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研制及工艺优化※

2018-05-17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辣椒食醋色泽

刘 阳 张 旭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川菜在中国甚至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而说起川菜必然会提到它的经典味型之一的鱼香味[1-3]。虽然使用的原料中没有鱼,但烹制时使用的调料是从前家里烹制鲜鱼时所用的调料,从而使本身没有鱼的原料,产生了鱼特有的香气[4]。鱼香味菜品烹制过程复杂,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如火力的大小、油温的高低等),既要确保菜肴主料的品质特性又要突出辅料的特色,还要将各种调味料按一定比例调制出鱼香味,只有经验丰富、烹调技艺高超的厨师才能保证鱼香肉丝的品质[2,5-6]。因此,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研究具有色泽红亮、酸甜平衡、姜蒜味突出的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非常迫切,其不仅满足了众多食客的就餐需求,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美味菜肴。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比起传统单一的调味品的安全营养,人们更加青睐复合调味料的便利快捷。据统计,2007年我国发酵制品和调味品企业总产值已经达到900多亿元,其中复合调味品的增长率达到20%,是所有调味品中增长最迅速的[7-9]。复合调味品的崛起,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有关食品科研人员明确指出:“往后十年,复合调味品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这说明复合调味品的发展已经成为调味品行业进程的里程碑[10-12]。

目前市售的鱼香调味料很多,但大多存在色泽暗淡、酸甜比例失衡、姜蒜味过分突出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既可解决上述传统鱼香调味料的不足,同时在调味料研制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工艺研究,从而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投入生产应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原料

泡红辣椒、大蒜、生姜、生抽酱油、白砂糖、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保宁醋、食用盐、葱、葱油,以上辅料均需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要求,采于成都市市售。

1.2 主要设备工具

ASTREE电子舌 法国Alpha MOS公司、电子天平、电磁炉、炒锅、刀具。

1.3 基本配方与制作方法

1.3.1 基本配方

基本配方如表1所示。

表1 鱼香味型调味料基础配方数据

1.3.2 工艺流程

1.3.3 操作要点

原辅料的预处理:泡红辣椒去蒂、同时去籽,剁碎成细末; 生姜和大蒜去皮、洗净。

切配:将泡辣椒、大蒜、生姜等原料剁成细末状备用,按照配方分别称量好原料和辅料。

红油的炒制:为炒出红油且泡红辣椒不被炒煳,先将油烧热后把锅放在旁边冷却半分钟左右,投入红辣椒末。

糖和醋的炒制时间点控制:将糖和醋称量好以后,严格把控放置的顺序和时间,糖的炒制时间需短,防止发生焦糖化反应,其次醋投入以后,应立刻关电磁炉,以免食醋挥发。

装罐:洗好并烘干盛酱的罐子,冷却后装罐,操作时避免产品碰到瓶盖,留3mm的顶隙。

成品管理:为避免调味酱与空气接触,装罐后将罐口密封。

1.4 实验方法

1.4.1 单因素实验

在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的生产过程中,食用油品种、葱油、泡辣椒以及食醋和白砂糖的糖酸比对产品的色泽、口感、滋味影响较大。在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料基础配方的条件下,对这5个原材料进行单因素实验,食用油分别选取了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3种,分别选用大葱和葱油作为一组对比,对泡辣椒的添加量在35~75g之间设置5个梯度实验,分别为35g、45g、55g、65g、75g;对食醋的添加量在10~30g之间设置5个单因素实验,分别为10g、15g、20g、25g、30g;对白砂糖的添加量同样在10~30g之间设置5个单因素实验,分别为10g、15g、20g、25g、30g。根据感官评价选出最优原料及其最佳添加量范围。

1.4.2 正交试验

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了白砂糖、食醋及泡红辣椒的最佳添加浓度范围。为进一步确定鱼香味调味酱的最佳配方,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对呈味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泡辣椒、白砂糖、食醋),采用L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试验(见表2)。考察各个因素在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确定各因素对鱼香酱各方面的影响效果。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1.4.3 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感官评价

随机选择10名食品专业同学组成的评定小组,对不同产品严格按照感官评价的流程进行综合评价,以10名同学的感官鉴评评分平均值作为感官评价结果,感官评定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料感官评定标准

1.4.4 电子舌测定

电子舌待测样品处理:将正交试验得出的9个不同配方的产品,在4℃的环境下贮藏24h后作为待测样品。分别称取20g样品置于500mL样品瓶中,按1∶10的比例加入200mL蒸馏水,密封。每个正交试验的样品同种同剂量5组进行电子舌测定。

操作步骤:取20g样品,用200mL蒸馏水溶解,过滤取100mL滤液,将制备好的电子舌待测样品于电子舌圆形托盘中,首先利用纯净水对传感器进行清洗,清洗之后再对每个待测样品进行测定,每个样品测定5次,每次测定之后必须对传感器进行清洗,所得的数据采用ASTREE电子舌自身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Alphasoft进行数据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通过单因素实验,以10名食品专业同学评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标准;取感官品评得分最高的因素作为最优条件;分别确定泡辣椒、白砂糖、食醋最适添加量范围;食用油的品种;葱与葱油的选择记过进行分析。

2.1.1 食用油品种单因素试验

由于食用油的品种对传统鱼香味调味酱最后的呈味由一定的影响,当选择花生油和玉米油时,由于其固有的味道,对最后成品的鱼香味一定的影响,导致口感较差,当使用菜籽油时这种影响几乎没有,口感较好,所以最终结果选择菜籽油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

2.1.2 葱与葱油的单因素实验

由于葱与葱油对传统鱼香味调味酱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当选择用葱末时,葱末的绿色与传统鱼香味调味酱的透亮的红色色泽有所冲突,且葱末不仅原料处理相对葱油较难处理,不利于工业化,且香气与滋味也相对较差,所以最终选择葱油。

2.1.3 泡红辣椒单因素试验

由于泡红辣椒的添加量对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色泽和口感影响较大,泡红辣椒添加量为35~45g时,由于添加量较少,成品色泽较暗淡,缺少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应有的鲜亮色泽,且成品酸甜味突出,缺少应有的辣味;当泡红辣椒添加量为65~75g,由于添加量较多,成品的泡椒味过重,掩盖了鱼香味原有的酸甜口感,口感较差;当泡红辣椒添加量为45~65g时,鱼香味复合调味酱成品口感适中,色泽鲜亮红润,滋味较好。因此,通过对泡红辣椒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最终得到最适泡红辣椒添加量范围在45~65g之间。

2.1.4 白砂糖单因素试验

由于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色泽和口感影响较大,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0~15g时,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的糖酸比失去平衡,从而影响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口感与滋味,导致酸味突出,而缺少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应有的甜味;当白砂糖添加量为25~35g,成品的甜味过重,同样致使鱼香味复合调味酱酸甜比例失衡,口感较差,且当白砂糖添加量过多时,发生的焦糖反应会影响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原本鲜亮的红色,使其色泽偏暗;当白砂糖添加量为15~25g时,鱼香味复合调味酱成品口感适中,色泽鲜亮红润,滋味较好。因此,通过白砂糖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最终得到最适白砂糖添加量范围在15~25g之间。

2.1.5 食醋单因素试验

由于食醋的添加量对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滋味和口感影响较大,食醋的添加量为10~15g时,由于添加量较少,食醋的挥发性强,使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的糖酸比失去平衡,甜味突出严重,而缺少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应有的酸味,从而影响鱼香味复合调味酱的口感与滋味;当食醋添加量为25~35g,由于添加量较多,成品的酸味过重,且醋味浓重刺鼻,致使口感较差,且色泽偏暗;当食醋添加量为15~25g时,鱼香味复合调味酱成品口感适中,色泽鲜亮红润,滋味较好。因此,通过食醋添加量的单因素实验,最终得最适食醋添加量范围在15~25g之间。

2.2 正交试验结果

在三因素三水平设置9次正交试验,并根据表3的评分规则进行感官评价,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

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结果得出,在泡红辣椒、食醋及白砂糖3个因素中,对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影响程度分别为:泡红辣椒>食醋>白砂糖,由此确定最优配方为A3B3C1,即最佳条件为:泡红辣椒添加量为55g,食醋添加量为25g,白砂糖添加量为20g。

2.3 电子舌测定结果分析

图1是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料正交试验9个样品的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图。由图2可知第一主成分为97.006%,第二主成分为2.132%,二者贡献率达到99.138%。因此通过对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的电子舌传感信号的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的PCA图保留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有效信息,反映了鱼香味复合调味料滋味的整体数据信息。此外由这9个样品主成分分析图还能得知:在PCA的不同区域类聚了不同滋味的鱼香味调味料的样品,说明该方法对鱼香味复合调味料滋味的识别度较高。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9个样品在图像上都存在交集,说明8个样品的滋味具有相似之处,都存在一定的鱼香味。

图1 鱼香味复合调味料电子舌PCA图

3 结语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传统鱼香味复合调味酱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泡红辣椒、食醋、白砂糖的添加量进行确定,最后确定在基础配方的条件下,设置这3个因素的添加量分别为:泡红辣椒55g、食醋25g、白砂糖20g。由本实验得出传统鱼香味最佳配方为:食用油50g、姜末20g、蒜末15g、泡红辣椒55g、酱油8g、食醋25g、白砂糖20g、葱油5g、食盐3g。结合电子舌技术,得出9个样品之间有所差异,对本实验结果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性说明。本实验由于醋的挥发性对传统鱼香味调味酱影响较大,以后可在这方面更进一步研究,在保证传统鱼香味香气、滋味等属性不变以及少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延长传统鱼香味调味酱的保质期。

参考文献:

[1]马汉军,宋照军,刘玺,等.鱼香味专用调味酱工艺试验[J].食品工业,2005(5):22-24.

[2]贾洪锋,梁爱华,秦文,等.气质联用法分析鱼香肉丝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121-125.

[3]卢黎,陈应富,熊军,等.传统冷菜鱼香味型标准化制作工艺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26-28.

[4]辛松林,肖岚,刘明.浅谈川菜菜肴中的风味之鱼香味型[J].中国调味品,2014(8):135-140.

[5]辛松林.鱼香味的基础调味汁标准化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2):15-16.

[6]贾洪锋,苏扬,周凌洁.我国复合调味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4(5):129-133.

[7]纪艳青,赵兰坤,籍广红,等.我国复合调味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2):70-72.

[8]郭晓强,陈朝晖,王卫,等.复合川菜调味料生产工艺的研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15.

[9]邓成萍,全明海,张惠.复合调味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5(2):8-11.

[10]毛羽扬.复合调味料在中国烹饪发展中的作用[J].美食研究,2015(1):52-54.

[11]吕懋国.调制新型鱼香味[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22.

[12]田文广,李雁,刘素梅,等.气质联用分析复合佐餐调味料的香气变化及保存条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342-346.

猜你喜欢

红辣椒食醋色泽
人生的色泽
西装新色
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醋》(GB 2719—2018)的探讨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计数:辣椒数一数
红辣椒
食醋与人类生活
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
防晕车
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