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隔8年中国总理再访日本李克强的“破冰”之旅

2018-05-17张珺梁静怡刘怡

看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破冰朱鹮访日

张珺 梁静怡 刘怡

5月10日,东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红酒杯,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中交流促进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长榊原定征的酒杯轻碰,举向在场宾客,然后放在嘴边,抿了一口。

这是新大谷酒店,日方举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欢迎招待会”现场,近2000人的活动,除少数年龄八九十岁的老人落座外,大多数人整场站立。

会上,安倍晋三难掩激动,他晒成果、展未来、数往昔,宣布从即日起,中日关系从“竞争”转入“协调”时代,致辞全文不过1000来字,他提了四次“干杯”。

三人落座之后,背景音乐响起,又是“乾杯”——这是一首日本著名歌曲,歌词中的那句“说不尽的青春岁月,有时伤心,有时喜悦”印证着两国数十年的走向。

此次,李克强应邀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是其作为国务院总理首次访日,也是时隔八年之后,中国总理再次访日。同为两个世界重要经济体,这次的“邻里串门”间隔时间稍显漫长。

“时间的确太久了。”5月9日下午,李克强在与安倍共同会见记者时说,“我此访就是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而来。中方愿与日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问题在于,两国关系“冷”了那么久,为何选在这个时候破冰?

“抱团取暖”

5月伊始,汇集着首相官邸、国会、外务省等政府部门的东京霞关一带,道路两旁,挂满了中国国旗。

5月8日晚间,刚刚结束印度尼西亚之行的李克强乘专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飞机场边,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与先期抵达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到机场迎接。

河野太郎和王毅算得上有些“老交情”,今年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日聯合宣言》发表20周年和《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发表10周年,两国外长为此次李克强正式访日已奔走多时。

此时,河野太郎站在队列最前方,灰色的西服肩部已被雨水打湿。李克强走出舱门,并未打伞,他与众人一一握手,简单发表讲话,挥手上车,准备参加次日的中日韩领导人会 议。

据新华社报道,这次会议在东京赤坂迎宾馆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共同出席,就中日韩合作以及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

作为东亚重要国家,中日韩三国于1999年11月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内开启了接触与合作。然而,前有钓鱼岛争议,后有“萨德”问题,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中日韩合作机制时有间断,如今距第六次会议召开已逾两年有半。

之所以在今年能再次成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认为,中日关系回暖意味着中日韩合作具有了更坚实的“压舱石”,而朝韩关系破冰也让中日韩合作发展的稳定因素有所增加,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令中日韩三国此时“抱团取暖的需求自然有所上升”。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最终于5月9日上午举行,全程不过1个小时。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在会上强调,“中日韩的发展都得益于自由贸易,也都主张自由贸易。在当前形势下,中日韩更应坚定地站在一起,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做法。”

这番讲话备受关注,自由贸易成为会议重点。同时,据外交部发布的“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中显示,三国将于多个方面继续“深化和拓展三国合作”,同时致力于半岛完全无核化,重申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就在会议结束没几天,伴随着金正恩与习近平的两次会面,与文在寅的一次握手,5月12日,朝鲜外务省发出公报,朝鲜北部核试验场废弃仪式预计将于5月23日至25日间,视天气情况择机举行。

实际上,东京赤坂迎宾馆曾见证多位中方领导人访日。

“这里好比是缩小的法国凡尔赛宫嘛!”1978年,一架尾翼上有红色五角星徽记的中国专机在东京羽田机场降落,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及夫人卓琳首次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便是下榻于此。

赤坂迎宾馆本是日本天皇的离宫,1968年到1974年照凡尔赛宫的模式,改建为国宾馆,专门接待来访的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40年前,邓小平的那次访日,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合作,当时目的在于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据陪同访问的时任外交部长黄华回忆,当时,日本政府动用了数十万警力确保安全,空中负责巡逻的直升机不断。若街道有邓小平车队经过,道路两旁每隔25米会有一名警察面朝外,即使对面是空地或是山岩。当时日本外务省后勤工作人员的远山茂称,日媒报道更是“前所未有的铺天盖 地”。

而李克强此访同样引起了日本朝野广泛关注——日本各大电视台和纸媒均作为头条新闻予以报道,不仅定调十分正面和积极,而且是少见的从头到尾的全程跟踪报道。

其效果就是,“几乎让每一位日本国民都知道:中国总理来日本访问了”。有评价称,“民意始动”是此次李克强访日的很大社会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

特别待遇

5月9日下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结束,李克强开始了正式访日的行程。16时,安倍为他举行欢迎仪式,二人一同检阅日本自卫队仪仗队,此后正式举行首脑会谈。

会谈后,两国政府首脑举行联合记者会,宣布双方将启动“紧急联络机制”以便规避双方在海上和空中的意外冲突;建立官民联合的新论坛,首届论坛将在安倍今后访华期间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主管的中国网称,这标志着中日高层交流和互访的恢复,也被视为中日关系“破冰”的重要信 号。

而且,此番记者会,安倍也开始忆往昔。

他回忆起自己与李总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30余年前,李克强以中国青年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第一次访问日本,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接待了该团,当时安倍作为他父亲的秘书官列席了招待活动。

“我从未想过多年后有一天我会与李总理肩并肩站在这里共见记者。”安倍感叹双方容貌虽变,但彼此希望改善日中关系的心却从未改变。

对这位“老友”,安倍在李克强三天的访问中,极为热情,一直在努力“释放善意”。根据共同社“首相一日”跟踪,当天晚上19点20分,安倍为中国客人举行欢迎宴会。到20点43分,他“目送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后返回东京富谷的私宅。

除了“目送”还有“亲送”,在李克强结束访问,于北海道的札幌新千岁机场乘专机回国时,安倍也一直将他送至登机舷梯口,握手告别。

台湾各家媒体皆使用了“特别待遇”一词,日本新闻网分析,安倍全程陪同外国首脑,这很少有,最后把外国首脑送到舷梯口告别,则从未有过。

“安倍一直都希望改善两国关系。”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向本刊分析,因为中日两国关系密切,民间来往丰富多元,日本不能忽视中国经济的力量,且要重视中国的市场,而且,东亚的安保问题,尤其是朝鲜问题,安倍也要依靠中国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的问题在于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主权争议,“拜鬼”和“购岛”曾让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甚至,在几年前,安倍二次上任时,不比小泉纯一郎时代的“政冷经热”,还一度出现两国之间“政冷经凉”的阶段,中国抵制日货、减少赴日旅游,让安倍措手不及。

2017年,“释放善意”的苗头就已体现,当时安倍突然给了“一带一路”比较高的肯定,不过,川岛真认为,至于东海和南海问题他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而对“一带一路”也是有条件的部分肯定。“但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日,两个人公开来谈,就是两国关系向好的重要一步。”川岛真说。

对李克强此次正式访日,安倍晋三琢磨良久,他曾密集会见多位外交部门官员,并召开内阁会议确定此访接待规格为“公宾”。

按日本宫内厅规定,“公宾”是指可享有日本皇室接待资格的外国王族或政府首脑,享受这一接待规格必须经日本内阁会议批准。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公宾”享有日本接待外国总理级别人物的最高待遇,日本政府期待通过这样的做法,展现改善日中关系的热情。

李克强此次访日也体现了热情,他会见了日本国会与各党派高层,还特意见了另一位“老朋友”——北海道知事高桥春美。

早在2006年7月25日,李克强作为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便曾在辽宁友谊宾馆与她会面。如今高桥春美依然在任,是北海道历任知事中唯一连任了四届的。5月10日,她在李克强下榻宾馆与其会面,并参加“第三届日中知事省长论坛”,后又陪同李克强考察当地。

遍访老友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访日的重要行程,这其中不仅涉及政坛人士,也有普通民众。

据新华社报道,1984年访华的3000名日本青年中,有一位名叫穗積一成的青年突发消化道大出血,被紧急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救治。他平安回到东京后,从当时的中国驻日大使处得知,时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的胡锦涛亲自安排了他的救治。1985年,胡锦涛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应邀回访日本,穗积一成与胡锦涛第一次见面,并保持了一段书信往来。

2008年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访日期间,据新华社报道,他与穗积一成双手紧握。穗积一成用中文问候“好久不见”,胡锦涛问及他的身体家庭,希望他“把中日友谊传给下一 代”。

直接对话

“现在从北京到东京,每天都有数十个直达航班,只需飞行三个多小时。然而,近年来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之路上,我们却走了很久。”李克强正式访华前夕,在日本左翼媒体《朝日新闻》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让中日和平友好事业再起航》。

“这篇文章意在联合更多的力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时永明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解释。也就是说,文章的作用在于放出中日友好的信号,吸引日本民众的注 意。

“除了官方,民间关系也很重要。通过报纸,可以直接诉诸于日本国民,表明中国的态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认为。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日本媒体上公开发表署名文章,还是首次,但寻求与日本民众直接对话,已是常态。

1979年1月,邓小平在首访三个月后,又再次赴日作短暂交流。已故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驻日本大使符浩曾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回忆,当时邓小平心情特别愉快,笑容时常挂在脸上,饶有兴致地去富士山下的风景胜地热海一 游。

在奈良,邓小平下榻的酒店碰巧有一对新人举行婚礼,他知道后便出现在婚宴现场,亲自向新人祝贺,握手祝福的场景被一位青年拍了下来,照片被冠以《意外的祝福》,刊发在次日的《读卖新闻》上。

2007年,中日建交35周年,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到日本进行“融冰之旅”时,还曾身着颇有特殊意义的35号球衣,与京都立命馆大学的学生一起打棒球。当时,球场的大屏幕上显示“35号投手——温家宝”,播音器里传出“下面由35号投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投球”。

而胡锦涛在2008年进行国事访问时,也与日本著名乒乓球手福原爱打起乒乓球。“日本人比较喜欢这个。”日本著名媒体人、讲谈社《周刊现代》编集次长近藤大介说。

直接对话中,也有强硬且不容置喙的姿态。

2000年,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曾在东京广播电视公司(TBS)演播室做了一次电视直播。慕名前来TBS电视台演播室与朱总理对话的民众共99人,包括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公司职员、干部、农民、教师以及家庭主妇等等。

当时,中日关系已从蜜月期转凉。开场白时,朱镕基说,时任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访问北京时,对他提出“忠告”,这次与日本民众对话,你无论如何要满面笑容,提的问题越尖锐越要笑。“这对我有点难。”朱镕基说。

直播中,一名叫大泽的女学生问道:“有一个中国朋友说过,中国人要努力忘记历史,日本人要努力不忘记历史。你对此有何看法?”

对此,朱镕基回应,“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大家应该正视历史,当然也应该面向未来。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错误的重犯,这对中日两国人民尤其重要。”朱镕基颇为强硬,他称对于那时出现的这样一种倾向,隐瞒或者淡化,甚至于篡改历史的倾向,“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这没有一点好处,不能够使人民从历史里吸取教训,来更好地创造未来。所以我们要做一些提醒,这些提醒绝对不是要伤害某国人民的感情,而是我们希望大家共同地吸取历史的教训,使中日两国人民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紧接着,主持人也替观众问起,中国一再要求日本道歉,到底要道歉到什么时候?——这是当时不少日本人的真实想法,梁云翔说,有一段时间,从90年代后半期双方的国民感情开始恶化,“日本要做一个正常的国家,一个普通的国家,就是要摆脱战败国的帽子。”他解释,“日本以前是侵略国,但是国民认为几十多年来给国际社会做了这么多贡献,应该改变。”

“我这一次就没有要求日本人民道歉。”朱镕基说,但他说自己想提醒一点,就是在日本所有的正式文件里面,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过。“当然在1995年,村山富市先生,当时的首相,笼统地向亚洲人民表示过歉意。但是,日本在所有的正式文件里面都没有向中国人民道过歉。因此,不能说中国没完没了地要求日本道歉,没有!道歉不道歉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希望你们考虑这个问题。”

对话行将结束,朱镕基应观众呼声,拉了一段京剧二胡过门。在离开演播室会场时,一位老人笑着用中文对他说:“总理,加油!”

动物外交

作为日本的“公宾”,李克强的行程中包括前往日本皇宫与明仁天皇会见。

李克强是第四位在访日行程中与明仁天皇会见的国务院总理,此前李鹏、朱镕基和温家宝都曾与之会面,而早在198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日本的时候,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就跟随自己的父亲昭和天皇在日本皇宫设宴款待华国锋。

明仁也曾与多位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2009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日本,曾与明仁天皇正式会见,当时明仁说,习近平副主席对日本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日中友好关系。

在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虽然没有实权,但经常会见外宾或出访,这些外事活动对于发展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明仁天皇更是其中重要一位,他曾在1992年来到中国,“我时常回想起20多年前访华时受到中国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至今仍然印象深刻。”5月10日,明仁天皇对李克强说,“那次访问让我深刻感受到日中两国是民心相通的。真诚希望通过两国民众的交往,构筑两国关系更好的未来。”

1998年,明仁访华6年后,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作为首位访日的中国国家元首也曾会见明仁天皇夫妇,在那次颇为著名的晚宴上,日方播放了中国名曲《茉莉花》,江泽民亲自把一对朱鹮交给了日本天皇。

体羽洁白,面颊鲜红,有着柳叶形羽冠的优雅朱鹮在日本被视为一种圣鸟。在皇室部分重要仪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比如日本天皇加冕时,要用朱鹮的第一根翅羽作为饰品;朱鹮身上的朱红色也被当成日本的“国色”,也常被用在皇室的和服上。

当时,日本媒体报道称,收到江泽民送来的朱鹮,天皇笑口难合。报纸刊登了朱鹮的大幅照片,还详细报道了这对朱鹮的体重、年龄、身长等。两只朱鹮被命名为“友友”和“洋洋”,被送往佐渡市。

中国此前曾向日本赠送了5只朱鹮。然而,日本政府担心仅5只朱鹮进行人工繁育会造成遗传基因单一化、生物多样性缺失,因此再次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获赠更多。

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曾有意赠送,但2012年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国会宣布“实现钓鱼岛国有化”,遭到中方强烈反对,向日提供朱鹮计划流产。

此次李克强访日,中日两国政府就中国向日本提供一对朱鹮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

“各国之间送自己特有的珍稀动物给对方,这是国际外交上表示友好的一种惯常行为,自古就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时永明告诉记者。

据报道,即将“到位”的两只朱鹮还将用于两国开展合作繁育研究。在5月1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称,合作繁育研究不仅有利于繼续提高日方朱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也包含了美好寓意:“朱鹮素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象 征。”

“寻找仙草”

5月10日,李克强访问北海道,安倍也离开东京。次日,李克强与安倍共同出席中日省长知事论坛开幕式;紧接着,在安倍晋三的陪同下,李克强前往位于北海道苫小牧市的丰田汽车公司相关零组件工厂考察。中国外交部官网称,他先后参观了多功能出行平台产品、氢燃料电池车、自动驾驶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

还有农业,当天中午,安倍晋三在北海道惠庭市的农业主题公园“ekorin村”现代生态农场设宴招待李克强。作为日本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北海道的小麦、马铃薯、大豆、乳牛与牛乳产量都居日本最前列,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外交部吹风会上,副部长孔铉佑说,这是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借鉴对象。

李克强多次谈及科技创新,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分析称,为推动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他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川岛真看来,这与40年前,邓小平首次访日不谋而合。

符浩曾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回忆,当时邓小平除了政治性的活动,走访最多的是钢铁厂、汽车厂、电器厂等这些日本的大企业。“各种新技术他都要尝试,又坐气垫船、又乘新干线。回国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了。”

那次访日,邓小平说他的目的是“像徐福一样寻找仙草”——传说中,2200多年前秦始皇曾派徐福东渡扶桑,寻找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邓小平解释,他所说的“仙草”,其实是指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秘密,他说他要来学习现代技术和管理。日本时任众议长保利茂说,最好的仙草就是良好的日中关系。

当年乘坐新干线列车前往京都的邓小平在谈对新干线感受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字,‘快。像是有人在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参观日产汽车公司后,邓小平说:“来到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感谢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产业界对我们的协助。”

李克强赴北海道也是为了“取经”,孔铉佑称其是为了给双方下一步的合作带来一系列重要契机。

5月8日,李克强在《朝日新闻》发表的那篇署名文章中写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处理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的原则,明确了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和2008年《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又就此做出进一步阐示和发展。上述四个政治文件共同构成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只要这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得到恪守,中日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遭遇挫折。

今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4月10日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欢迎招待会”上,李克强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比作中日关系的“定海神针”,安倍也称“条约像指南针一样,引领日中关系克服困难,不断前行”。

中国政府网称,两人均对条约给予了高度评价,体现出中日双方在政治上达成“重要共识”,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合作新时代。(实习生石润乔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上海世纪出版社,2004

《说不尽的外交》,李肇星,中信出版社,2013

《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辑组,人民出版社,2009

人民网、《人民日报》、外交部官方网站、《新华日报》、新华社、中新网等

猜你喜欢

破冰朱鹮访日
中国朱鹮在日本首次产卵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