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大学生中医体质现状分析※
2018-05-17郭明义宋丽珍杨朝阳
● 郭明义 宋丽珍,3,4 金 李,3 林 铭 杨朝阳,3,4▲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饮食结构、生活及运动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是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学生体质又有什么特色?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以期为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把握以及疾病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福州大学城自愿参与“2013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正常人群不同体质中医脉诊生理参数系统调查’”科研课题的在校大学生660例,其中男性258例,女性402例。
1.2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周岁至30周岁,性别不限;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病史采集,经体检(主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无器质性病变;③近30天无连续服药史;④研究对象本人了解并且同意参加本次调查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患有器质性病变者;②有药物或者酒精依赖史者;③近6个月遭遇重大生活事件者;④不能按要求坚持配合研究者;⑤反关脉或者斜飞脉者。
1.4研究方法采用2013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正常人群不同体质中医脉诊生理参数系统调查”临床调查问卷的“中医体质量表”。研究对象在经过培训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填写。
1.5中医体质标判定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量表进行体质判定。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同时所有偏颇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否则判定为“否”。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兼夹体质,否则判定为“否”。
1.6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前整理校对。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方法。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大学生人群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平和质共有345例,占总人数的52.27%;偏颇体质315人,占总人数的47.73%。偏颇体质共735例次,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以及阴虚质。男性平和质多于女性,女性瘀血质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例(%)]
注:*P<0.01。
2.2大学生人群兼夹体质分布情况从兼夹体质分布情况来看,基础体质类型中阳虚质兼夹其他体质类型最多,尤其兼夹气虚质更为突出;而气虚质、阴虚质以及痰湿质是基础体质最容易兼夹的体质类型。见表2。
表2 兼夹体质分布情况(例)
3 讨论
3.1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分析
3.1.1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差异相关性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以平和质最为多见,可知大学生中相对较为健康的人群占主体。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中,男性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结合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女性偏颇体质倾向更高,这与何渝煦[2]教授对昆明市1362例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调查分析结果相一致。众所周知,男女有别,由于男女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及遗传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男女不同的体质特征。一般来说女性为阴柔之体,脏腑功能较男性偏弱。并且由于女生不善于调节情绪、对运动的兴趣低于男生,所以在情绪调节、体育锻炼方面的表现比男生差[3]。而在饮食和压力管理方面,相关研究证明男生表现得更加合理[4],从而解释了为何男性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
笔者还发现,女性瘀血体质比例远高于男性,这与李黎[5]等人对大学生体质状态的调查相符。王琦[1]教授调查指出:瘀血质多由先天禀赋,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所导致。苗凌娜[6]教授对河南职工医学院1899名女生体质的调查结果显示,瘀血质的女生较多,多由经期不注意卫生、饮食生冷或用凉水,使血被寒凝,导致瘀血。国外研究也表明:女性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研究显示女性对情绪事件有更强的感受性,存在情绪识别及记忆优势,但不善于进行消极情绪调节[7-9]。而肝主疏泄喜条达,若情绪长期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导致了瘀血体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平和质、瘀血质方面差异显著;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群体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情志舒畅。长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百病生于气也”,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也是体质发生演变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气血的调达,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助于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女大学生平常更应在饮食、情志、运动等生活习惯上加以注意。
3.1.2 偏颇体质分布情况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在8种偏颇体质中,尤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更为突出。肖全红[10]对长沙市1484例大学生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中也指出居于前三的偏颇体质为:气虚质(17.39%)、阳虚质(14.96%)、阴虚质(11.99%)。青年人本应是肾气渐盛,筋骨强劲有力,精气神充沛的整体特点。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体质构成上仍有一半左右存在体质偏颇,并以虚型体质为主。原因可能与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熬夜﹑缺乏锻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福州地区气候炎热,人们喜食生冷,易伤阳气。其次,人体在适当的运动下,有助于阳气的伸展升发和生长,有研究[11,12]表明当代大学生多数缺乏运动,这就不利于人体阳气的生长,成为气虚及阳虚体质形成的危险因素。另外,相关研究[13]指出,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直至凌晨2点还未入睡,甚则彻夜不眠。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l点为胆经当令,为阳气升发萌动之时。此时不入睡,不仅会影响胆气的生发,还会把刚生发起来的阳气耗散掉,这也是造成阳虚气虚体质的一大因素。阴虚质在偏颇体质分布中占第三位。有学者[14]研究发现多为饮食所伤。《景岳全书·传忠录·藏象别论》云:“其有以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日乏涸。”饮食厚味易化火伤阴,耗伤阴液。李黎明[15]发现,大学生摄取方便面、油炸食品、腌酱菜食品和火腿肠的频率较高。这些均属肥甘厚味,摄入过量易化火伤阴。再则,所谓久视伤血,大学生熬夜上网看书除了伤阳,也易伤阴血。
因此,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正如清代名医张隐庵云:“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同时也应注意饮食调摄,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多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之,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改变饮食习惯,根据不同的体质合理搭配饮食,会减轻偏颇体质的弊端,进而向平和质发展。最后,保持情志舒畅,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调畅气血,增强体质。
3.2兼夹体质分布情况及分析从表2中可见,兼夹偏颇体质现象普遍存在,个体可出现不止一种的体质类型,以兼夹气虚体质最多见。《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云:“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则阴阳。”本元之气,一分为二,则为阴阳二气,不同种体质类型都或多或少会对机体本元之气造成影响。体质偏颇之人相较于平和质的人而言更容易损耗人体元气,久而久之易导致气虚,形成以兼夹气虚质为主的体质类型。另外,阳虚质最易兼夹其他体质类型。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反正气不足,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张景岳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为人生立命的根本,阳气不足就容易导致机体各种病理性变化,逐渐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他体质。姚实林[16]研究发现兼夹体质多呈现出虚实夹杂的“虚滞”状态,虚弱类体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与邪实类体质(气滞质、瘀血质、湿热质、痰湿质)常相互兼夹,呈现正虚而致体内病理代谢产物积聚(邪实),积聚的病理代谢产物反过来阻碍正气形成的体质状态。
4 总结
综上,在体质判定结果方面男生总体上优于女生,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平和质和瘀血质方面差异显著。提示女生更应该注意日常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疏解情绪并加以适当锻炼。从中我们还可发现,在大学生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类型中以虚型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说明营养的供给已经不再是困扰当代大学生体质好坏的主要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才是影响大学生体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体质的调查,对大学生群体的偏颇倾向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作息,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之优势,才能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态,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2]何渝煦,杨 隽,钟晓君,等.昆明市区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初步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78-81.
[3]丁 萌.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大学生体质分型的调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91-295.
[4]钱振宇,刘一平.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特征分析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3):91-96.
[5]李 黎.中医院校毕业生中医人格、体质及心理健康的纵向调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
[6]苗凌娜.对河南职工医学院l899各女生体质月经周期痛经的调查报告[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102-103.
[7]Mclean CP,Asnaani A,Litz BT,et a1.Gender differences in anxie-ty disorders:prevalence,course of illness,comorbidity and burden of illness[J].J Psychiatr Res,201l,45(8):1027-1035.
[8]Martin LA,Neighbors HW,Griffith DM.The experience of symptoms of depression in men VS women: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J].JAMA Psychiatry,2013,70(10):1100-1106.
[9]袁加锦,汪 宇,鞠恩霞,等.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99-1908.
[10]肖全红,黄灵霞,苏绍兴,等.1484例大学生中医体质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9):28-30.
[11]刘雪凯,张国艳.气虚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3):94-95.
[12]刘雪凯,张国艳.阳虚质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研究[J].山西中医,2016,32(5):45-47.
[13]高彩霞,梁永林.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大学生体质分型的调查及干预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30(1):87-89.
[14]李英帅,王 琦.阴虚质成因论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026-3028.
[15]李黎明,张建波.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4):50-51+53.
[16]姚实林,吴芳斌,许 霞,等.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