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与工艺研究

2018-05-16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9期
关键词:青砖民居建筑材料

陈 琳 弓 娟

1 引言

在长期历史发展以及独特的气候、移民环境影响下,海南传统民居,尤其是琼北民居逐渐形成了多元包容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与工艺作为它的外在体现,直观的反映了海南地区文化的外化性关联。目前对传统民居建筑解读个体案例的研究较多,缺少覆盖建筑材料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在大量田野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对琼北传统民居建筑材料与工艺两方面的耦合。

2 琼北民居的材料与工艺做法

2.1 石材

在1万至100万年前,琼北地区周边火山爆发,遗留大量火山岩。由于其冷却温度、含气孔率的不同,形成普通火山石、海南黑、黄岗岩、珊瑚石等不同石材。普通火山石由于其易获取,环保、隔热,价格低廉等特点而被村民们广泛使用。少部分地区也使用海南黑、花岗岩和珊瑚石作为建筑材料。从民居建筑材料的使用部位来分,墙体多使用普通火山石,使用率高达48%。

如定安县南山村民居、石矍村民居、澄迈大美村民居、文昌十八行村民居等墙体使用的就是普通火山石。大多数建筑墙体由原石直接堆砌,较为讲究的是将石材简单打磨成方形进行堆砌,但墙体仍有较大缝隙,更为讲究的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批荡处理,能够有效弥补空隙,而工艺最为复杂的是将坚硬的火山石表面进行平整并切为方块后再进行堆砌,缝隙可以做得很小,极具艺术价值。(见图1)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更加注重外表,此类房屋普遍不对内墙面进行修正,内墙还是较为粗糙的原始石块表面其制作工艺也就更加世俗化了。这些火山民居是琼北古村落中尺度多样的物质性元素,也是维系村民精神的标志物或构筑物,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也是村民们的集体记忆。

2.2 木材

由于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适于植物生长,琼北使用的木材主要可分为柚木、花梨木、菠萝格、坤甸木、黑盐木等。传统建筑内部梁架和前檐皆是用木板制成,木料十分讲究,海南花梨木、菠萝蜜木为上,胭脂木、海棠木次之。间壁、阁楼上一般都刻着精美的木雕。海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瓜柱与横梁的榫卯搭接方式。可分为穿榫造瓜柱抬梁与落榫造瓜柱抬梁两种类型。其差别在于梁头的圆扁(图2)。此外,穿榫造瓜柱抬梁由于其瓜柱身形瘦长,梁间距较大,整个梁架较为高挑。而落榫造瓜柱抬梁瓜柱较扁,梁间距小因此在海南民居中使用的更为广泛。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海南很多民居中柱身都有“双料”的做法,木料与石料用简单的榫卯组合。上木下石。这其实是一种将柱础抬高的做法,目的则是为了防止雨水侵蚀。

图1 火山石砌墙方式

琼北传统建筑的小木作多用于门窗和室内装饰,此外梁架、柱头等结构构件也多有装饰,如瓜柱、梁头等。因为琼北地区气候炎热,通风的要求很高,木制透雕窗较多;而鉴于琼北民间文化的草根性,其装饰要求都不高,更多的是从基本功能出发,木门出于安全考虑多作实心木板,有钱人家则会在门板上施浅浮雕装饰。此外还有一些民居会使用琉璃窗,装饰性强,且利于通风。

2.3 青砖

青砖又称火砖,与现的红砖相比,需要的泥要经过过滤、洗净而后呈现细腻、整齐的质感。由粘土烧制,在烧制的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不完全氧化而生成四氧化三铁,呈青色,故有青砖之名。使用青砖作为墙体建筑材料最为经典的就是蔡家宅、许氏宗祠。青砖最常见的定制规格为270×130×40。但在各时期青砖的烧制没有统一的规格要求,因此墙体的建造方式就体现在墙头的砌法上——根据青砖尺寸的大小情况分为两起一斗、三起一斗和四起一斗等三种做法。这种营造工艺使得墙头既美观又增加了墙头处的抗剪能力(见图3)。

图2 瓜柱与横梁的搭接方式

图3 墙头的砌法

3 影响琼北民居的材料使用的因素

3.1 外部因素

(1)地质主导型

将建筑材料按照使用部位分类,墙体的石材使用大多按以下规律分布:海南黑多用于临高地区,火山石多用于琼北地区;花岗岩多用于琼北内陆;青砖多用于琼东北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地的地质相关。其中以罗驿村与美社村的火山地质地貌最为壮观,二者都处于火山口地区,盛产火山石,民居多就地取材,雕石为器。因火山石质地坚脆、耐磨,适于受压,但不利于雕刻。因此琼北地区民居石作都较为粗朴。

(2)气候主导型

海南岛的整体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雨。东部湿润多雨多台风,受海风侵蚀较大,因此东部地区聚落较开阔通风能力较强。西部较为干燥,以保亭大本岭,陵水、万宁交界处的牛岭为南北分解线,由于山脉的阻挡,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多为台地或起伏不大的丘陵;南部以岳陵为主,气候高温、干旱。中部山区分布了数万公顷的热带雨林,降雨量大,相对湿度较高。因此民居建筑主要以通风、防热、遮阳、防风、防雨为主。中部地区则是以通风、保暧、除湿为主。气候影响着民居的结构,结构则对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要求。如琼东地区的蔡家宅的墙体是由抗氧化,湿气,大气浸蚀方面性能很强青砖砌成。

3.2 内部因素

(1)移民文化为主导

作为一个移民地区,琼北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是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就是其他地区民居文化迁入海南后,结合了海南本土自然地理及文化特点,交汇融合出来的结果。汉族人继续南迁,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文化的形成。随着闽南和岭南向琼北地区的移民,其灰塑工艺也被带到琼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灰塑工艺传播的早期,移民们还是聘请岭南的工匠,直接采用岭南地区灰塑的做法,但是因为材料的来源产生了变化,特别是本地工匠的加入,使得琼北灰塑工艺逐渐取代了闽南灰塑工艺。

此外“下南洋”也是另一种对外移民。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区域,在地理上自成一单元。下南洋的琼侨从侨居地(多为东南亚地区)带来新材料的使用。如琼海市博鰲镇留客村的蔡家宅,整体建筑是一幢浓郁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依然延续了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引进了先进的钢材、水泥(红毛灰)和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让垂直空间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青砖大瓦加钢筋水泥,屋脊的翘头、风火墙、女儿墙既保留着海南民居的地方特色,又大胆使用西方的方、圆、弧等浮雕图案。此外还使用了“红毛灰”水泥、坤甸木、母生等上等建筑材料皆是从东南亚流传至海南。

(2)营造禁忌为主导

琼北民居的营造工序沿袭了闽南地区以及中原的很多习惯,同时也带有其自身形成的习俗和特色。海南人一些营造上的禁忌对于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海南传统民居多用百年的菠萝蜜树、老椰树以及海棠树作为房屋正梁,忌用苦子木、花梨木当正梁。苦子木虽然木质比较好,但会意味着主人子孙苦难繁多,故民间认为不适宜做栋梁之材。花梨木是海南的一种非常优质的木材,但由于过于名贵,而且砍伐之后根部随即枯死永不再生,民间认为此木不够繁茂,容易断子绝孙,所以也不适合作为屋梁。海南地区传统建筑不论外墙面使用是石材还是混凝土,其内部多用大木作作为承重结构,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思想有关。从阴阳学来看,木为阳性,五行方面来说,木属东方,为生命之源。中国人以木为尊,从居住的建筑到生活用具、交通工具、到死后馆椁,都以木为之。凡用在木材上的技术都可应用在建筑上。因此家具和建筑大木在结构技术上有同构现象。

4 结语

海南省传统民居在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大批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制、建筑材料、自然宁静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传统村落的损坏消失,这意味着世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消失,更意味着大批具有旅游潜在价值的资源消失。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下应因地制宜,选取本土材料,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保留文化载体的原真性,使其具有地域性特色。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更应维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传统建筑的工艺做法,保存其完整性。

猜你喜欢

青砖民居建筑材料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古建筑青砖墙体修复施工技术研究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