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让家庭教育更精彩
2018-05-18主题策划版式设计
主题策划 | 版式设计 |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能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家庭教育应当做怎样的调整升级?家长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又当如何引导家长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让我们来听一听专家名师们的建议。
本期出场嘉宾
杨卫平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指导教师。
纪德奇
90后青年教师,网评最风趣的班主任。
夏德琴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无锡市班主任能手。
李玉梅
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国培计划优秀实践导师,河北省小学语文学科标兵,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
付丽旻
辽宁省优秀青年教师,辽宁省班会观摩课教师,抚顺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市优秀班主任。
郑国强
浙江大学博士,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副秘书长,杭州市优秀教师 。
1 做好亲子沟通,家长应当这样做
杨卫平:父母善学习,亲子好沟通
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呢?杨卫平老师认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最好的沟通方式便是学习。
在杨老师看来,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向书本学习。杨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读读教育类的书,因为有时候你可能苦苦思索都难以寻觅到好的教育方法,但通过读教育专家的著作,便能受到启迪和引导。其次,家长要读读哲学类的书,以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避免着急、慌张、暴躁,减少生活中的戾气。此外,家长还要读读文学类、历史类、旅游类的书,用文学来滋养自己的心灵,用历史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用旅行来开阔自己和孩子的视野。同时,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家长还要读点儿时尚、体育和娱乐类的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一个博览杂取的父母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才能让孩子看到更加精彩的天地。如果仅仅是为了和孩子沟通,那么父母当一个“杂家”要比当一个“专家”更好一些。
对于父母应当怎样读书,杨老师的建议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益处多”。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做到“三有”,即有分析、有总结、有质疑。她还特别推崇通过比赛、抽签、轮读、按声部、分角色等形式进行亲子共读,同时她认为“家庭读书会”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凝聚家庭亲情的有效方式。
除了向书本学习以外,杨老师还建议父母们要向专家、老师和身边人请教,多向打开信息通道,学新理念,学好方法、好策略;要向孩子学习,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向孩子学习不但能促进大人成长,还可促进孩子的主动成长。身为人父人母,要坚持自我更新,实现终身成长,永保活力与激情。总之,杨老师认为,父母善学习,应当成为亲子沟通的精神内核。
纪德奇:听懂孩子的七把钥匙
纪德奇老师认为,亲子沟通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听懂孩子。他给出了听懂孩子的“七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做目标明确的家长,或者是做目标明确的教师。
●第二把钥匙: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需要本身,以及实现这个需要的策略。只有关注孩子的这种需要之后,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
●第三把钥匙: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环境上的安全感,还需要情感上的安全感,父母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父母要学习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同时,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和欣赏就是在完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联结。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育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
●第四把钥匙:激励给予。给予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家长和孩子们有很多的礼物可以相互给予。家长在快乐地接受孩子礼物的同时,也要慷慨地给予孩子礼物,表达对孩子的感激,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
●第五把钥匙:对孩子使用尊重的语言。语言可以煽动和引燃冲突,也能唤起尊重,增进理解,激励合作。使用尊重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是如实地描述出自己对待一件事情的反应和认识。
●第六把钥匙:陪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孩子们成长的每个阶段,直至青春期的整个过程,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家长创建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茁壮成长。因为对于父母而言,规划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预测每一个变化,为每个变化做好万全的准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成长中学习”不仅是合理的,也是与孩子同步成长所必需的。
●第七把钥匙:让家成为孩子的安全地带。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冲突,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最为常见的家庭冲突通常都与日常琐事有关。从建设家庭安全地带的视角来看,这些都是有待去解决的难题,而解决之道在于讨论,而不是争论和战斗。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的意见和冲突都是家庭成员重新评估和认识他们选择的机会,也是从彼此身上更多学习的机会。
夏德琴:强化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夏德琴老师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在教学中,夏老师经常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家长扮演孩子,由老师扮演家长,让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的感受。夏老师列举了三种常见的管教类型,并分析了这三种类型的特点。
“虎爸虎妈型”的管教方式往往态度强硬,给孩子一种压迫感,虽然有规则,却让孩子失去了自由,自尊心受到伤害。“放任型”的管教方式,看似自由,实则不然,因为这样的孩子会失去父母的陪伴,也没有父母的鼓励,同时,也是没有规则的。“娇纵型”往往是由家庭背景决定的,特别是在一些单亲、离异家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是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不愿意管教。
夏老师通过分析缺乏正确管教带来的后果,让家长明白正面管教的必要性,并指出正面管教的三个特点,即:坚定的态度、一定的自由和合理的规则。在夏老师看来,没有正确的管教,孩子很容易走向叛逆,或者畏畏缩缩、麻木的极端,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情绪。用坚定而和善的态度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会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夏老师认为,让孩子学会自主解决问题是正面管教的最终目的。在管教过程中,家长要怀有爱心,既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又要令他们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家长不能盲目妥协,要有坚定的态度。通过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与幸福感,给予他们积极、正向的感觉,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祖辈家长教育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郑国强老师着重从“现状分析”“家庭教育新形势”“我们该怎么做”三个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祖辈家长家庭教育问题。
郑老师认为,当前,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小学生接受祖辈教育的比例是非常高的。通常,三口之家的成员为爸爸、妈妈和孩子。这种家庭中,孩子和父母很多时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孩子会感觉自己是家庭中普通的一员,独立性较强。与之相对的就是大家庭,孩子的祖辈——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和父母以及孩子在一起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就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无形中就会产生家庭中所有的人都是围着自己转的错误认知。
祖辈与父辈教育是有很大不同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在郑老师看来,祖辈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它的优势所在:祖辈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返璞归真后具有“儿童心理”;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利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发展等。当然,祖辈教育也存在着劣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养儿”与“养孙”方式并不一样,需要方法和技巧;祖辈教育缺乏“独生子女”的教育经验;受传统束缚多而深;处理“教与养”的关系欠佳;溺爱孩子等。
郑老师还重点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在成为父母;社会上的早期智力开发与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推波助澜;家庭教育被“学校化、分数化”;孩子在学校中的压力回到家庭中得不到释放,甚至被强化。基于此,郑老师总结了祖辈教育存在的几大误区,分别是:百依百顺型、限制保护型、倚老卖老型、错位越位型和只养不教型。郑老师针对祖辈教育中的问题,给出了解决之道。
● 首先,祖辈家长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即与儿女的关系、与孙辈的关系、与亲家的关系和与学校的关系。
● 其次,要实现教育的五大转变:
● 再次,在祖辈教育的过程中,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多给予一些鼓励,同时要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要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给孩子一些自由,另外还要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 第四,要通过以下途径与孩子共同成长。
(1) 3#监测锚杆初始预应力监测值最大,其值为380.5 kN,4#监测锚杆初始预应力监测值最小,为370.8 kN。
● 最后,要形成教育的新理念。教育必须要与时代要求相适应,要规避祖辈教育的弊端,就要在家庭中传播最新的教育理念,让祖辈了解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
2 指导家庭教育,教师应当这样做
李玉梅:家长做“奇葩”事,老师解“奇葩”招
李玉梅老师调查分析发现,当今家长的问题总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李玉梅老师是这样解读的:平民者,只顾事业、生意,关心票子、房子、车子,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不用管了。富贵者,只顾在物质上无限满足孩子的需求,只知道宠爱,却不懂教导。溺爱者,只要是孩子做的,不管好的、怀的,照单全收,遇事为孩子隐瞒,甚至一致对外。时髦者,认为只要是国外的教育理念就是好的,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及国内的教育背景出发,盲目跟风。
这样的“奇葩”之举,原因何在?一个是外因,即社会;另一个是内因,即教养。作为孩子的“先天老师”,父母如果发生“先天不足”的情况,那就需要教师这位“后天老师”去补足。那么教师当如何帮助家长提升孩子的家教水平呢?李老师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 一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有“宽容别人,是肚量;谦卑自己,是分量;合起来,就是质量”的觉悟和胸怀。
● 二是教育家长。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如果家长暂时推卸教育责任,将会永久承担教育的后果。
● 三是达成共识。教师一定要让家长树立起“我们都在成长,请允许我们在犯错、改错中成长”的意识。在漫长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李老师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家长,她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十六字方针:
面对那些“奇葩”家长,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李老师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到用心做功课,未雨绸缪。其次,慧眼识“奇葩”,慧心解“奇葩”。作为教师,如果把与家长的交流当作教育能力的一种历练、教育境界的一种提升,让智慧的家校沟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就能有效避免家校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会化干戈为玉帛。李老师建议所有教师都要学会聆听家长的诉求,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利悦人。教师只有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智慧的心,才能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
付丽旻:班主任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付丽旻老师认为,班主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年轻班主任非常不解:这是他/她的孩子啊,为什么每次沟通,家长反倒觉得不耐烦?抛开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媒介,如家长会、电话、微信、班级群、告家长书等,班主任要看到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那个媒介——孩子。
在指导家庭教育上,付老师建议班主任要有效地引导家长关注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 一是在学习层面,为学生树立有效目标。在这一层面,班主任要让家长知晓 “无效目标+归因错误=习得性无助”,一旦孩子陷入为不切实际的远大目标奔波的漩涡后,如果因为处处碰壁,又被家长错误归因,孩子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自卑。
● 二是在合理规划假期层面,教师要引导家长辩证地看待校外辅导,做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孩子在“学习—休息—学习”中的完美过渡,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连接。
● 三是在情绪管理层面,要这样做:
● 四是在时间管理层面,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功课、休息、阅读、运动、做家务等的时间,引导其关注孩子做事的专注度,让孩子有质量、有效率地去分配自己的时间。
总之,“会爱的父母才会造就幸福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秘籍就是陪伴、倾听、接纳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