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浅探
2018-05-18张良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情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意义;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重点基本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局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思想道德建设,致使应试教育背景下,一些取得高分考试成绩的学生,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立足小学语文思想性强的学科特点,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奠定基础。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现代教育指明了方向。而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当前,全球化、知识化、经济化的社会发展,使得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激烈的社会竞争,会让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加强引导,正面教育,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时下教师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会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德育教育,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只有不断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能促使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健康发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焦点往往停留在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上,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时代的发展明显是不相符的。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功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强化“人文性”,促使小学语文的教学全面发展,为实现好的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德育渗透的相关要求,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 挖掘文本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并且很多素材都是典型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上升语文教育的高度,让字词句的讲解与德育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语文之美,众人皆知,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语文之美,给学生营造美的氛围。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时,就应当结合文章的内在美,培养学生乐于分享、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情操。其次,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语文教材,立足小学生的心理,拓展语文教育的内容,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也就是说,教师的德育教育应当与学生的成长曲线相一致,能够结合学生的成长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 营造情感氛围,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態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则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良手段。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情感氛围的营造,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营造好的情感氛围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等的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中,为加深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奠定基础,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 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立足社会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帮扶和关爱孤寡老人。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回报社会,懂得知足和感恩;又如,在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通过一些文化活动的举办,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意义,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祖国的下一代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最终导致国人文化不够自信的现象出现。总体而言,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无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当前语文教育应试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情感教育的渗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形式,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63-64.
[2]郭晓奂.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114.
作者简介:
张良俊,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鸭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