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心理行为训练标准建设

2018-05-17秦素粉蒋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标准高职

秦素粉 蒋涛

[摘要]发达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在提升个人心理发展水平、优化个体职业心理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业户外拓展训练市场的影响,心理行为训练内容欠缺标准化技术支持,心理行为训练教师培养与培训标准、准入与督导标准缺失,评价标准关键指标体系急需建立。综合考量利益主体诉求,形成满足学生个人心理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需要的内容标准;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建立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队伍准入标准、培训标准和督导标准;突出评价内容中的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科学确定评价核心指标,为高职教育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提供科学规范和依据。

[关键词]高职;心理行为训练;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8)02-0015-03

目前,国内关于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行为训练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标准化规范指导,而关于商业化的户外拓展训练发展已迅速形成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丰富的物化成果。研究制定适用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关于内容、教师、评价的通用标准,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员工心理素质需求标准的有效对接,为行业企业提供具备优良心理品质的员工。

一、厘清心理行为训练与户外拓展训练内涵

心理行为训练旨在运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受训人员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它强调参与者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先行后知的方式,以体验激发情绪、以行为改变认知、以习惯优化品质。户外拓展训练( Outward bound),最早由哈恩博士创建并用于海员的生存训练。战后,从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内容从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我国1988年引进这种新型培训方式,最早运用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1995年建立了第一个体验式培训品牌——“拓展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与拓展训练存在部分“交集”,而又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拓展活动的心理体验,后者偏重生理体能极限挑战。目前,拓展培训大都主要由专业的拓展训练机构通过商业化运营,针对社会行业、企业员工及在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由于近几年拓展训练市场扩张迅速,导致培训市场混乱现象有增无减,如师资良莠不齐、资金监管不力、内容缺乏创新,特别是标准与制度的缺失,令拓展培训行业遭遇发展桎梏。同时,针对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及军事类、警察类高校学员等特殊行业人士,也广泛开展了专业的心理行为训练项目。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在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和优化个体职业心理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心理行为训练标准建设的诉求

为满足社会各行业企业对学生优良心理品质需求,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逐渐开设了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但由于该行业培训标准缺失,对学校引入心理行为训练造成错误导向。

(一)心理行为训练内容需要标准化

高职院校关于心理行为训练内容设置已受到关注,并希望能够引入心理行为训练模式与硬件系统,得到心理行为训练内容标准化的技术支持。但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在无相关标准指导下,主要简单照搬社会拓展培训机构的常规项目内容,心理学、团体咨询心理学等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理论运用不够,难以突破传统户外拓展模式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心理训练效果。增强交往能力、培养生存意识、提升积极进取意识与能力、发掘自我潜能等为主题的训练项目,在没有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指导下,心理行为训练实效性不够明显。

(二)心理行为训练教师标准亟待完善

国内关于心理行为训练师资的宏观管理与督导培训较少,教师的培养体系与培训标准、准入标准与督导标准存在严重缺失,师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拓展训练行业教师准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准入门槛不高。拓展培训师资认定机构鱼龙混杂,包含了行业协会、同类企业等多家单位,参加培训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通过不到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即可获取从业资格證书。同时,我国心理辅导教师督导机制不完善,直接导致高职心理行为训练教师督导培训甚少,短期培训内容“一刀切”,忽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地震、空难、劫持人质等造成人们极大心理创伤的灾难性事件中,心理服务专家灾后心理救助发生创伤后压力反应几率较高,自我成长受到严重干扰。心理服务工作者缺乏良好的执业环境,直接影响心理行为训练的开展。

(三)评价标准关键指标体系急需建立

心理行为训练评价标准是对心理行为训练能否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改进的评价依据,它关系到心理行为训练过程评价的真实性和结果的有效性。目前,在开展的心理行为训练实践中,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可见,导致心理训练难以获得客观评价。以至于行业、企业员工抑或部队官兵等非专业人士对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直接影响心理行为训练开展。心理行为训练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来自高校、行业、企业、军队等的多方期待,训练效果缺乏涵盖多方利益主体的评价标准。已有相关心理素质训练评价标准理论研究,提出评价标准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中,形成性评价可以将课程教学目标取向合理性、教学主题适宜性、学生主体参与性、教学过程以“人”为本、教学策略有效性、师生表现等作为形成性评价依据,以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和行为改进等教学效果标准作为终结性评价基础。这为总结制定高职心理行为训练评价标准中的关键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拓展训练中的心理拓展培训部分的研究与实践较为丰富,它主要以“问题”为核心,用以解决军队官兵、行业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的心理问题,以提高军人的战斗力、员工工作效率和学校教育效能,但将心理行为训练从军队扩展到学校,其训练方法及内容仍然延续军人心理能力训练模式,缺乏对高职学生生涯发展的整体考量,针对训练内容与方式选择标准、教师准入与师资培训标准、心理督导与第三方评价标准等存在明显空白与缺失。

三、心理行为训练标准建设思考

高职心理行为训练标准制定,通过综合考量多方利益主体诉求,形成符合学生个人心理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需要的内容标准,确立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队伍准入标准、培训标准和督导标准,构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心理与教育评价标准,为高职教育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提供科学规范和依据。

(一)坚持实现教育改进和满足多方利益诉求原则

根据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要素要求,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标准制定坚持促进学生发展与行为改进,实现多方利益主体对教育成效的期盼。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个人心理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双重需要,通过吸纳各利益相关者如学生、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制定,优化、修正现有心理行为训练研究与实践更多关注学生学业测试结果、忽略学生心理成长和行为改进的现状,规范高职学生心理行为训练内容与方法、提升训练水平与实效。体现学生个人的心理发展诉求,体现政府和高校培养健全人格的利益诉求,体现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分摊管理成本的利益诉求。

(二)内容标准制定贯穿高职学生生涯发展全过程

基于人的生涯全过程制定高职心理行为训练内容标准,避免局限于企业内部考虑人力资源优化或局限于学校教育考虑个人心理发展,体现高职教育“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核心价值。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为依据,在内容标准研究的指向上,将心理行为训练内容标准制定置于学生个人生涯发展全过程,以认知能力和生存能力发展发展为目标,强调心理行为训练在促进学生创造力、情感发展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个人成长、生涯发展,掌握企业EAP技术,实现个人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本优化。

(三)教师标准制定考量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高职教育心理行为训练教师标准制定研究,以教师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素质和应用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基础性依据,将国际化与本土化、阶段性与系统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教师标准制定研究中,借鉴世界各国对教师质量标准的普遍要求,并充分考量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伦理道德、经济水平、政治体制、企业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影响因素;从教师发展整体视域,厘清职前、入职和在职各阶段专业标准的鉴别性和有效衔接性,纳入教师准入、个人成长、理论和技术更新、心理督导;在教师生涯全过程背景下,充分考量教师应该达到的底线标准,以及为教师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的需要等,综合制定教师准入标准、评估标准、培训标准和督导标准。

(四)评价标准制定突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坚持评价标准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增值评价,坚持评价主体从教育专家转向学校、政府、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将学生个人心理发展与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等关键能力评价,作为评价标准制定的核心内容,选取“教育目标”“附加值…‘顾客满意”等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制定的主要方法,科学确定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

其中,“教育目标”评价,重视心理行为训练目标的设计和陈述,力求目标的表述精确并能够测量;“附加值”评价,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分别对学生个体、团队内在心理成长、外在行为变化等进行前后测评,确定心理行为训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帶来的积极影响;“顾客满意”评价,将心理行为训练多方利益相关者纳入评价主体,从教育专家向包括学校、政府、学生、企业等利益相关者转变,体现学生个人的心理发展诉求,体现政府和高校培养健全人格的利益诉求,体现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分摊管理成本的利益诉求,突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肖长路,陈利.论心理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模式以及实施方法[J]。教育科学,2006(5):93 - 96.

[2]朱建红.高校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及对策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6):64 -67.

[3]杨飒飒.浅论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4):37 - 38.

[4]赵伟.纠正心理训练模糊观念[N].人民武警报,2017 - 01 - 12( 004).

[5]王淑敏,张大均.关于心理素质训练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54 - 58.

[6]毛智力,蒋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6):120 -121.

[7]胡芳.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主体、依据和原则[J].当代教育科学,2011( 15):23 - 25.

[8]中国教科院教育质量标准研究课题组,袁振国,苏红.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及其制定[J].教育研究,2013,34(6):4-16.

猜你喜欢

标准高职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