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2018-05-18林秋雪

考试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阅读兴趣

摘 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学好古诗文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文中主要从“知人论世,配乐诵读,缘景求情,放飞想象”四个步骤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知人论世;配乐诵读;缘景求情;放飞想象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课本中越来越大。所以,学好古诗文对学生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古文因其带着厚重的历史烟尘而让学生觉得难以亲近,对古代诗歌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这就要求教师要勇于创新,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诗歌与散文不同,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简而言之,散文是比较接地气的,而诗歌则属于高大上的文体。

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要怎么操作才能重拾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四点去渐渐改善提高:

一、 知人论世

个人认为既然语文是一门潜移默化的学科,成绩没办法一蹴而就,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那么功利,为考试而教。常言道:文史不分家,知人论世这一环节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历史修养。

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可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进而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接触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走进作者的心里,与作者成为好朋友。这样,我们每碰到一位熟悉的诗人,头脑就能条件反射性的马上呈现出他的诗歌风格。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比如我们对陶渊明的印象向来都是田园隐逸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可是在《杂诗十二首(其二)》中所流露的却是对世无知音,时光流逝及壮志难酬的矛盾与痛苦,这我想是跟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紧密相关的。

所以,知人论世对于诗歌鉴赏绝对不是多余,而是第一必要的,它是开启学生阅读诗歌的第一道门。

二、 配乐诵读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配乐范读,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带读,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配乐进行不同形式的诵读,并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既能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又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培养诗词的语感。

可能有人会觉得课堂配乐麻烦,只是哗众取宠,我却觉得优美的曲调能够创造特定的情景,快速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古诗时伴以优美的歌曲也不失为调动兴趣的好办法。因此,我在教《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合着配乐不断朗读,这样,诗歌中的思乡羁旅之愁就慢慢呈现出来了。

所以,个人觉得配乐并不是哗众取宠,恰是打开学生阅读古诗歌的第二道门。

三、 缘景求情

意境是一首诗的生命,相当于诗歌的主旨,而意境的营造往往又依赖于意象。因此,关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说是学习所有诗歌的关键,了解意象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切准诗歌的脉搏,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倾向。

有些诗歌意象简单,且前后文感情基调差不多,那么在鉴赏时,我们只需通过想象将意象串联起来,就可以在头脑中勾画出相应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了。对于这些诗歌,引导学生熟记一些意象固定的意义即可。但更多的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就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串联,并通过意境分析去体会情感。而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中的一联、一句之美,甚至是一字一词之妙,教此类作品不妨就对这些写景佳句或词语多加涵咏,玩赏,指导学生品出其中的精微诗意来。如周邦彦《苏幕遮》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圆、举”两字,均因一字之妙而意境、诗趣全出。

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是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即将面对高考,所以更关心高考中如何顺利解答相关的题目,因此,我们也要将解答诗歌的技巧之一——“缘景求情”教给他们,让他们在受诗歌熏陶的同时,也能从解题中得到一定的成就感。

四、 放飞想象,体味美感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有美,自然中有美,诗文中当然也有美。很多的古诗都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而我们的课堂要上得有趣,就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内容,拉近与诗人的距离,将古代人物的思想与现代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使学生觉得新奇,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去体味诗歌中的美感。

比如我在上《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就设置了这么一个环节:当我读到 ,我仿佛看到了……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口头描述诗的意境。课堂中學生很快就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描述出了很多画面:或是一座小桥,桥下是涓涓溪水,不远处的农家小院升起袅袅炊烟;或是在袅袅秋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远远走来一匹瘦弱的老马,马上一位饱经风霜的游客,在夕阳西沉的余晖中,向远方踽踽而行……通过这种想象联想的手法,让学生面对面跟古人对话,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

所以,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描述或动手画出诗歌中的画面,进而体会诗歌美感,其乐无穷。这是开启学生阅读诗歌的第四道门。

以上是我在古诗词教学公开课《天净沙·秋思》中的点滴感受,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谓“教无定法”,提高古诗文阅读兴趣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重视古代灿烂文化,在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尝试,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学生驾着快乐的飞艇,自由翱翔在历史的天空。

作者简介:

林秋雪,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平山中学。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阅读兴趣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知人吟咏悟人生
如何让诗歌教学策略更有效
散文教学要做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