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2018-05-17梁雯孙红

关键词:城镇化物流农村

梁雯 孙红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引言

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多伴随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这种空间集聚效应会随着城镇化进程深化越发明显,进而带来消费主体扩张与消费水平攀升。城市居民对特色农产品的偏好及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用品的向往越发明显,同时引发强烈物流需求,成为物流业发展新的驱动力[1]。作为新兴黄金产业的物流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创造经济价值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功能。一方面,农村现代物流发展为制造业和商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而拥有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制造业和商贸业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物流业通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结合创造经济价值,同时,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对人力的大量需求缓解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过剩问题,进而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物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上,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物流之间存在密切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农村物流支撑,农村物流发展需要城镇化推动[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农村物流的基础性作用,并决定给予农村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支持以鼓励农村物流发展。安徽省政府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大力推动物流业及现代农业交互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逐渐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物流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展现出强大发展潜力,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城镇化与农村物流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3]。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研究合肥市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农村物流发展问题受到各行业关注,学术界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城镇化与物流发展之间关系。在理论方面,农村物流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沈莉莉、徐晟等注意到农产品物流金融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支撑作用,指出应通过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打破农产品物流流程中的瓶颈环节[4-5]。刘晨光等认为农村物流对农村现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指出农村物流发展易受到政府政策、农村物流主体、农产品流通渠道、基础设施状况的影响[6]。为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学者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众多改进措施,赵萌等通过梳理农村物流相关理论,提出实施中心村镇拉动、区域发展、点—线—面协调发展的中心战略以实现农村物流的多项发展目标[7]。武晓钊以地级市为分析对象,认为要加大互联网的农村普及率,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体系,并进一步构建区域内县级物流配送体系及综合性信息化平台[8]。赵树宽在分析吉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9]。城镇化与农村物流间关系研究成果较少,陈超等在城镇化背景下探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要通过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推动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建设[10]。

从实证分析角度而言,胡愈等以农村物流金融为线索,选用博弈论系统分析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中农村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农民三大利益主体间不完全信息合作博弈,为创新农村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11]。舒建玲等运用VAR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集聚效应、需求效应对农村流通产业影响不容小觑[12]。梁雯等选择2004—2013年全国统计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证明农村物流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带动效用[13]。刘红军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证明不熟练的电子商务网络操作是制约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认为构建完善的手机网络和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能增强农村物流配送服务能力[14]。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普遍认为农村物流需求呈现多样化、规模化以及差异化趋势,农村物流体系逐年完善,但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等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仍存在,因此仍需通过创新发展战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此外,学者选取不同模型和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物流,如博弈论、VAR模型、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深入探析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虽然农村物流的研究领域涉及多方面,理论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农村物流和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导致我国农村物流研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学者在农村物流的定量研究中缺乏多领域交叉分析,研究主要从静态角度出发,鲜有学者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农村物流影响因素,并将研究对象细化到具体省市。因此,本文收集合肥市2004—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合肥市农村物流影响因素。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选择及其必要性

灰色关联分析由邓聚龙教授率先提出,随后大量学者在此基础上改进并优化该模型,取得显著研究成果[15-16]。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因素间正向或反向发展程度研究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并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较为科学和客观的结论。系统间各因素的关联性会随时间和研究对象改变而改变,关联度是对这种变化程度的度量值。当系统间两因素具有较高关联度时,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均趋于一致;当两者间关联度较低,其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则呈现较大差异。灰色关联分析对灰色关联因子量化与序化,计算各项指标间的关联度,以此厘清系统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找出系统发展主要矛盾,最终为系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农村物流发展受多因素影响,各种影响因素均可能随时间、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农村物流相关信息易受到干扰而得不到有效分析应用。此外,农村物流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晚,农村信息封闭性导致数据具有信息量小、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特点。灰色关联分析具有“小样本,贫信息”特征[17],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规律没有严苛要求,可对研究对象提供连续、动态、长期分析,应用范围广泛[18]。因此本文选取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农村数据,以期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指标选取

在指标选择上,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衡量指标。王秀梅从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农产品物流需求量、农产品物流供给能力三方面选取包括GDP、农林牧渔业投资、公路里程、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建设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2项评价指标分析广东省农产品物流的综合发展水平,文章以农产品物流作为研究重点,但忽略了农村物流其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9]。刘明菲等认为农业物流园是发展农业物流的关键,选取公路里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比重、货物周转量、年末耕地面积等12个指标作农业物流园内生能力的影响指标,选取互联网用户、高新技术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增长率等11项指标衡量农业物流园的可持续服务能力,但忽略了农产品产量对农村物流的影响[20]。梁雯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经济、物流和市场选取重要指标,并加入研究生学历作为关键性指标,但研究中缺少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考查[21]。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落后且经济不发达,公路运输成为农村主要运输方式。因此,本文选用货运量作为参考序列,分析农村物流发展各项影响因素间关联程度。综合以上参考文献,结合数据可得性、真实性、有效性,分别从基础设施、经济、市场三个方面选取衡量指标。

1.基础设施指标的选取。选取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作为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互联网使用率的增加能够改善农村物流信息闭塞的不良现状,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新动能,所以本文选取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作为研究变量[20]。此外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反映社会保障的实现程度[21],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这两项指标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体现新型城镇化社会投入水平,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基础设施影响因素中加入这两项指标。

基础设施指标:X1公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X2农村投递路线(公里)、X3农用运输车(万台)、X4公路里程(公里)、X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X6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张)。

2.经济指标选取。考虑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同时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期望及消费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城市和农村带来更多物流服务需求。所以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因素之一。

经济指标:Y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Y2人均CDP(元)、Y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Y4邮政业务总量(万元)、Y5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市场指标选取。市场指标主要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选取,农村物流多以生产资料物流和生活资料物流为主。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本质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日用品消费对农村物流的影响不可忽视,由于合肥市农村日用品消费的相关数据不完整,所以选取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及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作为市场的重要衡量指标。

市场指标:Z1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Z2农药使用量(吨)、Z3粮食总产量(万吨)、Z4油料产量(万吨)、Z5棉花产量(万吨)、Z6蔬菜类产量(万吨)、Z7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台)、Z8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4—2015年合肥市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对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程度,数据均选自《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历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灰色关联分析过程

1.基础设施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选取货运量作为参考序列,其他公路货运周转量、农村投递路线、农用运输车等作为比较序列。

(2)无量钢化处理。通常要采用初始值法对数据无量钢化处理以消除数据纲量差异引发的问题,公式如下,其中i=1,2,…mk=1,2,…n。

(3)计算差序列,即各项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之差的绝对值,公式如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4)确定最值,公式如下:

(5)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ρ是分辨系数,取值范围是(0,1),ρ值越小则表明关联系数之间差异越大,设定ρ值为0.5。计算经济指标灰色关联系数如表2。

(6)计算关联度。关联系数是不同时刻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关联程度的度量值,数量较大且反映信息过于分散,有必要计算平均值代表各个时刻关联系数以便集中分析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关联度ri公式如下,计算r1=0.6685,r2=0.7864,r3=0.7562,r4=0.8248,r5=0.7693,r6=0.7766。

(7)关联度排序。通过对关联度排序确定不同指标对农村物流的影响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制定不同方针策略。结果见表3,基础设施指标的关联度排序为公路里程>农村快递投递路线总长度>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农用运输车>公路货物周转量。

表1 差序列

表2 基础设施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

表3 基础设施指标关联度排序

在所选取指标中,基础设施中各项指标对农村物流的影响均较显著。其中,公路里程、农村快递投递路线总长度与农村物流关联度最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对农村物流的影响程度几乎相同,均是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及农村物流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是农村物流发展前提条件,因此政府可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经济落后导致农村运输方式相对单一,公路运输成为农村主要运输方式,因此公路里程数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现状。《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指出要加大农村公路网覆盖率,完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且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因此农村快递投递路线总长度直接影响物流可达性和时效性。农村快递投递路线总长度增加能够有效解决运输过程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提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不断深入为农村电商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网购市场规模扩大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互联网宽带接入使农村与城市需求与供给信息得以共享,因此互联网宽带使用率成为农村物流发展重要影响因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体现社会保障的实现力度,良好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强农村建设,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物流在社会保障、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多方面支持,为农村引入更多现代化生活方式、生产理念和经营模式。未来农村物流发展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刺激消费需求、加强经济建设以及提高人均收入上,更要兼顾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

2.经济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依据基础设施分析的计算步骤可知,经济因素的灰色关联度为r1=0.8081,r2=0.8182,r3=0.7775,r4=0.6910,r5=0.7885,计算结果排序见表4。经济因素关联度排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邮政业务总量。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知,经济因素各项指标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农村物流的影响尤为显著。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改善农业发展现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农村物流发展硬件设施在资金支持下得以改善,农村物流需求量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带来农村物流经济效益的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刺激生产投资,带来新的物流服务需求。农民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额是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提高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同时,物流又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激活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从各项指标关联度排序中发现,邮政业务总量与农村物流相关性最小,虽然邮政业务总量提高使居民对生产及生活资料需求量上升,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物流水平不发达,农村邮政服务质量跟不上物流服务需求,进而不能对农村物流产生实时影响。

表4 经济因素关联度排序

3.市场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市场因素的灰色关联 度 为r1=0.6489,r2=0.6504,r3=0.6434,r4=0.6124,r5=0.6449,r6=0.6748,r7=0.7475,r8=0.6628,市场关联度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如表5所示,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蔬菜类总量>农村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农药使用量>农用化肥使用量>棉花产量>粮食总产量>油料总量。

市场因素各项指标中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及农村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与农村物流关联度均较大,可见家电对农村物流有显著影响。2007年政府为扩大内需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政府扩大试点范围,将安徽、湖北等省份纳入家电下乡政策执行区域。2010年3月29日国家印发《新增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实施方案》,家电下乡规模不断扩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安徽省颁发了《安徽省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农村家电下乡工程,有效扩大内需、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缩小城乡差距,成为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此外,蔬菜产量对农村物流的影响显著,农村物流市场的蔬菜供给与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蔬菜种植技术提升及政府政策支持为蔬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12年1月16日国家印发《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城镇化步伐加快使农村物流成为连接城镇与农村、生产与消费主要桥梁,同时蔬菜刚性需求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建设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成为蔬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外,根据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合肥市开始加大对蔬菜种植的支持力度,投资建设标准蔬菜种植园,给予净面积在150亩及以上的钢架大棚蔬菜种植园一次性60万元补助。另一方面,冷链物流发展也为蔬菜等易腐农产品运输提供质量保证,同时蔬菜产量的激增为冷链物流带来更多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此外,农药使用量和农用化肥使用量均与农村物流有较大关联度,这两项可归结为农用物资使用量,农用物资的使用量反映农业整体发展状况,农产品产量越高,所需农用物资越多,带来的农村物流需求越大,说明可通过提高农作物总产量助力农村物流。

表5 市场因素关联度排序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2004—2015年合肥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在考虑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物流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基础设施、经济、市场三方面选取指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指标对农村物流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人均生产总值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物流关联度最强。基础设施指标中公路里程、农村快递投递路线及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对农村物流的影响尤为显著。市场指标中各项关联度趋于一致,但每百户电冰箱拥有量、蔬菜产量与农村物流的关联度最大。

根据上述分析与结论,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市场三方面入手,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通过农村物流发展方式的改变缓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恶化以及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充分发挥农村物流在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和费用、减轻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基础设施方面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城镇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城镇化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道路、农产品储运设备等,良好的交通道路是农村物流发展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交通道路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道路交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很多农村地区无法实现村村通公路,为农产品输出及城市物资输入带来很大阻碍。对此,政府可通过建成互联互通的农村网状公路体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此外,要加大农产品储运装备资金投入力度,依托政策支持提升物流设施设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在及时淘汰老旧设施与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和工具,推广诸如RFID、GPS、GIS等物流技术,通过提高物流设施及储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良好基础设施条件。

2.构建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发展农村智慧物流。农村居民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差,互联网低普率使物流服务需求与供给信息难以得到完整的传递,易造成信息链中断。农村物流发展需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的合理运用能使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信息传输渠道的完善能够打破部分农村“信息孤岛”现状。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农村信息网络硬件设施建设以促使移动互联网、宽带等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快速下乡。另一方面,要利用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具有实时性、广覆盖的农村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农村物流市场信息的监测及发布,有效联结物流中各环节以实现农户、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消费者间信息互通。

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及实际消费能力,以内需增长拉动经济发展。通过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从而有效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提高居民幸福感。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能够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经济方面

1.依托供给侧改革理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走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打开新局面。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生产理念,改革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供给方式,深入调查农村市场现实需求以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最终通过需求拉动生产保证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

2.设立三级物流服务点,建立农村物流网状服务体系。通过在县、乡、村分别设立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状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在农村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点时,依据农村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符合的农户负责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等作业。物流综合服务点将其管辖范围内所有需运送物品集中处理,物流企业在将城市物资及生活用品发送至物流服务点的同时提取需“进城”的产品,将单向物流转变为双向物流以提高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加大农村资金支持力度,统一管理农村市场。政府政策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应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在加大农村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为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物流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构建良好外部环境。此外,政府应对农村市场统一规范管理以减少因多部门共管产生的无序化与资源浪费,同时从农村金融、农业信息化、农村居民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三)市场方面

1.构建冷链物流政策体系,实现冷链系统信息共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能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速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给城镇化进程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进步提供更多市场需求。一方面,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政策体系,同时,不断修正现有政策体系中的不足,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营造出良好外部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应增加冷链物流设施的资金支持,引进先进农产品冷藏设备和技术,同时通过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冷链系统中各环节信息共享以便实时掌握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

图1 农村物流服务网状体系

2.鼓励电商下乡,拓宽农村物流市场。“互联网+”时代的城市市场已呈现超负荷现象,农村市场逐渐成为中国的潜力市场,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电商企业纷纷进驻农村市场。京东通过与农村本土经销商建立友好联盟关系推动京东自营家电业务发展,开创“京东帮”服务店为农村大家电提供销售、配送、维修等配套服务的措施成为电商下乡带动农村发展典范。因此,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与京东、苏宁、阿里巴巴、中国邮政等大型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合作,解决家电下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给予电商、物流等企业参与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支持,让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实质性地进驻农村。通过电商下乡完善农产品进城及城市物资入乡的双向流通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

3.增强农村物流企业的品牌意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一方面,要拓宽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依据市场需求对农产品初加工,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生产体系,在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过程中逐渐打造品牌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获取真实有效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信息构建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制定体系,增加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梁雯,陈广强.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3).

[2]丁斌,段艳影.我国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7(16).

[3]董晓峰,杨春志,刘星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7(1).

[4]沈莉莉.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初探[J].农村经济,2012(7).

[5]徐晟,涂步天,程寨华.农业物流金融困境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J].宏观经济研究,2012(7).

[6]刘晨光,李玉民.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农村物流发展策略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

[7]赵萌,邬文兵.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8]武晓钊.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6(8).

[9]赵树宽,张大伟,方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吉林省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5(5).

[10]陈超,李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

[11]胡愈,许红莲.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运行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3(5).

[12]舒建玲,张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影响分析——基于VAR模型[J].改革与战略,2015(2).

[13]梁雯,张伟.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与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14]刘红军.农村物流配送电子化网络发展的影响因子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8).

[15]Julong D.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 Theory[J].J of Grey System,1989(1).

[16]Liu S,Yang Y,Cao Y,et al.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GRA models[J].Grey System,2006(2).

[17]刘思峰,蔡华,杨英杰,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8).

[18]Liu S,Forrest J,Yang Y.A Brief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Theory[J].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2012(2).

[19]王秀梅,齐力.广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政策促进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6).

[20]刘明菲,周梦华.农业物流园服务能力的区域差异性与模式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1]梁雯,司俊芳.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猜你喜欢

城镇化物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