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协同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预后改善情况分析*

2018-05-16梅德芳施益农

西部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阻塞性家属协同

梅德芳,施益农

1海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南通 226600;2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儿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此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病变部位为肺部和气道,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肺部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损伤,气道会出现重塑现象,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在疾病晚期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概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目前对此类患者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给予药物治疗及有效的康复护理[3]。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对康复护理的重视度不够,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家属协同护理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使患者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从而形成患者-护士-家属的综合护理模式,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5]。近年来,笔者将家属协同护理应用于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海安人民医院就诊的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其中男52例,女 19 例;年龄 40~81 岁,平均(62.13±1.85)岁;病程 1~19 年,平均(12.76±3.8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2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7例,中度20例,重度25例,极重度9例。观察组71例,其中男50例,女21例;年龄 41~85 岁,平均(62.35±1.91)岁;病程 2~19年,平均(12.84±3.79)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0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23例,极重度1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者;2)具有一定语言交流能力者;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积极配合此次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2)精神病及痴呆者;3)临床资料不全或拒绝配合此次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口头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属协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有效护理计划,并且患者及其家属与护理人员共同执行,护理人员每月需实施电话随访。具体方法如下:

1.4.1 强化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主要为临床症状表现、药物治疗方式、感染预防措施等。并且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正确的病情自我监测方法。让患者知道当发生气急时需立刻前倾身躯,减少活动。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且嘱咐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4.2 家庭氧疗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家庭氧疗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氧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并非仅仅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并坚持进行家庭氧疗,对患者出现的过度吸氧、自行增减氧疗量等错误认知需及时纠正。在进行家庭氧疗时,需要将氧流量控制在1~2 L/min之间,氧疗时间每天需超过15小时。在氧疗期间,患者需谨记远离明火和暖气,避免出现燃烧等意外事故。

1.4.3 呼吸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主要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指的是使用缩唇产生的阻力以增加呼气时间,并且提高气道压力。护理人员需教会患者用鼻吸气,再缩唇缓慢呼气,与此同时需收缩腹部,保证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为1∶2左右。腹式呼吸是让患者经鼻吸气,并且在吸气时保持挺腹而胸部不动,再转为用口吸气,此时需让腹部内陷而使气体完全呼出,呼吸速度保持为7次/min左右,2次/d,10~15 min/次。每次锻炼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避免因为过度劳累而使呼吸困难症状加重。

1.4.4 运动锻炼 有效运动锻炼可提高抵抗力,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锻炼计划,包括漫步、上下肢锻炼、爬楼梯等。进行运动锻炼时需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在运动初始时需进行少量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在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时,家属需在一旁陪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1.4.5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长时间气流受限,导致机体出现严重不适感,并且高昂的医疗费用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加速病情进展,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所以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询问患者内心困惑并给予耐心、全面的解答,使其有效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患者家属需多关心、照顾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为其营造和睦、良好的家庭环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的消极被动心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乐观心态。

1.5 观察指标

1.5.1 自护能力评分 对比2组护理前及护理后2个月、4个月的自护能力。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表进行评价,主要由一般性自护需求、健康偏离性自护需求及自我护理行为总分3个方面组成,得分越高者自护能力越高[6]。

1.5.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进行评价,量表分为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角色、活力等8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者生活质量越高[7]。

1.5.3 肺功能 对比2组护理后4个月最大肺活量(VCmax)、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护能力评分 自护能力评分护理后2、4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 各肺功能指标护理后4个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护理前相比,P<0.05

?

表2 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

表3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护理前相比,*表示P<0.05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并且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通常咳嗽、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8]。在患者病情不断进展后,会出现体重显著降低、食欲下降等现象,导致其免疫力显著下降。患者因为疾病因素导致机体呼吸功能显著下降,对机体劳动能力及自我能力均造成严重影响[9]。此外,因为治疗疾病及长期护理等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常承受较大经济压力,所以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负面作用,因此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0]。家属协同护理是以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将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参与到护理干预中,而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指导、支持及协助作用,从而形成集体协同效果,促进病情恢复[11]。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2、4个月的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属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原因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静息状态情况下其氧耗量以及基础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此类患者通常为老年人或营养不良者,患者会出现呼吸肌疲劳现象,从而导致肺功能障碍,对自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而家属协同护理通过有效呼吸锻炼能够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避免肺功能出现进一步衰减[12]。家属协同护理强调家属、患者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从而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及参与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属协同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原因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长期缺氧会出现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生活质量较低。而家属协同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等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运动锻炼、饮食计划的制定中,从而使患者对各项康复护理措施均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自愿、主动执行各护理方案,并且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最终促进机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4个月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家属协同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原因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其记忆力、行为能力等均出现显著衰退。而家属协同护理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家庭氧疗指导,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熟练掌握气雾剂及氧疗的正确操作方法。此外有效呼吸功能锻炼也显著改善了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机体肺功能[15]。

综上所述,家属协同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文娟.发展康复护理助力“健康中国”——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在内地推广康复护理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58-459.

[2]郑迓姝,王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DOSE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1):823-825.

[3]Moretz C,Zhou Y,Dhamane AD,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likely to have undiagnos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sing an 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base[J].Journal of managed care&specialty pharmacy,2015,21(12):1149-1159.

[4]刘海棠,谢丽娟.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7-742.

[5]金岚,李利,刘俊,等.电话随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测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4):1699-1701.

[6]郭继彩,高玉芳,谢华晓,等.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97-98.

[7]Ganao L,Du Yheim MT,Mix,et al.Early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older adults after acute care encounter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J].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15,12(12):1805-1812.

[8]李倩茹,周郁秋,邹继华,等.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3):1-4.

[9]李飞燕,吴绍萍,杨光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8):1009-1012.

[10]邓艳芳,陈锦秀.八段锦单举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8-1463.

[11]Canga B,Azoulay R,Raskin J ,et al.AIR:Advances in respiration-mus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J].Respiratory medicine,2015,109(12):1532-1539.

[12]马伟光,郭爱敏,崔英,等.基于网络的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01-905.

[13]胡亚丹,杨慧芬,余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22-23.

[14]张智霞,张素,郭淑明,等.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14-1417.

[15]唐淑慧,王汇,赵林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24-26.

猜你喜欢

阻塞性家属协同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