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知心坑

2018-05-17调研组

杭州 2018年15期
关键词:淳安县枫树红色

文 调研组

知心坑村位于淳安县枫树岭镇,区域面积11.31平方公里,现有农户125户、405人。3月12日到3月15日,“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活动市委办公厅知心坑村蹲点调研组在该村蹲点、走访,期间记录了关于乡村发展的一手见闻和思考。

乡村要振兴 人才需支撑

(3月12日夜,记于淳安县枫树岭镇知心坑村)

随着大巴车的缓缓驶出,我们的内心也随之热腾起来。虽然调研组的多名成员从小长在农村,但是怀揣乡村振兴的初心和使命,和市委办公厅同事一起集中奔赴乡村、深入田间、走村访户、调研实情、共谋发展还是第一次。

大约经过三小时车程,我们来到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一下车,浓浓的乡村味道泌入心脾,眼及之处青山环绕、绿水荡漾、村舍楼房洁净端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通过村广播循环播放,不愧是唱好“翻身记”、践行“两山”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村。中午在下姜村会议室里,召开了包村干部与调研组情况对接会。在会上,枫树岭镇镇长徐小忠介绍了镇村概况,其中有一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我们大部分村里驻扎的是一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

我们蹲点调研的是知心坑村,距下姜村还有20多分钟的车程。包村干部叫余衍祥,前两年在该村当过兼职书记,对村情如数家珍。一路上他热情地介绍了村情民风,当讲到人的问题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说:“现在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现象普遍存在,村干部工作面对的大多是老龄村民。临时开个村民代表会,下面坐的村民数数牙齿不到100颗,发表意见时大部分是漏风的。”这虽然是个冷笑话,但是足以让人深思。

知心坑村目前常年在家的不足150人,其中50岁以下的劳动力不足50人,“空巢化”“老龄化”成为该村最大的问题。在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交流会上,老支书温东林动情地说:“我们村毛竹是支柱产业,但是这几年每担的价格从40元左右直降到20元左右。家里年事较高缺少劳动力的,都要请外来劳工进行砍伐,每天工资约200元左右,结果非但赚不到钱,还要贴钱进去。如果不去及时管理、定期砍伐,毛竹林又会迅速退化。”现任支书毛志新说:“我是村两委当中最年轻的,村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不容易。”

我们还专门走访了枫树岭镇小学白马分园,校园大、校舍美,然而一至六年级学生只有60来人。该校生源主要来自白马区块10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只有6个人,每个年级只有1个人。包村干部老余告诉我们,今年知心坑村小学一年级生源一个也没有。

蹲点感言

种种迹象表明,知心坑村和市里有些村一样,都面临着“农一代”逐步退出、“农二代”不愿务农、“农三代”与土地失去了天然联系的窘境。要让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冷静下来,理性思考,系统谋划人的问题。与下姜村等标杆村相比,知心坑村基础差、底子薄、困难多,如果只在村子内部打转转,光靠自身力量去推进,路子会越走越窄。必须依靠县域、镇域力量,打好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要素共引、人才共聚等五张牌,努力创造条件让“乡贤返乡、村大学生回乡、城市科技人员下乡”,着力构筑一支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足以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民队伍,方能打造一片“希望的田野”,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空巢不空心 知心暖人心

(3月13日夜,记于淳安县枫树岭镇知心坑村)

知心坑村域状如心脏,右半部为知心坑组,左半部为紫家坪组,中间犹如主动脉的细长部分为知心坑新村,这是新的下山移民集聚点。2010年,知心坑村遭遇“6.18”、“7.8”两次特大洪灾,造成3户住房倒塌,23户住房受损,农田道路基本冲毁。淳安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救助政策扶持灾后重建。知心坑新村占地37.8亩,规划建设82幢,2013年4月一期农居点基本建成并入住。目前一期已全部入住,二期地基完成并有几户入住。

我们走访了新的集聚点,鳞次栉比的农民联排房显得格外整齐洁净。村主任蒋治富说:“现在全村80%的农户都集中在这里,我是其中一户,村两委办公点也在这里,没事情我就呆在办公室,不仅村里人和家里人找我方便,而且我为村里人服务也便捷,随叫随到。以前大家房屋离得远,又在山里,管理服务极不方便。”邱龙优今年刚上60岁,两个小孩都在外面工作,妻子帮助带孩子,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说:“下山移民、集中安置是一项大大的民生工程,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而且卫生院离这儿近,走几步就能看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资料离居住点太远,骑电瓶车来回要两三个小时,大家通常是带着盒饭一早上山,夜幕降临方才回家。”

73岁的老党员华木清虽然两鬓白发,但是精神矍铄,手工艺活更是一绝,家里的许多家具、农具都是他一手改造的。走进华木清家里,他就立即和我们聊开了:“我家有两个精神病人,分别是老伴和小儿子,生活起居都需要我来照顾。现在党的政策好,村里帮助办理了残保,政府给我们三个人每个月的救助资金有1300多元,加上看病可以报销,日子过得比以前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据了解,全村共有残保户5人、低保户6人、低边户19人,他们都享受了政府的这些惠民政策。

蹲点感言

“逐水草而居”的农耕文明,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小村落。随着“老龄化”“空巢化”逐步显现,这种零散的居住方式带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这几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完善落实推进下山移民、残保养老、医疗交通等惠民政策。一天走访下来,感觉这些惠民政策已经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不仅在物质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更从精神上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增强了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当然,新的形势对镇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变管理为服务,在养老、医疗、交通出行、信息建档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努力把工作做进群众的心坎里,知民心、暖人心。

青山成银山 优势变胜势

(3月14日夜,记于淳安县枫树岭镇知心坑村)

知心坑村既有地理位置偏远的弱势,也有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这两天我们挤出时间,踩田埂、穿竹林、踏溪流、爬山峰、瞻红墙,将知心坑村及周边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摸。

这里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周边的磨心尖是淳安县第一高峰,海拔1523米,峡谷卵石众多,溪水清澈见底,满山原始次生林,不愧为“世外桃源”;白马乳洞自然形成于7000万年以前,洞口较宽,深达数十里,洞内石动物、石植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如天上神宫,似水下龙宫;凤凰庙古树群以南方红豆杉和香榧为主,300年以上的古树约有20余株,斑驳的古树在饱经风雨的同时,也留住了岁月乡愁。同时,前几年这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行动,为恢复、留住、提升这片青山绿水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里有底蕴深厚的红色资源。周边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遗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标语墙、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遗址及县委书记严忠良烈士墓等红色遗迹。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红色文化”作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教育资源和精神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反映。

这里有广袤丰富的林地资源。知心坑村大部分村民均已下山集聚,山上的宅基地业已复垦,约有10平方公里的山林土地可进行适度规模流转。山林资源丰富,茶叶、水(干)果、番薯干、中药材、笋竹、山茶油等农产品应有尽有。只要观念更新,精心利用,广袤山地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

蹲点感言

从长远看,知心坑村本身及周边的资源优势是无价之宝,是发展振兴的潜在条件。要让青山绿水成金山银山、特色优势变发展胜势,关键是要以“两山”理念为指针,把绿色、红色、古色资源融为一体,推动特色发展;关键是要打通枫常公路这一“任督脉”,让人流、要素流顺畅地汇聚过来;关键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把内生动力与外部助力有机统一起来。

五色融一体 提升新动能

(3月15日夜,记于杭州市民中心)

这天上午,我们参加了乡村振兴大讲堂,聆听了市农办娄火明副主任关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认识”的专题讲座,讲座精彩,启发颇深。

在娄主任讲座的触动下,基于这几天的蹲点调研,调研组对如何振兴知心坎村进行了初浅的思考:一是擦亮金色、培植产业。由于知心坑村处在千岛湖水源保护地区,环保任务大,产业准入门槛高,重点应发展农业和旅游业。要加快发展规模化、立体式、都市型农业或田园综合体,如发展毛竹林下经济,使之竹下有“黄金”;组建白马区域农业合作组织,推动毛竹、地瓜等延伸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依托农家游、生态游、红色游等做活乡村旅游,成为千岛湖旅游板块的重要一环,引导客流向这边延伸。二是厚植绿色、提升生态。以水清、山秀、天蓝为目标,开发、利用、保护村庄的山、水、田、林、园、塘、洞等自然资源,努力把蔚蓝的天空、清畅的河流、整洁的村路、优美的田园、悦耳的莺歌、扑鼻的芳香等乡村特色画面展现出来。三是传承红色、深度开发。从经济的视角去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借鉴井岗山红色旅游经验,立足现有红色资源进行策划、包装、创意,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多元化的“红色”旅游项目。充分挖掘以抗日为主题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人物和红色品牌,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四是守护古色、留住乡愁。对古树、历史文化遗址等进行保护,讲好历史故事、传播好声音。村里打造的每个设施、每处景观都要体现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使之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发掘整理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培育打造地瓜节、竹艺节等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继承弘扬家训家规文化,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五是夯实底色、和美与共。这个底色就是村强民安、幸福和谐。更加注重村级“资源”的科学经营,在建设田园综合体、农业示范园区等过程中,充分考虑村级集体的参与、村民的参股,加快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针对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族离散化问题,以村民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公共服务,扎实开展基层治理,确保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蹲点感言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漫劳车马笑人忙”,知心坑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精准施策、“五色”联动、内引外联、合唱“田园牧歌”,乡村才会实实在在振兴,村民才会长长久久幸福。

猜你喜欢

淳安县枫树红色
淳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析与思考
淳安县森林康养发展研究及展望
跟踪导练(三)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跟踪导练(五)
枫叶红了
追忆红色浪漫
淳安县流动少年宫走进培智学校
淳安县汾口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