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宣传创新和传播研究

2018-05-18郭丽彦张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传播

郭丽彦 张硕

【摘要】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稳定的提高,社会生产技术也随之扩展领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各大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传播媒体三方紧密的联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宣传创新和传播的限制和缺点,优化了整个宣传的工作效率。在文章中,笔者将浅析在高校中创新文化宣传和传播的主要途径,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文化;宣传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3-01

一、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结合当前高校文化宣傳的特点和笔者多年从业文化宣传事业的经验,笔者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如下: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高校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的挑战,新媒体作为网络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高校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最主要的职能,除了学生知识的授予,更重要的是完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传统价值观收到冲击,海量的信息充实着学生的头脑,影响他们的思想,在这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如何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普遍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方法

根据以上笔者浅析的当前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特点,加之笔者近来访问了周边的文化宣传的现实情况,认为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建设如下:

1.高校把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导权

新媒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高校及其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新媒体平台,针对新媒体存在的弊端和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高校应该把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导权,守住新媒体文化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通过文化活动、专题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完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习惯,在新媒体平台上培养一大批学生干部和党员干部,纯净网络风气,强化网络正能量。高校应建立健全一系列新媒体文化建设制度,充分认识新媒体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发展。[1]

2.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

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新媒体文化建设的针对性。高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始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活动为载体进行高校育人工作。品牌活动在高校的影响最大、辐射最广,高校应大力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利用专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精品文艺活动等形式落实新媒体线上活动宣传和活动开展,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发展。

3.创设生动的文化活动

新媒体的诞生,使学生们的各大高校文化宣传跳出了枯燥无味的课本、老师的介绍,遇到了更加丰富的认识渠道。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采用新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最大程度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教师与专家的距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学者们最新的思想政治研究成果。在这种教学情况下老师去引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那么这将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效果。这样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提高其道德、思想、心理素质。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4.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修养

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势必对大学生的网络修养和良好品行提出新要求。现目前在网络媒介中,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道德缺位的现象,同时在海量的信息中,部分大学生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这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不利影响。高校应加强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老师应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到讲诚信、讲道德。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应该开设多门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修养道德,例如开设网络慕课等人文素质课程,使大学生深入对媒体的认知,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端正自身言行。

三、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意义

高校文化创新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掌握高校教育课程内容是下一步开展学习的重要基础,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扩大了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向心力

我们熟知的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手段,这些新媒体依托于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手段相互整合,形成庞大的新媒体体系,它具有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形式多元、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特点。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组织根据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对学生发布活动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社会招聘信息等,每个信息源发布的信息具有开放性,这种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广泛平台,各新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扩大了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向心力。[2]

2.增强了高校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即时性是新媒体的最直观的特点,即时性主要有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接受者能在短时间反应的特点。当今社会由于新媒体普及,全球任何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热点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传播,大学生就是新媒体的忠实接受者。作为热衷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新媒体俨然成为他们主要接受信息的手段。鉴于此,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高校文化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各大高校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引入新媒体的建设,可以利用它的优点,达到激发高校学生了解文化的目的。这要求着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宣传推广新的文化宣传模式;要求着高校要贯彻落实新的文化宣传方法;要求着要求着教师在进行传播时,应该将新媒体融入其中,做到高效文化传播;要求着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本校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君,张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6(06):70-72.

[2]施勇.高校教学中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5(8):44-45.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