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真诚的温暖之途
——评纪录片《寻找手艺》
2018-05-18鱼叔
文_鱼叔
这些年,中国电影成为了资本热捧的风口。导演为了实现梦想,卖房拍片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但也有例外。
笔者今天要说的导演张景,就是卖掉了北漂20年才攒下的房子,拍了一部纪录片——《寻找手艺》。导演卖掉房子后,带着两个朋友,跑遍中国23个省,结识199位手艺人,记录了144项传统手工艺。
不太顺利的开端
现在看来,张景想拍一部有价值的纪录片的梦,可以说是实现了。可当初,四十岁的他,和哥们儿从北京出发时,一切还只是个未知数。都说纪录片门槛低,但怎么着,摄像师和录音师是最起码的配置吧。
可这部纪录片呢?没有专业摄像师,司机上。没有专业录音师,朋友上。没有任何经验的两个门外汉,只学会开机和关机,就上岗了。整部纪录片没有一个镜头是演的,全部抓拍。
而导演真正的工作,是在后期,把268个小时素材变成212分钟的成片。可就是这样一部野生纪录片,却让很多人为它拍手叫绝。
2014年,他们从北京出发,几乎绕了中国整整一圈。 刚开始,他们去雕刻之乡河北曲阳拍石雕,连去哪里拍,拍谁都不知道。而第二站要拍的桑皮纸作坊,也很不顺利。到达时,所有的作坊都已废弃。
一位老人看他们不容易,就给他们看最后一捆桑皮纸。接连受到打击后,他们开车去了甘肃龙湾村拍羊皮筏子。在拍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中,他们的状态也渐入佳境。
整部纪录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从北京到新疆,从新疆到西藏,从西藏到云南,从贵州到湖南,往南再往北。在这趟奇妙的旅途里,他们寻找拍摄了199名手艺人。
渐入佳境
在托合塔吉·拜克尔,他们找到了绣花粘的大姐。一个花粘,大姐一个人要四个月才能做完。每一根羊毛线怎么搓都是有讲究的。大姐对于手艺的理解非常纯粹:“就在牛皮纸画下来,看好看不好看,然后绣。”
这些毛毡的颜色都是大姐自己配的,而毛毡的各种颜色也是她自己用颜料在锅里熬的。不敢相信这样平凡的大姐,做出来的毛毡竟这样美。
到了新疆,就不能不去喀什。在喀什的大街小巷,生活着无数的手工艺人。做英吉沙小刀的一家人就住在这儿。一把小刀却有着非常繁杂的制作过程。每一步工艺,都伴随着危险。一个不小心,砂砾就进到了手艺人的眼睛里。虽然危险重重,但当最后看到成品时,却让人吃惊。
不敢相信,这把小刀刚开始,只是一些铜片、铁皮、塑料和贝壳。在新疆的拍摄,让导演看到了拍出一部伟大纪录片的可能性。
除了团队状态越来越好之外,他们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新疆人民的好客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当导演一行人跑到一位老爷爷家采访时,老爷爷就把家里一半的鸡蛋都煮给他们吃。
当他们在屋顶拍喀什全景的时候,远处一位大叔叫他们过去。大叔说:“四年来,只要是拿着摄像机的人,我都叫他们过来。”原来是因为这个房子在全喀什视野最好。也就是在这个屋顶,纪录片拍到了精美绝伦的喀什日落。
离开新疆,拍摄的下一站是整个西藏地区锻造佛像技术最高的一个工厂。佛像是“煅铜大师”土丹用一张铜板,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打造一尊佛像,不仅外形要准确,很多细节更是不容忽视,难度极高。多亏了宗教生生不息的缘故,西藏有很多手工艺都传承了下来。
在宗萨寺下的麦宿村,就有非常多藏族地区的经典手艺。这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谋生方式,所以整个村子没有年轻人出门打工。有的人家负责雕花,有的人家负责煅铜,有的人家给寺院画唐卡,还有的人家制作藏药。虽然他们靠手艺谋生,但若是穷人看病,则不收费。
在这里,手工艺人都被要求不能抽烟,喝酒,杀生。时间一久,整个村子的人都做到了这些。
永恒的影像
离开西藏后,导演一行人来到云南三台山乡,找到了84岁的李腊补老人。李老是当地一位受政府保护的手艺人。他不仅会吹拉二胡,弹三弦,吹葫芦丝;最重要的是,他还会一种即将灭迹的技艺——水鼓。“最后一位、唯一的。”
在中国,这样的老人实在太多了。80岁的坎温,就是村里制作油纸伞的最后一位老人。每天,他都坐在角落做油纸伞。他身材枯瘦,看起来就像他手里的伞架一样,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忙碌。唯一的休息就是,在手工间隙抽一根旱烟。
遗憾的是,坎温老人在片子播出后一个月就去世了,这门技术也随着他一起,没了。
贵州小黄村造纸有两个老奶奶,叫“真和养号”,她们的年岁很大了。
在造纸发达的现代,已经很少有人手工用树皮造纸了。
采访的那天,正好是老人们最后一次把剩下的材料全都用完。然后,她们打算再也不造纸了。拍摄间隙,导演用相机给两位老人拍照。
拍完后的老人看到自己的照片,高兴地合不拢嘴:“这下我们的照片可以到北京去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呀。”这时出现了一大波弹幕:“请放心,已经到深圳了”“到昆山了”“到武汉了”“已经到北京附近的河北沧州了”…… 看到这一幕,笔者忍不住想落泪。
老手艺的美,让人动容。他们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却有一颗永不停止的心。美好在他们那里,变成了日常。它没有任何的“精心设计”,却为观看的每个人,带来了无数温暖的力量。
因为在这里,100多位手艺人,在导演的镜头下,都留下了永恒的影像。这些执着的手艺人,是对梦想,最佳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