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

2018-05-16朱小强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施作环向塌方

朱小强

本隧道设计为单线铁路隧道,全长4800m,隧道最大埋深93m,进、出口段埋深小于30m的地段约占隧道总长的40%,其中Ⅴ、Ⅵ级围岩段落占全长的62%,隧道出口K34+100至K33+690段为浅埋段,洞顶覆盖层为13m,洞身岩质为膨胀土,膨胀性中等,设计为Ⅵ级围岩。

1 塌方主要原因

塌方段洞顶地势为凹地,覆盖土层上部4~6m为砂质土,其下为膨胀土。经过连续强降暴雨,雨水汇集并渗透土层,砂质土体塑性增大,膨胀土遇水体积膨胀,导致钢架变形过大,进而失稳坍塌。塌方体段落为K33+851——836段,地表全部塌陷,塌方处地表形状呈椭圆形,宽约11m,长约19m。

2 临时措施

(1)在地表塌方体周围拉设警戒线,以免其他人员及牛羊进入;在塌方体四周做好挡水围堰以免雨后地表水流入塌方处,顶部用塑料布覆盖以免暴雨再次流入洞内,以防塌方体继续扩大。

(2)对已下沉的钢架采用临时仰拱加固,洞内尽快施作二次初支和仰拱并将塌方体前方封闭成环。

3 塌方处理措施

3.1 施作仰拱和变形段临时支护

为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展,先施工K33+886——K33+871段仰拱,施工顺序由掌子面方向向洞口方向逐段施作,同时对K33+871——851变形段进行临时加固,加固措施:全环施作I20钢架,钢架间距0.6m/榀,施作顺序由K33+871向掌子面方向施作。

3.2 塌方段洞顶明挖及支护

明挖里程段从K33+851——836,挖土高度为16m,宽度38m,长度19m,明挖前从线路左侧拉槽引入施工便道,拉槽长度为100m,坡度为15%设计。明挖深度为起拱线位置,开挖坡比为1:1,明挖段要求24h连续施工。

3.3 施作塌方段初期支护、仰拱及衬砌

施作K33+851——836段初期支护、仰拱及衬砌。明挖后下部土体高约7m(含仰拱),施工时分2个台阶,由塌方体两端向中间同时掘进,逐榀拆除侵线钢架,并用I20钢架逐榀支护,间距为0.6m/榀,喷混凝土厚度为0.25m。拆除侵限钢架后,两侧边墙打设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度3.5m,间距1×1m,梅花型布置,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墙衬砌厚度为0.7m,仰拱厚度为0.8m。钢筋采用双层钢筋布置;内层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为0.2m,纵向钢筋采用φ16钢筋;间距为0.25m;外层采用φ25钢筋;环向间距为0.2m;纵向钢筋采用φ16钢筋;间距为0.25m。

3.4 拆换侵限变形钢架

从K33+871开始向掌子面方向进行施作,拆换至K33+851。换拱之前在整个断面从仰拱以上径向注浆,注浆孔按1×1m梅花型布置,注浆管采用φ42mm,壁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3.5m,注浆加固完成后逐榀更换侵限钢架,并及时施作仰拱钢架及仰拱混凝土,使支护封闭成环。

3.5 掌子面小管棚施工

从K33+826施作小管棚,小管棚为φ50mm,壁厚为3.5mm无缝钢花管,单根长6m,搭接2m,小管棚环向施作范围为隧道拱部120°,环向间距3根/1m布设,且用水灰比为1:0.8~1:1水泥浆注浆。

3.6 二衬混凝土的施作要求

K33+826——K32+996里程,初期支护仍按原设计Ⅵ级围岩要求施作。但二衬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强衬砌,拱墙衬砌厚度为0.6m,仰拱厚度为0.7m,钢筋采用双层钢筋布置,内层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为0.2m,纵向钢筋采用φ16钢筋,间距为0.25m,外层采用φ25钢筋,环向间距为0.2m,纵向钢筋采用φ16钢筋,间距为0.25m。二衬强度达到100%后,及时分层夯实填筑至地表,地表整平并恢复植被,整个塌方段全部处理完毕,掌子面开始恢复正常施工。

4 塌方主要施工方法

4.1 塌方段起拱线以上部位明挖

分层开挖:洞内变形段加固处理完成后,塌方段由挖机自上而下逐层挖土刷坡,塌方体四周土体放坡坡度为1:1,每层高度为3m,地表向下8m处设一2m宽平台,起拱线以上土体由顶部挖弃,起拱线以下土体由洞内预留核心土结合台阶法开挖,洞内出渣。边坡采用锚喷防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间距1×1m,锚杆长度2.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喷层厚度0.1m,随开挖随防护。

4.2 塌方段起拱线以下暗挖

开挖及支护:采用预留核心土结合台阶法开挖。先施作Ⅰ部开挖及边墙支护,开挖高度3m,纵向长度1.2m,开挖完成后拆除侵限钢架,拆除时用风镐凿除喷射混凝土,再用氧炔焊割断钢架,人工修整边墙到设计轮廓,然后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锚喷网支护,每节钢架顶部和底部均设好锁脚锚管,Ⅱ部采用人工掏槽开挖,循环进尺1.2m,开挖后及时施作钢架,Ⅲ部钢架封顶:边墙钢架施工完成后,施作顶部钢架,使结构受力趋于平衡,Ⅳ部核心土开挖:采用挖掘机挖松,侧翻装载机装土,自卸车运输,Ⅴ部仰拱开挖、支护及衬砌:仰拱以3m作为一开挖循环,开挖后及时施作钢架闭合成环,然后喷射混凝土,并施作衬砌钢筋及仰拱、填充混凝土浇筑。

图1 塌方段洞内核心土结合台阶法施工横断面图

4.3 拆换侵限变形钢架

拱墙径向施作注浆小导管,边墙顶部横向架设I20钢支撑,纵向间距3m,侵限初期支护在径向锚管和临时支撑完成后拆除,替换自上而下分段进行,拆除后按设计轮廓扩挖,并按设计预留沉降量,钢架替换规模为每循环2榀。

4.4 掌子面管棚施工

导向墙内模采用定型3015钢模拼接,支架采用现场加工的I20钢架,钢架纵向间距0.5m,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纵横向间距1m,管棚定向套管采用φ127×4mm钢管,长1m,套管用φ20钢筋与钢架固定,导向墙混凝土为C25混凝土。小管棚规格:热轧无缝钢管φ50mm,壁厚3.5mm,节长3m,6m。小管棚分有孔和无孔两种,有孔花管孔大小为φ10mm,小管棚环向间距0.33m,有孔管棚与无孔管棚间隔布置,即花管之间环向间距为0.66m,可用3m和6m的管节错开布置。小管棚内注水泥单液浆,水灰比 1:0.8~1:1。

4.5 监控量测

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保障施工安全。

5 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专项培训,进行安全技术及塌方应急注意事项等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作业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防护,发现初喷有开裂及渗水量增大或有掉块现象,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

6 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塌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报现场监理审核后方可施工,加强现场技术盯控,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7 结束语

总之在对浅埋隧道塌方冒顶处理中,应针对塌方体大小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原则是应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并组织精干队伍抓紧进行处理,防止塌方继续蔓延、扩大,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施作环向塌方
自承式钢管跨越结构鞍式支承处管壁环向弯曲应力分析
不等厚P92钢弯头的球形缺陷应力分析及预测
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适宜工法及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环向对齐相邻缺陷管道失效压力研究
环向加筋灰土墩单墩极限承载力解析解
隧道湿喷混凝土回弹率影响因素及施作工艺研究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预应力锚索作用机制研究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