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浙江软投入统计实证分析

2018-05-17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试点高质量强度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变化,以知识、智力、创意、专利等为代表的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软投入逐渐崭露头角,并形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的一股新生力量。进入新时代,高度重视软投入在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准确把握软投入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形之手和“有效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是推动浙江省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立与软投入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从内在特质、国际比较、阶段特征三方面指出推动软投入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建立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的软投入统计指标,进而形成全地区软投入;并据此对浙江省试点地区软投入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推动软投入发展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主动作为。

推动软投入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从内在特质看,软投入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功能优势

软投入是相对硬投入而言,是指不具有物质形态的知识、智力、创意、专利等投入。与硬投入相比,软投入有其独特的鲜明优势:一是软投入以知识为基础,为推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它具有收益递增效应。二是软投入以创新为核心,它通过主动创新创造价值,形成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软投入以绿色发展为关键,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从而实现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软投入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打破硬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门槛,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行业信息不对称,实现机器设备、技术和人才的供求匹配合理化、高效化,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二)从国际比较经验看,软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

OECD(经合组织)将软投入称为知识资本。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主要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迅速发展知识资本,并成功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美国从19世纪50年代起开始注重知识资本投入,90年代快速增长,到2007年知识资本与GDP的占比达到13.7%。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知识资本,1995-2000年提升很快,知识资本与GDP的占比从80年代的5%提高到2008年的12%。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知识资本增长很快,到2000年,与GDP的占比达到12%。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995-2006年,美国、英国和法国知识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28.0%、22.5%和24.0%。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提升。1948-1972年、1973-1994年,美国知识资本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0.0%和25.0%,低于1995-2006年。

(三)从浙江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看,迫切需要加大软投入形成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居全国前列,从1978年到2016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成功实现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2014年,浙江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开始进入主要以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新轨道,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稳步提高,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速成长。与此相应,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发展方式已显疲态,并面临边际效用递减,迫切需要通过加大软投入来激发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浙江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从发达国家选择发展知识资本的时间节点和规律特点看,一是人均GDP达到一定标准,进入发达经济初级阶段;二是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三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浙江人均GDP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84美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1.0%,比第二产业占比高6.2个百分点,浙江省经济发展特征基本与之吻合。

推动软投入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统计指标作支撑

加快发展软投入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软投入统计指标,明晰软投入的边界范围,以全面反映软投入的总量、结构和发展趋势。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尚无统一定论。OECD(经合组织)将知识资本分为计算机化的信息、创新知识产权、经济竞争力三大类。国内理论界主要将软投入划分为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等。

我们通过对软投入内涵和外延的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及试点地区实践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指标设计和实际效果相结合、突出重点和逐步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广泛深入征求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意见,建立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的软投入统计指标,进而形成全地区软投入。

1.企业软投入统计指标。企业软投入指企业为加快发展、提升软实力进行的非物质形态投入,企业软投入指标分为科研费用、知识产权费用、信息化费用、人力资本费用、组织管理费用等五大部分,共17个核心指标(表1),重点反映企业层面的研发、人力资本以及相关辅助投入。

2.政府软投入统计指标。政府软投入特指各级政府部门在引导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或间接投入。政府软投入分为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人才投入、税收减免、奖励或其他政策性扶持等四个方面。

表1 企业软投入统计指标

试点地区软投入实证分析

2016年,浙江省在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的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新昌县等2市2县进行了软投入统计试点。通过收集规模以上工业、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业、重点服务业等1.6万家企业数据,以及利用现有统计报表和部分行政数据,统计测算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和政府软投入的规模和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地区软投入。分析研究显示,软投入能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推动当地经济较快发展,是当前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企业软投入情况

2016年,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1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企业软投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为8.1%。4个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增速均超过10%。

表2 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情况(亿元)

1.从投入结构上看,科研费用占近七成。在五大领域中,科研费用投入最多,达821.8亿元,占全部软投入的69.4%。

2.从行业分类看,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软投入多。试点地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投入分别为256.8亿元、136.1亿元和136.0亿元,列全部行业前三位,合计占全部企业软投入的44.6%。试点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04家,占全部调查企业数的14.2%;软投入合计788.6亿元,占66.6%。

3.从投入强度看,企业软投入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7%。参考R&D投入强度(R&D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我们设置企业软投入强度指标(软投入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反映企业软投入的力度。2016年,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强度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软投入强度3.2%,建筑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软投入强度4.7%。分地区看,杭州企业软投入强度较高,达4.4%。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的软投入占据半壁江山。大型企业软投入640.8亿元,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4.1%;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软投入分别为286.5亿元、247.8亿元和9.8亿元,分别占24.2%、20.9%和0.8%。大型企业软投入强度较高,为6.0%,高于中型企业的3.1%、小型企业的2.4%和微型企业的0.5%。

我们根据试点地区企业软投入分行业数据推算了全省企业软投入情况。2016年,全省企业软投入2388亿元,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2.8%,高于R&D经费投入强度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软投入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7%,高于R&D经费投入强度1.3个百分点。

(二)政府软投入情况

2016年,试点地区政府软投入为437.2亿元,是企业软投入的1/3左右。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和新昌县政府软投入分别为371.0亿元、51.8亿元、6.6亿元和7.8亿元,分别是企业软投入的39.5%、26.2%、29.3%和31.0%。

从政府软投入结构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84.3亿元,占19.3%;政府人才投入15.1亿元(其中3.9亿元已在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中开支),占3.5%;政府税收减免314.2亿元,占71.9%;政府奖励或其他政策性扶持投入27.4亿元,占6.3%。

表3 试点地区2016年企业软投入构成情况

表4 试点地区2016年软投入前8位的行业大类情况

(三)地区软投入情况

我们把地区软投入界定为企业软投入和政府软投入之和。2016年,试点地区软投入1622.1亿元,相当于GDP的10.1%,软投入相当于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17.6%。杭州市、嘉兴市、长兴县和新昌县地区软投入分别相当于 GDP的 11.6%、6.5%、5.7%和8.6%,软投入相当于硬投入的比例分别为22.4%、9.0%、7.2%和19.2%。

(四)软投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

1.软投入强力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我们以企业软投入强度作为划分标准,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软投入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系,发现企业软投入和其发展的质量效益、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1)软投入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表7显示,随着企业软投入强度的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软投入为0时,企业工业增加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均很低,分别只有平均水平的67.7%、44.0%和65.1%。软投入强度在3%左右,几项指标基本在平均水平。软投入强度提高到6%以上,几项指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高。软投入强度提高到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高达42.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达19.4%,劳动生产率高达38.4万元/人,分别是平均水平的1.9倍、2.6倍和1.6倍。例如: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软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8.2%提高到2016年18.4%,企业利润年均增长39.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34.5%提高到80.3%。

(2)软投入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软投入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极强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开发和改进提升产品和服务,发展后劲较足。软投入为0时,平均每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拥有数均为0;软投入强度大于10%时,分别高达5.3件和12.1件,分别是平均水平的7.6倍和8.6倍。同时,软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维持在50%以上。

2.软投入推动地区经济较快增长。我们计算了2016年全部22个试点县(市、区)GDP增速与软投入相当于GDP比重的相关系数,达到0.722,相关程度很高,说明软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经济发展。例如,22个试点县(市、区)中,滨江区和余杭区的软硬投入比最高。滨江区软投入超过硬投入,软投入相当于硬投入的136.0%,软投入相当于GDP的比例超过40%。余杭区软投入相当于硬投入的40.9%,软投入相当于GDP的29.4%。2012-2016年,滨江区和余杭区GDP基本都呈两位数增长,甚至在2015年和2016年小幅提高。

表5 试点地区2016年软硬投入情况

表6 2016年试点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软投入分布情况

表7 2016年试点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

图1 2012-2016年部分试点县(市、区)GDP增速(%)

推动软投入发展需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发展软投入是进入新时代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的新课题、提出的新要求、面临的新挑战。推动软投入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益导向,切实发挥、准确把握“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作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精准发力,主动作为。

1.推进理念创新,树立软投入是生产力也是政绩的观念。要从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浙江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出发,主动把发展软投入放到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放到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中去认识、审视和把握,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软投入也是生产力,发展软投入也是政绩而且是更大的政绩的意识和观念,切实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作用,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制度供给,打造有利于软投入发展的生态系统。注重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从制度供给端发力,敢于打破坛坛罐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打造有利于软投入发展的良好生态,充分释放市场的潜力和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政府软投入和企业软投入的不同构成、特点和发展要求,结合产业结构布局和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增强制度供给的有效性、针对性,形成政府软投入为引导、企业软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软投入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充分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和“互联网+”模式,在简化税收减免、人才奖励、优惠补贴等扶持政策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方面下工夫见实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打造有利于软投入发展的大环境。

3.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推动软投入发展的工作导向。发挥软投入统计监测作用,将软投入统计指标体现、贯彻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围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软投入指标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软投入指标纳入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扩大中高端供给,将软投入指标纳入综合投资的测算和分析,并纳入考核;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将软投入指标纳入各地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把软投入的规模结构效益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打造推动软投入发展的工作闭环。

猜你喜欢

试点高质量强度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更 正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