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工作探索
2018-05-16丁静
丁静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而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影响,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在经济条件、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受教育资源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新疆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多民族聚居。由于新疆地处中国地域的边陲,受气候地势等原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低,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不够。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水平,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更好地实现民族平等。江苏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自2013年9月以来,迎来了内地新疆籍的少数民族学生44人,主要来自维吾尔族,招生专业为四年制本科。民族学生工作是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民族学生工作,事关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民族团结、和谐校园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使他们在我校有家的感觉,需要了解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62-02
一、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一)区域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带来学习状态的不适应
语言方面:如我校新疆籍学生中,只有1名汉族学生在普通高中就读,其余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的在“民考民”中学就读,有的在“民考汉”中学就读,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有的同学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都比较困难。
学科方面:我校大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都通过预科学习的方式入校,之前受过教育。但由于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与内地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跟不上我校的教学进程;政治、历史等人文类公共课在中学阶段接触较少,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开始阶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普遍不适应,学习比较被动。
学风方面:上课的组织纪律性较弱,日常迟到旷课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同学虽经屡次教育,依然我行我素。虽然新疆籍学子的课程难度低于普通学生,降低了考核要求,但除少部分同学取得较好成绩外,很多同学都出现了重修甚至挂科现象。
(二)民族习惯的差异带来民族意识的强烈凸显
民族意识,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内地新疆班学生从小生长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受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在民族文化积淀下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情感。他们来到内地大学就读,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食习惯、行为方式与身边同学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越发感到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希望自己的民族习惯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不希望大家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期待在融入学校环境的同时保持纯正的民族习惯,民族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当他们在一些琐事上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且与同学、老师缺乏有效沟通和必要的理解与信任时,易产生过激的情绪或行为。
(三)地区经济的差异带来消费心理的波动
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收入偏低,从新疆来到内地读大学,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均较以往有所增长,生活标准相比身边同学有一定差距。经济压力带给少数民族学生消费心理波动的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带来了心理上的失衡。
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针对在某些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狠下功夫、因材施教,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地管理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新疆籍学生发展,而且消除了可能引发的高校校园的不稳定因素。
二、解决新疆学生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新疆籍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根据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由各学院党政领导负总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维吾尔族学生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并根据维吾尔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清真食堂。各院党委副书记要定期走访了解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召开维吾尔族学生座谈会,从维吾尔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日常行为等方面与维吾尔族学生面对面交流。针对维吾尔族学生宿舍方面的工作,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对学生夜不归宿和宿舍防火防盗的管理,并在各种会议上就维吾尔族学生管理提出明确的要求。
(2)学习方面。一是深入了解民族班学生的学业情况与专业现状,了解个体诉求与差异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让他们正确面对学习自信不足、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同时组织专业老师对学习困难的民族学生实施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帮助,改变他们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和基础课程方面的差距,逐步扭转其在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二是建立结对子学习帮扶工作机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班主任指定班里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其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根本难题。
(3)生活方面。一是通过走访新疆籍学生宿舍和召开民族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尊重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掌握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心人物的沟通,掌握他们深层次的思想动态。学校高度重视并尊重少数民族学生饮食习惯,办好清真食堂,强化清真食品的原料进货和儲运管理,保证饭菜质量,确保卫生安全。并定期检查牛羊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趋势。并选择素质过硬、值得信赖的食堂厨师和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还经常到清真食堂了解情况,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帮助民族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站在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每一个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奖、助学金名额的额度也适当向民族学生倾斜。在就餐和就医等生活细节上予以特殊的照顾,用爱心来温暖他们。同时,学校也及时关心新疆籍学生的民族习俗,举行古尔邦节活动,老师们和新疆学生一起欢庆节日,使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民族归属感。
(4)管理方面。首先,要严格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重视班级班委培养和联系,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一起参与班级班委的选拔和培养。建立起学院、年级和班级的三级管理模式。为了保障信息的畅通,建立了班委联系群、班级联系群和家长联系群,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通过开班会、走访、群通知、飞信等多种渠道相结合,更好地开展工作,细化对宿舍的管理工作,严禁迟归、夜不归宿和校外租房、开房。未经请假出现上述情况的,一律给予纪律处分。要求班主任每周走进宿舍,一检查安全;二看望学生;三是把每周发生的一些校内外的突发事件及时与他们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四是看学生在宿舍干什么。对维吾尔族学生的工作要做到用心、用劲、用情。其次,多举措开展人文关怀。学校特别关注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单亲以及双亲已故的学生。对于这一类学生,学校在贫困生建档工作上予以优先考虑。在传统维吾尔族节日到来时,学院会安排老师和他们一起过节。每次节假日前夕,及时提醒和帮助他们购买车票,并安排专车由专人负责将他们送上车。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院主动帮助与学校的相关部门联系,给他们安排勤工助学。最后,少数民族学生的院系、班级、辅导员、班主任除了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信息十分清楚外,还要在维吾尔族学生中开展法纪、安全、稳定教育活动,使他们逐步树立法纪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关心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既要积极热情地帮扶,又要注重工作的艺术和技巧,我校学生工作队伍本着“民族事务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和高度的责任心,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新疆学生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邱有华.浅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152-154.
[2]马合沙提,古力米拉.加强石河子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33-235.
责任编辑: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