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子之路”研习营对促进台湾青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之借鉴

2018-05-17邓少华吴小霞段善君邹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邓少华 吴小霞 段善君 邹莹

[摘要]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化渊源,“朱子文化”在两岸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海峡两岸已连续举办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品牌,对台湾青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文章较全面介绍了“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的背景、内容、意义,提出在当前台湾政治“去中国化”日趋明显情况下,只有坚持两岸青年在传统文化交流中不断寻找共同点,缩小认同差异,才能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通过活动比较,总结“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在主题、内容、形式和组织上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朱子之路”研习营;中国传统文化;台湾青年;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89-03

一、“朱子之路”活动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精神、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朱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地在福建,朱熹在闽北、闽南生活五十多年,著书立说,产生广泛影响,而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史上福建先民大量迁台,结下独特“闽台缘”,朱子理学经郑成功、陈永华来台开科举、学校而广为流傳,在台湾社会文化土壤中,朱子理学养分浓度极高。朱子理学无论政界还是在民间,都视为孔朱一体,作为儒学的“正宗”,“庙宇拜孔、书院祭朱”几成台湾定俗。在台湾有诸多祠堂、书院,有的就专门祭祀朱熹,像新竹的朱子学堂、金门的朱子祠、嘉义的朱子公庙等,每年都以朱子理学为主要内容开展祭典、论坛、节庆等活动。台湾社会对朱子理学十分认同和推崇,特别是台湾朱子后裔、朱氏宗亲们纷纷来往大陆谒祖、参访,参加朱子文化研讨会。

二、“朱子之路”活动情况

2008年,朱熹第30代裔孙,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朱茂男先生、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等朱子学专家学者发起,组织了台湾高校内一批在国学文化上有建树的学者和对国学有兴趣的硕士研究生赴大陆“重走朱子之路”研学活动,推动台湾师生见识祖国大陆朱氏遗存的风光。活动当时得到大陆相关部门、院校的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受台湾青年学者和学生的认可,此后每年7 -8月间,两岸朱子文化的学者、青年学生共同参与,沿着朱熹足迹,感受、学习、研讨朱子文化,至2017年已举办十届,累计有1000多名台湾师生参与。“朱子之路”研习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由刚开始的一届十几人到第九届的140多人,不仅有从事朱子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更多台湾青年、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二是参与部门越来越广泛,不仅有朱子文化研究会、学会、交流促进会等10多个社会团体组织,还有更多的两岸30多所院校参与,像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大陆的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师生参与;三是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刚开始局限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建阳,后逐渐拓展到三明尤溪、泉州同安及江西省的上饶、婺源等朱熹所活动的区域;四是活动主题越来越丰富,不仅仅是参观游览,还有学术交流、文化体验等主题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拜谒朱熹,行敬师礼、齐颂《朱子家训》。

三、“朱子之路”活动评价

众所周知,2016年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推翻了马英九时期两岸政策,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暗地推动“台湾文化主体性”,试图从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割断两岸的历史联系,淡化中国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大肆推行“文化台独”理念,频频喊出发扬本土文化。在这种政治环境影响下,台湾青年越来越缺少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大陆发展的途径,越来越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乃至对“一个中国”的认同,深层次上影响两岸的和平统一。所以在当前政治环境下,继续深入推进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时间更加紧迫,意义更加重大。

“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已持续举办十届,得到海峡两岸专家与青年学子的高度认可。它的发起人朱茂男先生曾经说“血脉相继,亲情相承,我们本是一家,所以以文化、学术来增进交流,最为合适”。台湾知名学者朱高正也说,走朱子之路,是一种精神洗礼。直接参与体验活动的台湾清华大学学生李婉晴对记者说:“大陆风光、文化和台湾一脉同源,确实所言不虚”。台湾师范大学陈俞志也表示“跨越海峡,重走‘朱子之路,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朱子之路”活动也得到大陆官方的高度评价。在2011年第四届“重走朱子之路”活动时,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向台湾师生说:“朱子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共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两岸师生通过重走‘朱子之路活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四、“朱子之路”活动对照

近年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像重庆市大渡口区承办的“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活动,河南省举办的“中原文化之旅——汉字起源”夏令营活动,厦门大学举办的“闽南文化”夏令营活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有待进一步解决。全国台联研究室副处长鲁洪柯曾指出,目前两岸青年交流存在着“模式单一、内容老套、深度不够、参与感弱、互动性差”等问题”,交流时热闹,结束后冷清,缺乏可持续性。分析主要原因,一是有些主办单位在组织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时,片面追求媒体曝光度,突出新闻热点,追求活动规模大、形式新、图热闹,而忽略了交流的主题,交流的宗旨,使得两岸青年聚在一起,为了活动而活动,游山玩水,缺乏深度交流、缺少情感共鸣;二是在两岸青年交流过程中,承办方没有创造更好的交流形式与活动空间,存在着创意不够、项目不多、范围不广等问题,使台湾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有限,甚至有误;三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大陆是倚重政府力量在推动两岸交流,这易引起台湾民进党和一些独派团体猜疑与抵制,民间社会力量自发组织的两岸青年交流项目还较少,影响还没够大。

五、“朱子之路”活动借鉴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