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神经内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2018-05-17赵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神经内科

赵淑红

(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莱西 266600)

品管圈简称QCC,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其原意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该小组活动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其管理目标很容易达成。品管圈管理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圈员的主观能动性,源源不断的发掘每一个组员的潜能,有利于发挥每个圈员的创造性思维[1]。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患者躯体康复、心理康复和生命健康的多重作用,围系着患者的命运和科室的护理质量。在当前护理人员紧缺,合同护士占主导地位,且合同护士的待遇偏低,工作稳定性差,人员流动频繁的形式下,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为了探讨在住院患者中避免或/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安全风险,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我们科自2016年3月以来引入护理管理品管圈效应,对我科的心理护理进行品管圈管理,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共有护士17人,在编护士3人,合同护士14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6人,中专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护士6人。除2人休产假外,其余均自愿参加品管圈活动。活动形式为共同学习,每人都提出选题并阐述理由,共同进行论证,最后确定圈组名及本次要解决的问题。讨论选题(选题围绕怎样以良好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程、不间断的优质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并能使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不被干扰,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的)。

1.2 方法

1.2.1 QCC理论培训:首先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使人人都对品管圈的应用目的、意义、程序和实施方法的理论知识准确理解,熟练掌握[2]。

1.2.2 组圈:全科护理人员均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通过学习,全科除2名护士休产假外,其余15名护士均自愿参加组圈,然后由全体圈员共同投票选出圈长,再由圈长带领圈员共同讨论确定圈名为“阳光心灵圈”。并通过共同讨论制定圈员职责,定出活动时间,确定每周活动1次,每次活动1 h左右。并规定每次活动时,提前2 d每位圈员将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通过微信,发给圈长,圈长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活动内容,并提前1 d将活动内容发到每一个圈员,圈员经过充分准备,讨论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1.2.3 选定活动主题: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法讨论并确定活动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15名圈员分别评分,按照总分高低排序,本次将《品管圈在神经内科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确定为活动主题。

1.2.4 选题理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以往心理护理多以宣教为主,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神经内科患者多数伴有躯体移动障碍,且病情风险、病程长、治疗效果慢,患者多伴有心理障碍的症状,如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依赖、失助感、情感异常、拒绝治疗、有的甚至产生自杀倾向。针对这些问题,圈员们积极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寻找具体应对措施。

1.2.5 确定目标:使在本科住院患者心态良好,不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不出现自杀倾向,不发生自杀行为,且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1.2.6 拟定具体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首先形成完善的计划书[3],各QC小组成员在圈长的带领下按照完善的计划书着手计划的实施。QC小组每个成员集思广益,设计患者心理问题评估表,并一起讨论怎样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护理、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确定护理目标,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1.2.7 组织圈员学习心理护理知识、掌握交流沟通技巧:要求圈员充分认识心理护理的实施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熟练掌握心理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了解心理护理实施程序具有系统性、动态性、人际性、以目标为中心和普遍适应性。要求圈员们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心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保护患者隐私。耐心了解患者的感受,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获取患者的理解、信任,与患者交心。正确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松弛训练、治疗性沟通等护理措施,最终达到落实护理计划,实现心理护理目标,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重新构建患者心理健康的目标。

1.2.8 利用圈员的心理知识充电:讨论心理护理效果评价。心理护理的评价是将实施心理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期的心理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心理护理实施的效果、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

目前国内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主要有目标评价、量表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三种方式。经过圈员的集体讨论,最后确定利用量表评价患者的潜意识,利用观察法评价患者的外显行为,利用问卷调查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结 果

QC活动前后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比较[n(%)]

从表1中可以看出,患者焦虑、恐惧、孤独感、依赖、失助感、自杀倾向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在品管圈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品管圈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心理护理质量,减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

3 讨 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凶险,病程长,且治疗效果难以预测,往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若对患者的这些心理问题护理不到位,就会严重的影响科室的护理质量。

由于这次“阳光心灵圈”的QC活动,严格按品管圈的精神和活动步骤进行,从选题到活动计划的制定、品管手法、解析问题能力、提出对策的可行性、都对圈员进行了全面培训[4],并制定了对应的标准,形成了标准化的品管活动制度和流程图,建立了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工作关系和管理方式,集每个圈员的智慧于一体,发挥了每位圈员的潜能,圈员们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达成护理共识,将最佳的护模式运用于患者,发挥了团队精神,使得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使在这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心理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把患者的痛苦和心灵创伤变成了与病魔作斗争的动力,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充分的升华,同时减少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降低了护理风险,全面提高了我科的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琳凤,张毅,吕海英.品管圈在我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0.

[2] 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3] 姜雪莲,白国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4):70-71.

[4] 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