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祛浊解毒中药舒适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

2018-05-17张爱军朱叶珊费亚军刘润华张艳君

中医药通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 张爱军 朱叶珊 费亚军 郑 皓 费 璇 刘润华 吉 梅 张艳君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为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目前临床尚无法对本病进行根治,且易复发,甚至有癌变风险[2]。针对本病笔者采用健脾祛浊解毒法中药复方舒适灌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及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也未发现毒副作用个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住院的UC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3]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4±5.22)岁,病程(6.13±1.20)年,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4.81±1.22)分;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8.15±4.47)岁,病程(5.89±2.36)年,DAI(4.67±0.97)分。2组病例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广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中脾虚湿热的诊断标准。主症:①腹泻、便溏;②有黏液或少量脓血;③腹痛;④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次症:①纳差;②里急后重;③乏力倦怠;④脉细弱或濡缓。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第1项必备)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脏、肾脏疾病及严重肝功能异常者;②合并直肠和结肠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和克罗恩病所致肠道狭窄者);③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④有精神性疾病或不能配合者。

1.5治疗方法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

1.5.1 对照组 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规格:0.25g/片,黑龙江天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359),每次1.0g,每日3次。

1.5.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祛浊解毒法中药(药物组成:党参20g,白术15g,黄芪15,薏苡仁30g,木香6g,枸骨叶15g,穿山龙10g,徐长卿10g,地榆10g,仙鹤草15g,苦参10g,败酱草15g,白头翁15g,蒲公英15g)日1剂,水煎取汁100mL,临睡前采用舒适灌肠法灌肠。

舒适灌肠操作方法:一般在患者临睡前进行,嘱排空二便后取左侧位,播放《平湖秋月》等舒缓的音乐,在患者臀下垫一自制厚约6cm治疗包,使臀部垫高,将带有包装的灌肠器在60℃热水中浸泡2min后取出,打开包装倒入灌肠药液,药液温度以接近体温的37℃为宜,于肛周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并用指腹顺时针按摩肛周10s,嘱患者做深呼气,待其肛门括约肌松弛后顺势将灌肠管轻轻送入肛门,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择插入长度。一般直肠病变者插入深度为15cm,乙状结肠及以上病变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延长至35~45cm,打开开关让液体缓慢流入结肠,一般以10min为宜。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治疗作用,要协助患者首先选择左侧卧位,随后采用膝胸卧位,最后右侧卧位臀部垫高5~10cm,每种体位均保留药液10~15min左右,从而使中药灌肠液能够充分弥散、分布、吸收,可达左半结肠甚至达肝区,保证在肠道内保留至少6h,从而起到治疗作用[6]。

1.6观察指标

1.6.1 临床症状 根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分别在用药治疗前和用药后8周进行评分,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将中医证候积分[7]量化,对主症(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

1.6.2 生活质量量表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信度与效度均已经得到检测,共有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记分方法:采用正向赋分,用李克累加法,最后按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各维度初得分等于该维度内各条目评分之和,再用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各个维度记为0-100分的标准分。

1.7疗效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7]中疗效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显示黏膜病变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95%。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缓解,肠镜显示黏膜病变明显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70%。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有所缓解,肠镜示黏膜病变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或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总分值降低<30%。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对黏液脓血便情况及腹痛症状改善突出,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泻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比较通过两组生活质量评价的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SF-36量表8个维度组间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评估后发现:观察组治疗后8个维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生理功能、躯体疾病、一般状况、情感职能4个维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疾病、社会功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积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UC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易癌变的特点,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难治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9]。该病病因不明,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目前研究表明,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联[10]。正是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变化也纷繁多样,在治疗方面,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虽可以在某些方面起到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整体疗效仍是存在不确定性。相对于西药治疗,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优势[11]。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属于“泻下”“痢疾”“肠澼”的范畴,病情多迁延日久,表现为脾胃虚损、湿浊邪气过盛,病性多属本虚标实,以脾虚土郁为本,湿热浊毒为标,主要以脾失健运,运化不利,停积痰浊水湿,郁久化热,因而血败肉腐为发病机制[12]。因此,我们采用健脾祛浊解毒法治疗该病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薏苡仁可起到健脾益气、祛浊化湿的作用;枸骨叶、穿山龙、徐长卿祛风胜湿、燥湿排脓;木香利肠道,通气滞;苦参、败酱草、白头翁、蒲公英具有清肠祛浊、解毒止痢的作用;仙鹤草、地榆长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对于血便有良好疗效。纵观全方,健脾与化浊解毒并用,诸药合用泻中有补,补中有泻,共奏健脾、祛浊、解毒、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相已证实,枸骨叶、穿山龙、徐长卿等祛风胜湿类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多酚类、三萜、皂苷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13-15]。

中药灌肠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通过局部灌肠,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清热解毒、愈疡生肌的作用,不仅避免了口服药物受消化酶的影响,还可部分避免肠肝循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从而能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传统的保留灌肠由于舒适度欠佳,对患者生理与心理有一定的影响,而舒适灌肠法可以在上述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更好地发挥中药灌肠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祛浊解毒中药舒适灌肠法可有效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C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一个环节的改变不一定改变疾病的进展,通过中药灌肠,配合内服药物,可以从整体对该病进行治疗,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Boyle M,Ting A,Cury DB,et al.Adherence to Rectal Mesalamine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Inflamm Bowel Dis,2015,21(12) : 2873.

[2]李 强,于 洋,薛鸿鹏,等.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因素及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 : 232-233.

[3]吴春霖,王 镭,李卫兵.临床试验随机化分组及其Stata的实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2):242-244.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2 ,广州) [J].胃肠病学,2012,17(12):763-781.

[5] 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06):891-895.

[6]马艳环,宋美嫦.舒适护理在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0,20(6):1031-1034.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1- 65.

[8] Laucis NC,Hays RD,Bhattachyya T.Scoring the SF-36 in o’thopaedics:a briefguide[J]Bone Joint Surg Am,2015,97(19):1628-1634.

[9]沙立娜,李 楠,王艳梅,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回顾性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2) : 145-147.

[10]孙 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11]张晓婧,贾育新.祖国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 : 143-144.

[12]石 磊,施丽婕.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6) : 1173-1176.

[13]刘 衬,杨志刚.枸骨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与抗氧化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30(1):114-119.

[14]于 浩,杜建玲.穿山龙皂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4):4694-4699.

[15]刘同亭.徐长卿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5):455-458.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灌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克痢痧胶囊抑制大鼠乙酸性结肠炎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