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创设为导航提高习作教学实效

2018-05-18李凌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摘要:研究以情境创设为导航、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人为本的習作教学道路。

关键词:情境创设;习作教学;有效性

调查研究与策略探讨并重,是解决情境创设为导航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方法。由于习作教学对象语言表述存在一定的完整性、逻辑性等困难,因此,以调查为基础,能够很好地将情境创设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归因分析,能为我们以情境创设为导航的习作教学提供直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 以情境创设为导航的习作教学的调查

1.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130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调查内容:情境创设习作教学模式的开展状况;学生对教师帮助的反馈;情境创设教学环节的使用频率;情境创设习作课的学生表现。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情境习作教学模式单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学生表示教师采用情境创设状况理想,并且自己感到满意。有6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不知道老师的意图是什么。可见传统课堂仍旧在习作教学中占据主流。

·情景创设用于习作教学环节的使用频率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习作中提供情景手段辅助的为25.5%。数据说明,情境创设在传统教学中所占用的比例非常少,获得引导的学生情境创设写作占教学中的少数。

·学生希望获得教师的情景创设指导与帮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学生希望在习作前获得帮助,91.8%的学生希望在习作完成后获得评价,75.5%的学生希望在习作过程中获得帮助。由此反映出,学生普遍希望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在习作前获得帮助,在习作完成后获得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并且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能够予以情境创设指引。

·学生情境习作盲目性较高:统计数据表明,学生独自写作的占55%,参考课外书的占12%,与同学开展讨论的占8%,与老师交流的占9%。这说明在指导缺乏的情况下,情境创设更加缺乏。

二、 以情境创设为导航的习作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1. 情境创设习作教学模式单一,为教而教

习作在传统教学中主要重视阅读教学和基础教学。讲解的教学模式,过多地剥夺了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时间。缺乏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路径指引,使学生要么不会习作,要么能够习作,却往往水平不佳。教师的教,形式重于效果;学生的学,在云里雾里。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一线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但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教会一种题材,学生在写其他类型时仍旧是无从下笔。可见,空话与套话的常规写作方式,忽视了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体验。

2. 教师更加注重习作结果,忽视情境创设的情感体验

学生习作的学习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只有在情感上积累到一定程度,经验上得到了丰富,作品才会呼之欲出。当前的情境和创设,教师注重选材,以教学技巧为核心,情境创设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情境参与度高,习作创作兴致低

每当教师灵感突现,创设了很好的情境活动,学生很快能够融入活动情境中,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提起笔写文章时又无话可说。这说明情境创设的模式与习作的目标相脱离,情境创设过程中,学生兴趣没有转化为内在的习作动力和能力。因此,情境创设课堂一旦让学生组织思路成就一篇作文时,学生顿时失去了兴致。

三、 以情境创设为导航的习作教学行动策略和原则

1. 艺术初体验,感知激趣

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是情感的体验。作文中强调有感而发,一旦对某一类事物的认识带入了学生的情感,长时间的累积自然会促使学生喜欢习作。这一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在某一节课当中要取得现实的成果,教师必须做到化繁为简,将成文的目标简化为学生先组织构建一个段落。通过几节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整体性的文章写作。

2. 多感官体验,创设情境

人类丰富的感官体验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每一种感官的艺术体验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并且不受年龄、经验和智力等的限制。教师有必要注意艺术上的联觉策略,任何一句话或者是一种情境激起学生的联想时,可以通过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先造出最美的句子的方式,逐步形成文章的段落或者以此为中心展开文章的写作。强调多感官体验,创设丰富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想象。

3. 多灵感体验,补充细节

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困难是,使用空话套话的过程中,总能将文字组织成句子,然后形成段落,但这一类文章空洞化、形式化,一旦改变类型则很难成文。如果要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体验,需要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因此,教师通过多灵感体验的指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补充学生习作中的细节。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习作带来更多的素材,最终将段落连成文章。例如教学《这是我的自画像》:

首先,体验漫画艺术。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漫画作为学生欣赏对象,通过对名人漫画特点描述,进入艺术初体验,同时激发学生描述自我的兴趣。

其次,感知细节。这些名人漫画像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师拿出真人照片和这些漫画形象做比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寻找学生认可的漫画特征性表现,进而转化为头脑里自己的漫画形象。

最后,融入生活。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可以是水壶,可以是水杯,无论何种造型,只要能抓住该物体特点,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此时引导学生拿出小镜子,边照镜子边构建习作素材,将自画像最得意的内容付诸文字表现。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为导航的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既是考查教师情境创设能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通过情境创设体验真实情感,有感而发进行习作创作的最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5):25.

作者简介:

李凌,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