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惯性教学”,推行“创新性教学”
2018-05-16丁丽琳
丁丽琳
随着核心素养的推进,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和挑战,其中“惯性教学”的弊端与危害日渐突出,在一些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种现象特别明显,严重阻碍了课改的实施.而课堂教学是“惯性”与“创新性”并存的活动,二者作用的表现又时刻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的改革.因此,分析批判“教学惯性”与“惯性教学”,提倡推行“创新性教学”,对于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惯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所谓“教学惯性”是指教学活动一经发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便会形成某些“传统”和“模式”,这种“传统”和“模式”会对以后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甚至成为一种恒定的作用力,推动教学活动继续运行.“教学惯性”与“教学经验”不同,“教学经验”是“教学惯性”产生的因素之一,“教学惯性”是教学活动长久地保持原有状态的特性,它和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种种现象,却看不见、摸不着惯性本身.由此而言,“教学惯性”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其表现却是具体的.
(一)教学中惯性的表现
1.教师经验演变出来的教学惯性
某一位教师教授某一门课程,会有两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一是如果他带的是平行班级,他给甲班怎样上课,他就给乙班“复印”同样的一堂课;二是如果他多年一直讲授某一门课(如数学),他会一届一届地“复印”给学生该门课程.从内容到方法,甚至连笑话都一成不变.教师在经验的作用下使教学保持恒定的状态,这便是教师经验演化出来的教学惯性.
2.学校范式产生的教学惯性
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其教学特色或教学传统,即同一学校在教学管理与常规运作及评价方面,形成自己的传统.学校教学工作按这一传统一直在运行着,以恒定的模式在培养着人才.每一学校都有其范式教学惯性,只有那些受这种惯性支配的教学,才是学校范式惯性教学,“学校教学惯性”在实践中使其固定为一种模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惯性.
(二)“教学惯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1.满足于现成经验
有些教师有了几年较为成功的教学经验,尤其是能够在梳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条理地准备考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之后,往往固守于在某些方面比较有效的经验,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心态.于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被化归为已有的经验、甚至几条关键措施(尤其是可以马上照搬的现成技术、模式),学生生活不断产生的新内容、新现象也被置于他们已有的几种模式之中,缺乏独立的见解.
2.自卑于实践经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批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改的行列,这使得许多教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许多比较有特色的实践经验.但是,面对诸多教育理论专家,许多教师存在自卑心理,以为自己的实践经验登不上大雅之堂,不敢发扬光大,最后又走上了以前的老路.
3.教师对教学缺乏追求
教学是什么?是科学亦是艺术.是科学就说明教学活动有自身的规律,这些基本的规律是不变的,教学经验便是对这些规律的部分或全面的印证,因此,教学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它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初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教学实践.这种认识一旦被教师获得并坚持,便会形成其经验惯性.一旦被学校群体认同并维护,便会形成学校范式惯性.一旦渗透到教育思想中并占据主导地位,便会在教育制度和体系中形成惯性.许多教师强调教学科学性,但遗忘教学艺术性和教学的创新性.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些惯性的产生来自对教学经验的膜拜和对教学规律普遍性的推崇,来自对教学艺术及教学创新性的轻视甚至遗忘.
二、大力提倡创新性教学,切实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即从教学科学性的角度出发,必须固守某些恒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教学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时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教学惯性一枝独秀的局面,使教学活动既有常规,又富创新,既有恒态,又有变化.
创新性教学相对“惯性教学”而言,它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能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和突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激励、启发和分享,是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被称为“活的教学”“有生命的教学”,它一反传统教学过程中主体—客体思维定式,在教学中确立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主体—客体—主体之新型多元关系,解放了学生,同时,也使教师走出惯性教学误区,真正发挥师生的创新性.
总之,创新性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二是创新.它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客观的科学态度等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一改惯性教学的陈曲老调,旨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突破口,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林华民的108个教学主张[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3]查有梁.新教學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