案的数字化、互联网化、大数据处理机制、保护机制、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务。第四,商业企业已经着手基于大学生基本身份和消费记录,开展类征信的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进一步基于这些信用评估结果,开展互联网金融应用,如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现金借贷服务等等。由于没有统一的借贷信息、违约信息共享机制,服务机构信息审核和风控不严谨,部分学生多头借贷、冒名借贷,部分机构以服务费、中介费为名,向学生发放事实上的高利贷,往往引发一些严重的危机事件。

二、我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特殊性

(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挣钱能力和还款能力,过度依赖父母供养生活费、学费已经是一个普遍的、毫无争议的现象。大学生和父母的供养关系,核心就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来看,其实有一个复杂的、充满变化的教育体制和制度演进历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完全是一个简单的“啃老”问题,更不能简单给中国大学生下一个“不够独立”的判断。尽管过去政府一直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来解决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困难,但是总体上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并没有发生很大改变,大学生在经济上走向独立、自信的路还很长。大学生不可能突然摆脱父母的供养,但很多大学生又会在毕业之后很快摆脱这种供养关系,走向独立,这就是大学起到的作用。

(二)大学生群体信用创造的特殊性

1.大学生缺乏基于“个人资产”的信用创造。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没有属于个人的固定资产、金融资产。

2.大学生缺乏基于“个人收入能力”的信用创造。在校大学生的收入能力,主要体现在“未来”,而不是“当下”,因此在缺乏个人收入能力的情况下,信用卡发行机构就难以确定大学生的还款能力,所以国内商业银行普遍不直接向尚未有稳定还款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卡。

3.大学生有一定程度上的基于“个人消费记录”和“在校大学生身份”的信用创造,主要表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对大学生的授信上。这种“个人消费记录”和“在校大学生身份”基于授信机制,往往针对上述第一和第二種信用创造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真空,将大学生当做弱势群体,发放事实上的高利贷,同时引发消费观念、消费行为、金钱观的一系列非常规的变化。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影响

从近一年来发生的“河南大学生郑德辛自杀”、“大学生裸条”时间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与大学生发生交集的时候,产生的影响远较普通社会人特殊,尤其表现在监管、整治和教育引导工作上。针对日益泛滥的大学生不良网络借贷及其引发的恶性事件,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根据教育部文件,校园不良网贷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利贷、诱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陷入“连环贷”陷阱;二是部分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空子,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三是校园不良网贷平台存在信息盗用风险,被冒用身份者可能会面对信用记录被抹黑及追债等问题;四是校园网贷平台“校园代理,层层分包提成”等发展模式破坏正常校园秩序,暴力追债现象威胁学生人身安全。对于校园网贷,教育部态度是: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与教育部发文类似,共青团中央官方对网贷也进行了表态,认为尽管校园网贷有便利特点,也助长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行为,不良网络借贷存在大量隐患和风险,事关“安全”大事,容易造成校园悲剧。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抵制不良网贷。

三、研究基础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征信管理条例》等。此外,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征信制度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高速成长,良性发展与乱象横生并行。鉴于互联网金融向大学校园的迅猛拓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恶性案件。2016年4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警惕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陷阱》警示。这些文献突出说明,当前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摸索期,对应的政府战略管理思路和做法主要是以防范、警示和引导为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关文献积累较多,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政策、法规,大学生诚信教育、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金钱观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文献对本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分析

(一)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

在使命方面,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体和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中坚力量,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大学的综合培养尤其是信用体系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战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中国战略、诚信中国战略、和谐社会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这些战略既映射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使命和价值,也反映出战略实施推进本身所依赖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国正在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提出和加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政府面对日益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所应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对政府使命和价值的重新界定,是政府回归公共价值轨道,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体现。

在具体价值方面,政府回归公共价值、提供公共服务体现在直面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上,通过立法、发布规范,保障普惠金融真正惠及大学生。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意味着代表消费主力的大学生群体,也在高速融入消费金融市场。大部分大学生将形成和依赖分期消费行为,消费金融普及带来的大学生流动性的普遍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需要应对不断增多的消费分期账单、各种借款账单。

(二)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管理过程

根据赵景华、邢华[5]的研究,战略管理不仅包括战略制定,而且还包括战略的评估和执行等环节,是一个由制定备选战略、战略评估与选择以及战略执行等环节组成的系统过程。在制定备选战略时,重点应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状况确立战略议题,确立的原则一般是议题应具有全局性和广泛影响力,需要政府优先加以关注并从战略层面进行把握。如从上文分析来看,“中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议题。战略选择和战略评估主要根据内外部环境评估、政治支持分析和战略可控性分析来进行。首先,要判断备选方案是不是与内外部环境相协调,分析所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否充分发挥了人才、资金、土地、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还要分析战略方案是否与组织的能力相匹配。在战略执行环节,要特别重视战略与政策的配套关系,以保证所制定的战略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规避“重战略制定,轻战略执行”等问题。中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提出,但是往往只是留存在课题研究和文件层面,缺乏落实,以至于时至今日,我国依然缺乏统一的大学生信用体系。

五、我国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选择建议

当前,我国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揭示出经济金融领域进行战略改革以应对主要社会矛盾的必要性。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大学生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最高度的重视,其建设实施问题应作为国家重点战略来设计,相关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应纳入政府战略管理范畴进行研究。在具体的战略选择上,基于上文研究和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政府战略管理中,相关注意事项和战略选择尤為值得关注。

(一)加强和普及大学生金融教育

公民金融素养是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深层基础,金融教育作为提升公民金融素养的主要手段,其水平和普及程度将决定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质量和能力。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离不开金融教育,这是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战略管理中的关键性成功因素。大学生金融教育的重视和普及,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有利于大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有利于大学生理性金融消费和获取金融服务,有利于大学生抵御和预防当前不断侵蚀校园和大学生的不良网贷、非法金融活动和各类网络电信诈骗,从根本上为信用体系持续构建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教育基础。

(二)当前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针对性

监管所依托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是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战略管理中的关键资源因素和能力因素。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尚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一状况往往会导致一些监管层面的扯皮现象,不利于营造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各地银监会、各地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应尽快着手加强针对性的监管政策文件的制定,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推动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属于政府战略管理中的备选战略,在具体制定和推动过程中,一方面应鼓励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变革创新适合大学生的业务,另一方面应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普惠金融创新,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强调信用体系对普惠金融的促进,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扩展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监测数字普惠金融进展,提高大学生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减少金融欺诈与歧视,采取尽责的数字金融措施保护消费者。整个建设工程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密切关注和认真回应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金融需求,大学生信用管理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促进金融服务机构基于大学生信用体系,合规合法、深度开拓和经营大学生信用借贷,不再把大学生当做金融的弱势群体,不再变着花样经营事实上的高利贷业务,而是尊重大学生和他们的金融需求,认真、充满诚意的做好大学生的普惠金融服务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四)重点探索基于志愿服务记录、社交网络的多元化信用创造模型

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需找准一个关键的信用创造模式和信用评估体系点,这是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性成功因素。综合上文分析,《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着重强调的志愿服务或许是一个关键点。基于这个点构建的大学生信用体系是国民信用体系的一个关键子集,也是未来国家信用体系的关键子集,同时具有信用创造和失信修复的双重功能,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模式。同时,应着重研究社交金融增信和基于校友网络等社交形式的信用创造,以及其他信用创造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信用创造模型。

六、主要结论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和金融大国,随着人民币“入篮”,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地位也日益提升,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当前阶段,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关键的战略决策期,某种意义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当前大学生信用状况的形成有着长期、复杂的历史、文化和体制原因,我国尚未对大学生建立统一的信用体系。由于针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实践状况和监管状况,大学生正处在被不良网贷等金融服务机构当做“弱势群体”的背景之中,各种网贷和金融服务机构正大规模、快速进入校園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甚至采取不法手段推广业务,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对高校和大学生来说,防不胜防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所处的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背景具有一些内生性的矛盾,相关工作开展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是我国政府应出面承担的面向高校和广大大学生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推动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政府确立战略视野,尽快进行战略决策,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公共价值的政策过程和政治管理过程,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本文在一个政府战略管理的SWOT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进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实施和推动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管理概念框架,为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决策参考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洪隽.我国社会信用建设的回顾、问题、展望——国家经贸委青年理论研究会“社会.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

[EB/OL].国务院,2014-06-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

06/27/content_8913.htm信用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报告要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2,44:11-17.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战略
神秘的植物工厂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失信商人的悲剧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